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軍隊的山崎大隊,擁有多少官兵,爲何非常難打?

鄧麗霞


八路軍總部附近的關家堖戰鬥,日軍500人打敗我軍10000人,這個信息被果粉津津樂道——所謂的中流砥柱其實是呵呵!

事實上,如果參加戰鬥的不是八路軍而是國民黨軍,那一定殲滅日寇5000,收復關家腦。


因為,國軍面對日軍的時候,只有三個選擇——逃跑堅守和撤退(往往演變成潰敗),而國軍的戰績,基本都是吹出來的。

國民黨軍隊發起的22次會戰,基本是守著城池捱打,最抗揍的軍隊,就是五大主力。當然五大主力一開始不叫五大主力,而是叫“攻擊軍”。但他們從來不敢攻擊,如果收復了某座城池,那一定是日軍先撤走他們才去的。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傅作義的奇襲包頭。傅作義1939年12月19日,傅作義帶領35軍主力千里奔襲九原,歷時半個月,共殲滅包頭守敵兩個大隊及援敵近400人,毀敵坦克4輛、汽車車60餘輛。


很多人眼中的最擅長守城的傅作義,恰恰是抗日戰爭中唯一主動攻擊日軍且取得勝利的。

而更多人吹捧的薛嶽,擁兵50萬,四次長沙會戰,號稱殲敵20萬,結果一個俘虜都拿不出來,一件像樣的繳獲也拿不出來。

言歸正傳,說說關家堖戰鬥。

關家堖戰鬥,其實是百團大戰後期的“反掃蕩”鬥爭的一部分,決心圍殲岡崎大隊,真正體現了八路軍的“亮劍精神”。

日軍的大隊編制,大約1000人,相當於我軍的團,但是這次日軍只帶了500多人。


日軍帶的兵力少嗎?一點都不少,如果在國統區,這點人佔領十個八個縣城不成問題。日軍雖然只有500人,可是還有一個山炮中隊,武器彈藥和個人素質都有很大優勢。

沒有精鋼鑽不攬瓷器活,日軍敢來就有信心走。他們沒想到的是,八路軍看到日軍在根據地的殺光掃光搶光暴行,決心全殲這支軍隊。

當然戰鬥最終失敗了,岡崎大隊被殲滅200人,八路軍傷亡2000人退出戰鬥,岡崎大隊最終撤走。

實話實說,彭總髮動的這次戰鬥,出力不討好,用李雲龍的話來說,這就是賠本買賣。打半天就能殺鬼子報仇,一點繳獲拿不到。


沒錯,八路軍長期以來,更擅長的是游擊戰和伏擊戰,藏著暗地裡給日本放冷槍。為什麼放冷槍?因為子彈太少,人均子彈只有5發,打完三槍就不敢在開槍,這就是裝備奇差的“三槍八路”。

就是這樣的軍隊,在整個華北發動了“百團大戰”,主動攻擊日軍盤踞的據點和交通線。這種事,放在裝備精良戰心全無的蔣介石嫡系那裡,這叫做“自殺式襲擊”。


歷史知事


真正的山崎大隊也沒有那麼難打,因為你知道的是“假的山崎大隊”,《亮劍》裡的“山崎大隊”是虛構的,戰史原型是1940年關家堖戰鬥的日軍“岡崎支隊”,根本不可以稱作大隊,因為按照日軍慣例,從不同建制裡抽調部隊組成的臨時性隊伍,無論兵力多少,都必須稱為“支隊”。



(第27集團軍司令楊森)

岡崎支隊的指揮官是第37師團的作戰參謀岡崎謙受中佐(亮劍裡起名為山崎冶平中佐),所部的三個中隊是由該師團的三個步兵聯隊(番號為第215、216、217)抽出來的,每聯隊一個,另外加強了一個山炮中隊,按日軍的正常編制,只有聯隊級才編制山炮中隊,大隊只有步兵炮小隊,所以這股日軍必須叫“岡崎支隊”。關家堖一戰,岡崎斃命,540多人被消滅了400多,關鍵還是在於八路軍裝備不行,攻堅火力太弱。

真正的“山崎大隊”隸屬於日軍獨立混成第9旅團,大隊長山崎茂大尉,是個二次入伍的大齡預備隊軍官,在日本還是小有名氣的“水產品專家”。這個旅團跟八路軍也算老對手,1939年編成於山西,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夜,日寇駐武漢的第11軍主力之第4師團(傳說中的大阪師團)南調,獨立第9混成旅團則由華北方面軍轉隸11軍,接防武漢警備任務。

(第58軍副軍長、新10師長魯道源)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揮的第3、第6和第40師團遭遇薛嶽的“天爐戰”,在長沙城下被合圍,為避免被殲於1942年1月4日開始掉頭北撤,缺糧少彈的日軍遭到近30萬中國軍隊的追殺,損失慘重,為救援撤退中的日軍主力,阿南惟畿下令獨混第9旅團南下接應。

旅團長池之上賢吉少將率部迅速出動,1月6日到達福臨鋪一線,與北逃的第6師團僅有一山之隔,這就是湖南長沙縣、汨羅縣的界山“影珠山”,海拔約500米。為佔據戰場制高點,第9旅團以兩個步兵中隊和一個炮小隊組成的“山崎大隊”偷襲影珠山,同時配屬了幾十名便衣隊員,出發前,日軍根據空中偵察,通知“水產品專家”山上只有1000多中國軍隊,於是山崎茂大大咧咧就去了。



那麼影珠山附近到底有多少國軍呢?

