圓寂是什麼意思?與死亡有何區別?

圓寂是什麼意思?與死亡有何區別?

圓寂是什麼意思?

圓寂,佛教語。梵語的意譯;音譯作“般涅槃”或“涅槃”。謂諸德圓滿、諸惡寂滅,以此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終目的。最初,這是可以稱為一種境界的。後來婉言僧尼死為圓寂。

唐 義淨 《大寶積經》卷五六:“我求圓寂,而除欲染。”

唐 李白 《地藏菩薩贊》:“焚蕩淫怒痴,圓寂了見佛。” 王琦 注:“ 賢首 雲:‘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稱寂。’”

《水滸傳》第一一九回:“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

《紅樓夢》第十七回:“他師父精演先天神數,於去冬圓寂了。”參見“ 涅槃 ”。

所謂圓寂,具足一切功德為圓,遠離一切煩惱為寂,德無不圓,患無不寂。舊譯滅度、入滅。音譯般涅槃。謂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後世轉而稱僧徒之死。又作歸寂、示寂、入寂。與涅槃、遷化、順世、歸真同義。即捨去有漏雜染之境,歸入無漏寂靜涅槃界之謂。亦指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窮至極之果德。其中,就離生死之苦而言,賢聖命終即入於涅槃,為圓寂。大寶積經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圓寂而除欲染。’賢首心經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槃,此雲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稱寂。’

圓寂與死亡有何區別?

圓寂與死亡的區別反映了佛學的殊勝之處,正是由於圓寂與死亡的根本區別,才讓人類能夠真正解決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心存畏懼最後又都難以避免的生死問題。

圓寂的圓是指圓滿,通過修正佛法可以轉識成智,明心見性,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最終達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涅槃狀態,從而擺脫生老病死之苦。

死亡是人類乃至一切眾生的必然結局。有生必有死。佛學認為生物界的生住異滅,器世間的成住壞空是必然的四個階段。或者用辯證法講,任何事物都是在運動中,必然要經歷產生、存在,發展、衰退的過程。

佛學進一步講,因緣是普遍的規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於是一切眾生只要是造業就必然會受報,當然前提是受報的因緣(外因)要成熟。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眾生在六道中中輪迴受苦不止。

當年釋迦牟尼佛正是看到人類難以避免生老病死的命運,才感覺到王位財富美色等等世俗的慾望都是小兒科,只有解決生死問題才是大事,於是發心出家修行最終發現佛學真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