整整五個師,分屬川軍第20軍(楊漢域)和滇軍第58軍(孫渡),這是楊森第27集團軍主力的隱蔽集結地和戰役第二階段阻擊陣地,根據“天爐戰”要旨,該集團軍在新牆河堅守三天後主動撤往兩翼山地,放日軍三個師團前往長沙,而當日軍在長沙敗退後,已處於敵後位置的楊森所部正是攔截日軍回撤的主力,山崎大隊就這樣中了頭彩。

戰鬥猝然打響,楊森等人被突然出現的日軍嚇了一跳,山頂陣地都丟了,而當發現日軍不過一個大隊幾百人時,川滇兩軍都氣樂了,立即組織兩個師圍攻山崎大隊,同時南頂第6師團北阻獨混第9旅團的接近,日軍飛機也來幫忙,把山頂日軍當成川軍一頓轟炸,半天之後,山崎大隊彈藥耗盡,並且被團團包圍在山上。



發現突圍無望後,山崎命令各中隊“自行處理”,其實就是命令大家自殺,於是殘餘日軍紛紛尋找辦法,有手槍的自戧,沒有的用步槍互刺,除一名軍曹逃出外,山崎大隊300多人再無一個活物,山崎茂本人被一顆迫擊炮彈炸飛。

要說山崎大隊也是有一定功勞,他們打亂了第27集團軍截殺敗退日軍主力的作戰佈署,使第6師團在付出1000餘人傷亡後得以逃過福臨鋪地區,否則該師團必將遭受更大損失。對比關家堖和影珠山戰鬥,中國軍隊投入的進攻兵力基本相同,八路軍約20000,國軍投入兩個師,並且都是仰攻。

但楊森的部隊彈藥充足,且掌握一定數量的山炮和迫擊炮,所以才能盡殲鬼子,而八路軍的彈藥與火力實在貧弱。


度度狼gg


原因在於在抗日戰爭時期,在中日敵我力量的懸殊對比之下,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的軍事力量對比,已經不是侷限在人數上的差距,而是侷限在技術裝備和火力上的差距。

在連續劇亮劍中,李家坡之戰山崎大隊的原型是1940年關家堖戰役中的岡崎支隊,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岡崎支隊只有區區500人,只有正常日軍甲種部隊大隊一半的規模,但是從火力裝備上,由於岡崎支隊要深入八路軍縱深,因此在火力配置上基本達到了日軍甲種大隊的規模。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甲種部隊大隊編制基本相當於八路軍一個團,但這只是人數上的對比,如果對比雙方火力,雙方的差距算得上相當之大,正常的日軍大隊編制至少有配備八挺九二式重機槍和兩門山炮,火力配置已經完全超過了同規模的八路軍團級編制,更重要的是由於日軍是正規軍,屬於制式武器裝備,自然也有著充足的彈藥供應,反之八路軍,雖然裝備一定數量的山炮迫擊炮和重機槍,由於絕大部分都是戰場繳獲的裝備,這些武器嚴重缺乏保養和彈藥供應,無法應付長時間作戰,在與日軍大隊建制部隊的作戰中,將會處於劣勢。

所以無論是1940年的關家堖戰役,還是連續劇中的李家坡之戰,八路軍面臨的問題都一樣。



從後來的資料上記載,岡崎支隊裝備了三門山炮,由於戰役最終沒有消滅日軍,八路軍也只是佔領了關家堖部分陣地,但仍然繳獲了六挺輕重機槍,從這些資料來看,岡崎支隊人數規模雖然照正常的大隊減少了一半,但火力方面並沒有相應減少,因此面對八路軍的圍攻仍然能保持強勁的火力,更別說上空還有陸軍航空兵的火力支援,又有關家堖特殊的地勢和窯洞結構作為依靠,在八路軍缺乏重火力的情況下,對付這樣的日本軍隊已經捉襟見肘,戰役中八路軍雖然動用了一定山炮和迫擊炮,但由於缺乏彈藥,沒有起到太多的作用。

或者換位思考一下,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一個大隊通常可以抵擋中央軍一個整師,參戰的八路軍還遠遠達不到中央軍一個師的火力裝備,又處於地形上的劣勢,面對佔盡了天時地利的日軍,這一仗真的很難打!


遼寧資深球迷


按照日本以甲級師團的配置,等於於中國的營級單位,而且屬於加強營的配置。日本一個步兵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箇中隊156人,除步兵中隊外,還有一個150人的指揮部和175人的機關槍中隊和一個55人的炮兵小隊,共1001人

日軍一個步兵分隊擁有13人,擁有一挺輕機槍,兩具擲彈筒,四個步兵分隊為一個步兵小隊。三個步兵小隊為一個步兵中隊,每個中隊擁有兩挺重機槍和兩門迫擊炮。四個步兵中隊為一個步兵大隊,每個步兵大隊除此以上火力配置以外,還有一個獨立的擁有4到8挺重機槍的機關槍中隊和一個擁有2-4門九二式步兵炮的大隊炮小隊。



從以上的火力人員配置來看,日本甲級師團的一個步兵大隊其火力人員配置已經超過了中國一個步兵營的火力人員配置。而且擁有非常強的單兵作戰能力。而在劇中日本的山崎大隊先前已經和八路軍386旅中的主力團772團激戰了很久,直接程瞎子的772團打掉一半,和日軍的彈藥消耗也基本差不多,不然當李雲龍的獨立團在山坡下面挖戰壕的時候,為節省彈藥的山崎大隊也不會直接來一個萬歲衝鋒。


不過在現實當中,“山崎大隊”並沒有被八路全殲,不但給八路軍的根據地造成了嚴重破壞,在給八路軍帶來上巨大的傷亡之後還能安全撤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山崎大隊有兩個,一個是真實存在的,一個是影視劇虛構的。

先說虛構的,即經典抗戰劇《亮劍》裡被李雲龍用3600顆手榴彈殲滅的山崎大隊。

其原型是在1940年百團大戰中愣頭愣腦的衝入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最後被趕來的八路軍129師全殲於關家腦的岡崎大隊! 岡崎大隊總兵力約600餘人,於1940年10月下旬的掃蕩作戰中突然竄入了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及黃崖洞兵工廠附近的關家堖。八路軍總部隨即命令第129師全部主力團迅速趕到,將岡崎大隊團團圍困在關家堖。

關家堖地勢險峻,山頂卻十分平坦,適合布兵設防,南坡比較平緩。再往南還有一座更高的山頭叫鳳堖頂,控制著通往關家堖的唯一道路。岡崎大隊到達後,以主力部隊佔領關家堖,以一箇中隊控制鳳堖頂,互為犄角。 就兵力兵器而言,八路軍佔有優勢。但是岡崎大隊卻佔有地利之便,同時外圍援軍也正在向這裡趕來,孤注一擲的岡崎決心死守待援。

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129師師長劉伯承全部親臨一線指揮,386旅旅長陳賡擔任前敵總指揮。激戰兩晝夜,岡崎大隊400餘人被殲滅,而八路軍卻付出了500餘人犧牲、1500人負傷的重大代價。

再說真實存在的。

第三次長沙會戰進入尾聲時,時任日軍第11軍司令的阿南惟幾為了接應從長沙敗退的部隊並營救被包圍在影珠山的第6師團,派第9獨立混成旅南下策應。抵達影珠山後該旅團臨時組建了一支300餘人的突擊部隊,由山崎茂大尉率領,成功偷襲了設在珠影山制高點的中國軍隊新編58師師部。

山崎大隊的行動直接威脅到了正在阻擊第6師團的中國軍隊第20軍。出身川軍的該軍軍長楊漢域立即組織軍屬騎兵連、特務連、工兵連及所屬134師一部向山崎茂所部發動進攻。

奇怪的是被包圍的第6師團師團長神田正種得知軍部派兵前來救他時卻十分氣憤,作為從開戰至今就在中國戰場上橫衝直撞、“南京大屠殺”主要元兇部隊的指揮官,向來對中國軍隊不屑一顧。不僅不配合第九旅團和山崎茂部隊的攻擊行動,反而向司令部報告說自己已經突圍,不用救援。

這樣一來,山崎茂和他那支臨時組建的突擊部隊的命運便在此決定了。經過一晝夜激戰,至次日10時,山崎大隊彈盡糧絕,山崎茂本人身負重傷,山頂上到處都是日軍傷兵的呻吟聲和自絕的手槍聲。隨後,中國軍隊發動進攻,山崎茂被迫擊炮彈擊中死亡,其餘的日軍士兵除了被打死的剩下的全部切腹自盡或者飲彈而亡。


天狼星大將軍


以下的個人觀點,亮劍中的這個山崎大隊有原型的,名字叫岡崎大隊,540多人,彭總帶著3個旅1個團,2萬多人想要圍殲這個岡崎大隊,血戰兩個晝夜,傷亡2000多人,也沒達到全殲的目的,最後日軍援軍來了,只能撤了,這個山崎大隊在作戰中從來沒有被完全消滅過,正常一個日本大隊應該有500人左右。


就叫生命練習生


二戰時,日軍實行從分隊到師團的軍隊編制:分隊

分隊是日軍最小的編制,擁有士兵13人,包括分隊長、4人機槍組和8名步槍兵。機槍組有輕機槍1挺,由組長、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組成(除了射手外,其他三人配備步槍)。日軍的加強分隊,還配備兩人攜帶的擲彈筒。



日軍一個小隊有54人,相當於我軍的“排”。包括三個分隊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分隊。

日軍中隊有181人,比我軍“連”大不少。包括三個小隊和中隊部成員。武器裝備包括:步槍139支,輕機槍9挺,擲彈筒9具。有時候還會配備兩門迫擊炮或者九二步炮。

日軍大隊成員傭兵1100人左右,我軍一個營標配是650人,三個營組成一個團。日軍大隊的編制等於我軍兩個營。日軍大隊包括4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一個55人的炮小隊和大隊部成員。

日軍聯隊屬於日軍單兵中最大單位,兵力3800人左右,擁有三個步兵大隊。而同時期的中國軍隊,一個團也就不到2000人。當然,李雲龍這樣的"萬人團"和楚雲飛的"五千人團",都是個例。

日軍師團大致分為甲乙丙丁四等。日軍甲種師團傭兵28000人,包括: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

日軍乙種師團傭兵24400人,包括: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

日軍丙種師團傭兵15000餘人,包括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共計5個聯隊。

日軍丁種師團是為了在華北地區進行掃蕩編制的,只有11000人,三個聯隊。

山崎大隊出自《亮劍》,傭兵1100人。但是,山崎大隊長在掃蕩的時候只帶了五百多人。

我們稱呼日軍時,經常以長官名字命名部隊,山崎大隊大隊長是山崎治平中佐,所以,叫山崎大隊。這也是日本人普遍採用的命名方法。山崎大隊隸屬於日軍第29旅團第12聯隊,正是編制名字應該是是步兵第五大隊。



五百人相當於我軍一個營的兵力,為什麼會有如此強悍戰鬥力?

在劇中,386旅讓程瞎子帶著772團打了半天,付出很大傷亡都沒打下來。也不能怪程瞎子,攻堅戰"守城"一方兵力可以以一敵四!也就是說,山崎大隊五百人在防守時,可以看作是2000人的日軍部隊。


而且,日軍戰鬥力普遍高於我軍。我軍與日軍作戰時傷亡比例高達1:4(最少)!往往,國軍集中五倍優勢兵力都不一定打的過日軍。按照這個算法,需要一萬人才能打下山崎大隊。

所以,程瞎子一個團也就不到兩千人,打不下李家坡也是在情理之中。

八路軍當時專注游擊戰,不善於攻堅戰!

紅軍在整編為八路軍時,只有三個師,六個旅,12個團的編制。就是這樣的編制,蔣介石也是扣發軍餉和物資。八路軍出兵抗戰時,每個士兵只有二十發子彈,每門炮只有十幾發炮彈。這還是主力團!


而八路軍自己擴編出來的團裝備更差,每把槍只給五發子彈。一般情況下,士兵打三發以後,就不敢打了。

這也就能理解,八路軍為什麼“善於”打游擊戰。因為,攻堅戰耗費彈藥。就算打贏了,也繳獲不了多少物資,等於賠本。所以,八路軍多喜歡打伏擊戰,能通過繳獲補充彈藥。

等到百團大戰時,八路軍雖然有一百多個團,但是武器裝備並沒有提升多少。步兵炮這樣的重武器還是稀缺。也是因此,李雲龍那麼喜歡他的意大利炮。而且,新兵太多也造成部隊戰鬥力下降。所以,在百團大戰後,日軍的掃蕩給八路軍帶來很大的傷亡。

平型關戰役時,八路軍能和日軍打成1:1傷亡。而等到百團大戰後,傷亡要到3:1以上了。

《亮劍》李家坡一戰的故事原型是“關家堖戰役”。

此戰,八路軍集中八個團一萬餘人,圍剿日軍岡崎大隊510多人,打了兩天都沒全殲日軍。最後以傷亡兩千人代價,只消滅了日軍不到二百人。

參戰的我軍軍官絕對是我軍主力:副總指揮彭老總,左權,陳賡,鄧小平,劉伯承等人!每一位都比李雲龍牛!而且,八路軍參戰部隊不都是“野雞團”。還有772團,769團這樣的主力團。



這一戰,日軍給八路軍上了堂“土攻作業”課。為日後八路軍作戰技術提高,提供了實戰經驗。

所以,李雲龍一個“擴編團(野雞團)”,靠著3600顆手榴彈殲滅山崎大隊,也算是神劇劇情了。


勇戰王聊歷史


關家堖之戰當然大多數人看了亮劍以後總會去下一次的關注這場戰役,都會認為八路軍過度的美化了這一場戰爭,讓八路軍看起來英勇無畏,但實際上打的怎麼樣,怎麼樣,云云。

那我們就從整場戰役的角度來分析這一場戰役,八路軍在真實的歷史戰役裡面,究竟為什麼會遭遇到這樣的一種挫折?

李雲龍當時分析了一個情況,特別簡單,當時在亮劍裡面李雲龍對自己的部下,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在這個地方,一個團1000多人不可能完全展開,如果一個連一個連上那就是添油戰術。

一個地方原先是八路軍兵工廠的位置,後來由於當時八路軍警衛連連長失職,擅自帶領自己的部隊離開了這一塊兒要害之地以後,然後敵人的步兵大隊把這塊地區給佔領了!彭德懷副總司令因為這件事情還特意把這個警衛連連長給槍斃了,軍法從事了。

這個時候對於八路軍來講,這個地區從原先的野外遭遇戰,變成了一場攻堅戰。

但是這個地方地形又太小,八路軍雖然說有1萬多人,但是真正能夠在前線展開的部隊,大致也只有半個團左右,你說前線上面大致上就已經形成了日本的小部隊和我方的小部隊短兵相接的這樣的境地,而後面即便是大家人數佔優勢,但是實際上兵力優勢根本就沒有辦法完全展開。

再加上日本軍隊裝備精良,單兵所攜帶的彈藥基數大致是120發的,而的迫擊炮火炮可以裝在100發左右的炮彈,火力充足,而且士兵從民間徵集過來的時候都是接受過相應的步兵訓練,也就是在大本營接受過為期一個多月的步兵操練,與之相對應的八路軍士兵,很多人都是新兵,下轄班長級別的才是真正參加過長征的老兵,沒有接受過什麼正統的軍事訓練,同時作戰意志也不像之後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磨練的那一批解放軍士兵,對比當時的八路軍士兵來講,一批小鬼子是精銳中的精銳,而且能夠得到日本空軍方面的支援。

其實在這樣的戰役裡面火炮能夠承擔更多的作戰任務,並且能夠發揮自己相應的作戰實力,但是當時的八路軍頂多就裝備著迫擊炮,而且迫擊炮的彈藥基數也不足。

在正面戰場上面曾經有一位日本士兵駕駛著一輛裝甲車輛接受過1300發子彈的射擊,就是沒有一發炮彈打中他這個人被稱為日本軍隊內部的精神。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中國軍隊面對這種攻堅作戰,武器裝備的匱乏可見一斑。裝備尚且還有自己相應補給能力的國軍士兵作戰尚且如此,更何況當時已經對八路軍和新四軍看做跗骨之蛆的蔣介石已經完全斷掉了對於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補給,甚至於還想去除掉這兩股作戰力量,當時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匱乏可見一斑。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當時八路軍的小部隊發起了衝鋒,要麼遇到敵人的掃射,不得已退了下去,要麼能夠衝進敵人陣地的只有幾十個人,幾十個人組成的小型部隊,跟敵人進行四刀與刺刀之間的對決的時候,完全不佔上風,只能被敵人給趕出來,與此同時,敵人佔據地形的優勢,可以在高地發射迫擊炮彈,並且射程比我方設計的迫擊炮要遠,而我方的迫擊炮沒有辦法對敵人的攻勢展開有力的打擊,並且敵人的飛機還一直在天空之中騷擾我方進攻部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看見自己很多參加過長征的紅軍的班長,一個一個陣亡,(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當時陳庚上將也是緊急的向當時八路軍總指揮部發報告說能不能停止攻擊,這是一場明知不可為而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最後,在敵人的援軍逼近的情況之下,日軍300多人撤出了這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也以八路軍的失敗而告終。

很多時候,八路軍都會遭到一種不明的攻擊,語言攻擊,說你們看國軍在前面承受了多麼多,多麼多的傷亡,造成日軍多麼大的損失,你們八路軍做了什麼,可問題就是,即便是國軍作戰序列裡面作戰物資最為奇缺的川軍,他們也是子彈管夠,但是八路軍的更多時候就像後孃養的一樣!

當時國民黨的軍隊擁有整個中國,替他們書寫,而八路軍呢?更多的時候只能夠靠自己,就如同毛澤東主席說的那樣,我們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夠保證自己不會被餓死。靠蔣介石給我們補給我們遲早要餓死!

蔣介石一路從南京退到了武漢,再退到重慶,但是,新中國的可曾從鴨綠江邊退卻過?日本人打蔣介石政府簡直就像是爸爸打兒子,可是美國人打志願軍呢?知道日本人可是美國人手裡的手下敗將!真要是輪到蔣介石政府來抵抗美國人,蔣介石連打的心都沒有!

一個人竟挑他的好處,往死裡誇就行了,要罵一個人挑準他的弱點,往死裡罵就行了。但是一個真正能夠對歷史做出客觀評價的人能夠只侷限於一個人的缺點或者是優點嗎?絕對不行,這樣的話,這個歷史是不完整的歷史!

我相信那個時候的八路軍絕對是有著挽救全中國的志願埋在自己心裡面的,只不過對於他們來講,他們手裡的力量只能夠允許他們早就那樣的戰果。何嘗不想驅除韃虜壯志飢餐胡虜肉呢?要不然我們在敵後戰場上面天天拼死拼活,刀頭舔血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抵抗侵略者把日本人趕出全中國嗎?

現如今哦,有些人為了給國民黨洗白,不惜拉低八路軍在敵後抗戰的那些貢獻。想問為什麼?就為了那點點贊和流量嗎?你不覺得這很可笑嗎?


漩渦鳴人yy


亮劍這部電視劇之中的很多戰役都是以正史之中的戰役為原型的,相比於那種開了掛一般的抗日神劇來說,這部電視劇對於戰爭的殘酷性的表現還是比較真實的。但是在打山崎大隊這場戰役上真的是一個爭論性比較大的敗筆,因為這的確不是什麼值得稱讚的經典戰役。

首先我們看劇中,山崎大隊被包圍在李家坡,打了很久都沒有攻下。後來李雲龍的獨立團以來,3600枚手榴彈飛出去,山崎大隊被全殲。看得網友那叫一個酣暢淋漓、蕩氣迴腸。之前也有網友質疑過這3600枚手榴彈的真實性,手榴彈確實是尊重史實的,只不過這場戰役在歷史上是一場讓人格外憋屈的窩囊戰。

這場戰役的原型正是1940年關家堖戰役,山崎大隊的原型是因為迷了路孤軍闖進了八路軍根據地的崗崎支隊。當時的八路軍有20000個人,而對方大約只有500個人。雙方激戰了兩天,彭德懷親自來指揮,甚至動用了陳賡、彭明治手下的兩個主力旅,衝鋒了10次10次都被打退了。

第三天,崗崎支隊被一千五百名支援軍給營救走了。八路軍沒有將這支軍隊殲滅,還被支援的日軍追著跑。在這場連續兩天的保衛戰之中,日軍傷亡150人左右,八路軍傷亡超過了600人。實際上當時八路軍的傷亡數量是超過這個人數的,因為當地的烈士墓地之中的烈士超過了2000人。

為何這場戰役非常難打,其實內外都有原因。首先八路軍的裝備低劣,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戰術欠佳、協同作戰的意識薄弱。而崗崎支隊依靠地形陣地防禦,劉鄧的兩萬大軍根本無法發揮優勢。有人說當時的八路軍內部連槍支都沒有配發到位,崗崎支隊的步槍中隊在最後的近距離交戰的時候,命中率相當高,這就是兩方近戰時戰鬥力的根本差距。

再者日本向來有戰報注水的慣例,或許在這場戰役之中,崗崎支隊已經近乎殲滅,但是日軍報傷亡人數的時候習慣性大量縮水,這就讓我們看到了今天這樣差距巨大的戰果。而日軍到底在關家堖戰役之中死了多少人,我們現在也無法得知。因為在後來八路軍前往陣地清點現場的時候,據說日軍已經火化陣亡屍體並且帶走了一部分骨灰。

所以李雲龍能打下當年幾位大將聯手都沒幹下的戰役,這個高度也捧得太過了。


木劍溫不勝


一個農業國如何戰勝工業國?不是像電視劇裡靠孤膽英雄匹馬闖虎穴,不是靠幾個土匪山大王改邪歸正打日本,不是靠十里洋場美女帥哥竊機密。

這片土地上千百萬普通人勇於犧牲的堅持抵抗,毛澤東同志的持久戰,蔣介石的不投降,才是抗日戰爭能贏來最終勝利的原因。

關於山崎大隊,也就是關家堖之戰的問題網絡上爭論不止。筆者查證了中日雙方資料,幫大家簡單總結一下。

連續劇《亮劍》的精彩自不必言,但其中對消滅日軍山崎大隊的描寫依然是做了藝術化加工。

歷史中這是一場殘酷的攻堅戰,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末期,八路軍和山崎大隊的原型“岡崎支隊”交手,中日雙方都未達到各自的戰術目的,但其事實證明了毛澤東同志“持久戰”論斷的正確性。


中日參戰兵力及傷亡比較

(關家堖之戰示意圖,自制供參考)

八路軍,共參戰1萬多人,總指揮彭德懷(八路軍副總司令)左權(副參謀長)。

陣亡500多人,負傷1570人(日機空襲導致很大傷亡)。

包含:

129師386旅772團,總部特務團;新編第10旅一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

129師385旅769團,決死第一縱隊25,38團各一部——陳賡指揮;

總部炮兵團山炮連(德國克虜伯75毫米山炮和仿41式山炮)——彭德懷指揮。

(資料來源,關家堖戰鬥:百團大戰中極具爭議的一戰《黨史博覽》)

背景介紹

八路軍全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編制為主力3個師和其他部隊。

  • 115師林彪,

  • 120師賀龍,

  • 129師劉伯承

  • 總部特務團韋傑,

  • 總部炮兵團武亭,

  • 陝甘寧留守兵團肖勁光。

八路軍由經歷過長征的工農紅軍改編擴充而成。戰鬥意志極其頑強,部隊傳統優秀,曾一舉擊潰閻錫山7個師的大軍。

裝備彈藥缺乏是當時八路軍面臨的困境,主力團每位戰士的步槍至多隻有20發子彈,這還是優先供應,其他部隊很多戰士只有區區5發。重武器更是困難,一門山炮平均只有10餘發炮彈。像機槍,迫擊炮,榴彈炮都因彈藥不足難以持續射擊。

此外,八路軍因擴建很快,新戰士接受的訓練時間還不夠。雖然對游擊戰很擅長,但對陣地戰,攻堅戰,還缺乏對應的經驗和培訓。

(身著冬裝,手持繳獲三八式步槍的八路軍戰士)


日軍,共參戰535人,其中將官19人,士兵516人。指揮官岡崎謙長中佐,援軍至少1500人。

戰死50人,受傷99人。(含岡崎本人戰死。另外關家堖之前戰死9人,失蹤2人,受傷3人,參見下圖)

岡崎支隊隸屬於獨立混成第4旅團,包含:

第37師團226聯隊一箇中隊,

獨立第9旅團一箇中隊,

獨立步兵第12大隊一箇中隊,

獨混9旅團一個山炮中隊(3門94式山炮,75毫米口徑,欠一小隊),一個工兵小隊,一個輜重兵小隊,一個無線電小隊,一個戰鬥醫護班,共配備243匹馬。

(資料來源,日本亞洲歷史記錄中心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的原始影印件,1940年10月19日至11月14日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內部戰報,紅圈處才支隊即為岡崎支隊)

背景介紹:

日軍第37師團為1939年新設立的治安師團,次於甲種野戰師團。

日軍一個師團約2萬人(軍級師級,中將),

一個旅團約7000多人(旅級,少將),

一個聯隊約3500人(團級,大佐),

一個大隊約1200人(營級,少佐),

一箇中隊約200人(連級,大尉),

一個小隊約60人(排級,中尉少尉),

小分隊約5-10人(伍長,軍曹)。

指揮官岡崎謙長為第226聯隊隊副(相當於副團長),日本陸軍士官第27期畢業,受過正規的全套戰術教育,負責聯隊的日常訓練和後勤等工作。關家堖之戰帶領500多人就敢前來進犯。

(抗日戰爭初期身處東北的日軍)

這時的日軍尚未捲入太平洋戰爭,無論甲種師團還是治安師團的士兵都經過長達一整年不間斷的訓練。無論是槍械射擊還是刺刀肉搏均有豐富經驗,並且經過野外不同環境的拉練和土木工程訓練。每個士兵都配有《步兵操典》,能隨時按照其總結的細緻戰術規則作戰。筆者在《刺刀見紅——二戰日軍肉搏戰訓練》文中有詳細論述。

到日美開戰後,日軍兵源消耗加速,步兵訓練期大幅度縮短,直至出現3個月訓練就上戰場的情況。也就是為何抗戰老兵們回憶“老鬼子”和“新鬼子”巨大的戰鬥力差距原因所在。

在後勤方面,日軍彈藥配備充分,攜帶量大。普通士兵每支槍備彈120發,每門炮備彈近百發,達到八路軍的近10倍之多。其餘裝備的輕重機槍,擲彈筒都有大量彈藥預備。

(附日軍彈藥消耗表)


戰鬥發生背景:

(1940年,日本侵華佔領區,粉紅色)

抗日戰爭持續到1940年,日軍已經佔領東北華北華南大量地區,不僅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早已失陷,連海南島也落入其手。驕橫的日軍更攻入越南,侵略的矛頭指向太平洋地區。隨著汪精衛偽政權被扶植,國民政府人人自危,不少官員還在汪偽政府的高官厚祿引誘下搖擺不定。整個抗戰陷入困境。

1940年8月20日,為了緩解極為不利的抗戰形勢,八路軍對日軍在華北的交通線展開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最初預定22個團出擊,結果由於部隊和民眾抗日熱情高漲,許多並未接到命令的部隊和民兵都積極參加進來,最終達到105個團40萬人的宏大規模。他們襲擊日軍控制的鐵路線和礦山,極大干擾了日軍對山西煤礦的利用,打擊了“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資料來源中央檔案館,1941年1月26日的晉察冀軍區百團大戰總結報告,左下角榆次東側紅圈即為關家堖之戰位置,129師正在該處)

第一階段,八路軍非常隱蔽的突襲了正太鐵路等多條交通幹線,破壞了日軍控制的井陘煤礦,更佔領娘子關地區,讓悲觀的國人為之一振。

(破壞日軍鐵路的八路軍和民兵)

第二階段,八路軍留下部分兵力繼續組織日軍修復道路橋樑,主力則轉而攻擊鐵路沿線的日軍守軍和據點。榆遼戰役、淶靈戰役打的非常激烈,日軍甚至動用戰爭公約禁止的毒氣彈和生物武器,2萬多八路軍戰士中毒受傷

(資料來源中央檔案館,1940年12月21日八路軍轉送蔣介石的百團大戰戰績報告)

連續作戰的八路軍十分疲勞,開始進行集結休整。日軍則調集了數萬兵力開始報復性掃蕩。關家堖之戰就發生在這次掃蕩與反掃蕩作戰之中。


中日戰術目標:

日軍——按照《在華北的思想戰指導要綱附屬書》記載,日軍對八路軍作戰目的在於“徹底掃蕩並消滅其遊擊根據地”。也就是執行“三光政策”,日方稱“燼滅作戰”。

1940年10月2日至11月30日期間,日軍掃蕩八路軍晉察冀邊區時,明確下令:

"這次作戰,與過去完全相異,乃是在於求得完全殲滅八路軍及八路軍根據地。凡是敵人地域內的人,不問男女老幼,應全部殺死;所有房屋,應一律燒燬,所有糧秣,其不能搬運的, 亦一律燒 毀,鍋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岡崎支隊在10月20日進入太行地區掃蕩以及其他進犯日軍,執行的正是這一措施,目的在於完全消滅遇到的八路軍部隊,完全毀滅搜索到的抗日根據地

(實行三光政策“three alls policy”的日軍)


八路軍——日軍在此次報復性掃蕩過程中,確實不折不扣依照三光命令執行。見到村民就殺,就到房屋就燒燬,大量掠奪糧食牲畜,水井全部用土封埋或者投毒,連百姓的鍋碗瓢盆和農具也被盡皆砸毀。沿路村莊全部變成廢墟。八路軍上下因日軍焦土政策憤怒異常,彭德懷和左權等領導人決心尋找機會,殲滅一兩路日軍,打破日軍的掃蕩計劃。

(1938年的八路軍戰士)


關家堖戰鬥經過:

1940年10月20日,岡崎支隊從武鄉縣出發,向著八路軍指揮部大致所在地前進,開始了對根據地的掃蕩作戰。25日,日軍無意中到達了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黃崖洞兵工廠面前。這是八路軍大部分槍炮的來源,也是被朱老總稱為八路軍“掌上明珠”之地。

由於警衛連連長擅離職守,日軍佔據了優勢,385旅和新10旅先後緊急調派增援,也未能阻止日軍。結果在27日,日軍不僅破壞了兵工廠設施,還放火焚燒,爆破了兩棟彈藥倉庫和一棟炸藥倉庫以及服裝倉庫,搶奪了廠內1萬發子彈,2000枚手榴彈,以及其他物資幾十箱。

(原黃崖洞兵工廠衛生所)

第二天,副總司令彭德懷得知消息之後大發雷霆,立即將警衛連長就地正法。並調集正在蟠龍鎮附近休整的129師主力,準備和日軍決戰。

日軍毀壞兵工廠後,見八路軍大量增援出現,岡崎便立即下令採取防守態勢,退往關家堖地區。

關家堖是位於我國黃土高原邊緣的一座山崗,處在連綿的山嶺之中。山頂是一塊數百平方米的平地。北面是斷崖峭壁,下面還有一條深深的溝壑,東西兩側也是陡峭的斜坡,只有南坡比較平緩,有狹窄的山路用於出入。南坡上原來住著50多戶農家,沿山勢挖了許多窯洞,形成一個村落。對面是比關家堖更高的柳樹堖,直接俯瞰著南坡的路徑,兩座山崗形成掎角之勢。

10月29日,日軍佔領了關家堖和柳樹堖兩座高地,他們已經判斷八路軍集中兵力後會展開攻勢,便連夜構築工事。日軍依託地形,挖掘戰壕和工事,還拆下民家的窗戶門板蓋在坑道上,形成隱蔽所。他們把窯洞相互打通,形成連接的暗道,每個窯洞都挖掘了射擊孔。外部有防彈壕,通道內側又挖出了貓耳洞,既可以避彈,又能突襲。至於視野良好的關家堖山頂,日軍設置了幾挺輕重機槍和山炮,用來壓制山下。就這樣,山腳外圍是日軍的散兵坑,山腰窯洞是日軍的機槍陣地,山頂平地是日軍的機槍和炮兵所在。

關家堖和柳樹堖成了日軍精心構築的三道防線和高低交叉火力網

(關家堖村和山坡)

鑑於關家堖距離八路軍司令部只有5公里,其戰術意義重大,八路軍指戰員們包括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等人都集中到不遠的石門村,彭德懷同志親自負責指揮。

日軍已經佈防的消息傳來後,副參謀長左權十分焦急,為了避免日軍鞏固防禦後難以突破,他命令特務團的戰士們趁夜黑對日軍來個突然襲擊。

10月30日凌晨3點左右,特務團一面試圖摸上山頂,一面準備切斷關家堖和柳樹堖的聯繫。戰鬥在漆黑的夜裡打響,剛構築了工事的日軍並像預想的疲累休息,而是立即開火反擊。由於各處窯洞都被日軍改造成火力點,導致特務團戰士在交叉火力面前傷亡不小,只能暫停。

10月30日凌晨4點,八路軍的炮彈炸響在日軍陣地上,總攻擊開始!

決死第一縱隊38團猛攻關鍵的柳樹堖高地,士氣旺盛的八路軍戰士和日軍展開激烈爭奪。在日軍預設陣地前,38團冒著彈雨佔領了部分壕溝,但日軍不僅原地抗禦,還不時發動反擊。兩個小時後,38團靠著頑強的毅力,終於在天亮前拿下了這塊高地。不想9點左右,38團在和25團調整部署時,日軍一箇中隊用猛烈的反擊再次奪走了柳樹堖。居高臨下的優勢導致來自柳樹堖的炮火會直接覆蓋由南往北通往關家堖的小路,這將是致命的威脅。

八路軍其他各部隊也在早晨對關家堖發動了直接攻擊,日軍則利用外圍的散兵坑和機槍陣地攔截攻勢。南面的山路坡度較緩,成為攻擊重點,也是日軍的重點防禦方向。由於日軍臨時陣地構築專業,致使八路軍的步機槍直射難以奏效。靠近投擲的手榴彈往往落在靠前的防彈壕裡,難以殺傷工事裡的日軍。迫擊炮和山炮彈藥不足的弱點此時十分要命,無法有力支援衝鋒的戰士,日軍機槍在沒有被壓制的情況下不斷開火,導致八路軍進展十分緩慢。

上午9點,空中傳來嘯叫聲,日軍的12架飛機來臨。關家堖狹小地域裡集中了數量眾多的八路軍戰士,一時難以躲避,遭到日機的反覆轟炸。八路軍的攻擊只能暫時停止,日軍又搶回了柳樹堖,陳賡旅長立即調動三個營前往爭奪。儘管兩次衝上山頭,卻始終無法奪回主要陣地。這樣就意味著攻向關家堖的八路軍戰士在衝鋒時,不得不冒著日軍從背後和側面打來的子彈了。

東北方向,772團面前只有30釐米寬的小路可供通行,不要說攻山,就是日常人稍微多些也難以走過。八路軍戰士沿著臺階艱難向上,潑灑而下的日軍子彈打在人群裡,讓無數戰士摔倒下去。戰鬥持續到中午過後,一個營的八路軍竟只剩下6人。

西北方向,769團面臨的地形更為惡劣。20多米的懸崖上接著30多米的斜坡,便是攀巖高手都不敢小覷,更何況戰士們還需要冒著日軍的射擊風險攀爬。但該團的突擊部隊靠簡單的攀登工具和野生藤蔓硬是爬上了懸崖,剛要上斜坡,日軍發現了八路軍的企圖,立刻用密集射擊壓制。如此險要的地方讓突擊部隊無法施展,根本沒有掩護可供前進。這裡的攻勢只能陷入停頓。

東面的特務團因為進攻早,已經取得了一些外圍陣地,但在日軍窯洞內交叉射出的機槍火力面前舉步維艱。往往拿下一個窯洞,另一個相連窯洞的敵人又反撲過來。只能一個洞穴一個洞穴的反覆爭奪。加上缺乏壓制和近戰的重武器,特務團付出了極大代價。

日軍靠工事固守待援時,八路軍發動了十多次衝鋒。手持輕武器的戰士們接連倒在日軍機槍大炮之下。前面的人摔入溝裡,後來者踏著遺體繼續衝擊,直到溝塹被填滿。比如11連全連164人,僅有15人生還。

由於進攻不利,各部隊傷亡急速增加。許多經過長征的老戰士老班長犧牲在了這片黃土地上。陳賡旅長痛心不已,他請示彭德懷司令能不能把岡崎支隊放下山來,選有利地形伏擊,同時表示目前付出的代價已經太大。彭德懷堅決的回答:“就是拼光了,也要拿下關家堖!......不能打硬仗的部隊,以後也沒有前途!

劉伯承同志不久也打來電話:“家堖的地形對我不利,我軍傷亡太大了!”彭德懷依然堅持要一鼓作氣消滅日軍,劉伯承不同意。彭德懷來了脾氣:“拿不下關家堖,就撤銷第一二九師的番號,殺頭不論大小!”

激戰一天以後,八路軍佔領了關家堖和柳樹堖的外圍陣地,日軍仍在山頂和山腰的窯洞裡盤踞

10月31日,八路軍指戰員們群策群力,開始讓部隊秘密向山頂挖地道,希望出奇制勝。對山腰和山頂的進攻仍然在持續,日軍在過去一天一夜的戰鬥中消耗了大量彈藥,開始出現子彈短缺的情況。中日士兵在很多地段出現了肉搏戰的局面。根據百團大戰總結報告記載,日軍士兵刺殺技術非常優秀,他們看起來身材矮小,但胳膊粗短有力,這就是日本徵兵對身材要求不高和營養充足的結果。八路軍很多新戰士入伍前白飯都吃不上,訓練時間也不長,對上這批日軍十分吃虧,往往多人才能對付一個敵兵。

惡戰到10點半,一發八路軍珍貴的迫擊炮彈在日軍陣地裡爆炸,正在指揮的岡崎支隊長和藤澤少尉、犬飼上等兵被當場炸死。失去指揮官的日軍仍舊在繼續頑抗,他們只是放棄了部分陣地。對八路軍來說,山腰和山頂依然需要攻克。

根據情報,日軍的幾路援軍已經上路,八路軍當即分出部隊阻擊,力爭在援軍到達前消滅日軍,雙方都在同時間賽跑。

31日下午3,4點,八路軍再次發動總攻。關家堖山頂的日軍正在向正面開槍。忽然,背後出現異動,緊接著一堆手榴彈的爆炸聲不絕於耳。八路軍終於通過地道攻上了山頂,一些戰士衝進了戰壕和日軍血肉搏擊,戰鬥仍在繼續。

兩天裡,日軍每門94式山炮打出了多達80發炮彈,擲彈筒更是打出了700多發,不僅殺傷許多八路軍戰士,還極大阻攔了圍攻。柳樹堖的日軍也一直在高處射擊進攻部隊,簡直如芒在背。加上時不時光臨戰場的飛機,使得整個圍攻非常艱難。

11月1日,日軍1500人的增援部隊在飛機掩護下逼近關家堖戰場。雖然已經奪得了外圍陣地和部分山頂陣地,儘管擊斃了岡崎指揮官,日軍仍然在山頂一些地方和山腰窯洞群裡頑抗。

時間和形勢已經不容許再繼續打下去,彭德懷副司令和左權下令部隊停止攻擊,撤出戰鬥。剩餘300多日軍在援兵接應下也撤離了戰場。

關家堖之戰結束,儘管這塊硬骨頭沒有啃下來,但新生的八路軍還將在未來得到歷練。

幾天後,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陳賡一齊參觀了關家堖日軍陣地,不僅看到了火化後的三大堆日軍遺骸,更對臨時工事,掩體,火力配置印象深刻,將其全部繪製成圖,成為八路軍的良好教材。

(關家堖之戰紀念碑)



傷亡數據爭議:

對戰爭傷亡的統計向來是一件難事,八路軍最終傷亡2000多人,日軍最終傷亡近150人。有朋友會對日軍傷亡數字感到奇怪,這並不意外。因為這場戰鬥發生的天時地利對八路軍都相當不利。

日軍經驗訓練,武器裝備,彈藥補給有很大優勢,加上空中支援。並且地勢易守難攻,對於小米加步槍的八路軍太過困難。

並且八路軍此前擅長的游擊戰技能無從發揮,這種攻堅戰正好是弱項,直到後來根據地發展才讓人民軍隊有了可以正面作戰的更好條件。

至於日軍傷亡數字虛假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更多的是在42年以後的對外戰報上。本文引用的是日軍內部戰報,用於統計傷亡和補充兵力,相對可靠性較高。


戰鬥影響及意義:

關家堖之戰和百團大戰以後,日軍感受到八路軍的威脅在不少方面甚至大於國軍,就掉轉矛頭,在華北大大加強了掃蕩作戰。我國正面戰場的威脅,從而降低了不少。

此戰的必要性很有多爭論,無論發動時機是否適當,這樣的一場惡戰遲早會來臨。有些經驗的價值是難以衡量的。

對於根據地的人們,將經歷更艱苦的長期戰鬥。八路軍也將最終因此煉成一支鋼鐵般的部隊。

(1945年,向八路軍投降的駐守日軍)


(謝謝觀賞長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其他文章賬號下可見)

參考文獻:

慘烈關家堖:百團大戰中的一場力竭血戰《黨史博採》

血戰關家堖《鳳凰大視野》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叢書·叱吒英豪

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戰報

晉察冀軍區百團大戰總結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