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江北 智造未來

智博會和rap更配哦~

8月20日,山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黃花園大橋北橋頭不遠處,一棟大樓閃爍的“智能江北”燈飾,格外引人注目。

智能江北 智造未来

重慶金融雲基地

這棟樓原是中國電信的五里店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如今已經改造為“重慶金融雲基地”,專門為緊鄰的江北嘴金融中心入駐企業提供雲服務。截至目前,該基地服務的互聯網和金融企業已經有100多家。

五里店IDC機房的變身,恰好折射出江北區向智能化發展的轉型之路。

2017年10月,江北區委、區政府不僅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智能江北”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還在全市率先成立區“智能辦”及區智能產業發展局。

作為驅動江北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一塊“芯片”,“智能江北”圍繞商用、政用、民用發力,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造,在江北區全面推進。一個可感知、可預見的智能未來的生產、生活場景,正在這裡逐漸變成現實。

數據扮羽,智能作翼。“智能+”正助力江北發展蝶變、華麗升級。

·

“智能江北”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8月20日上午,江北港城工業園內,重慶華港科技偌大的3D打印智造中心,幾臺3D打印機在不停運轉,它們正在為我市某新能源整車企業打印樣車零部件。

智能江北 智造未来

華港科技利用3D技術打印人體盆骨模型

“新車研發,過去需要開模具或者採用數控機床加工,不僅成本高,耗時長,結構複雜無法處理,而且如果產品發生修改,模具極可能報廢,損失極大。”華港科技市場部經理彭濤介紹說,比如一個汽車儀表盤,如果用傳統工藝製造需要2—3個月,而用3D打印技術,一個星期可以生產好幾套,精度和強度完全能達到新車測試的要求。

自落戶江北區後,該企業已經為上百家企業提供了3D打印“智造”服務,在企業自身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極大地助推了江北區及全市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距離華港科技不過10公里的重慶數字城市科技公司,幾名測繪人員正在擺弄一輛SUV汽車。

智能江北 智造未来

重慶數字城市科技公司移動測量系統採集車

與普通SUV汽車不同的是,它的車頂上多了一套奇怪的設備,集成了激光雷達、慣性導航系統、全景相機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車輛發動後,測繪人員只需要在一個平板上進行操作,這些設備就可以自動測量,快速採集高精度點雲、全景影像數據,獲取各類城市基礎信息。

“這可屬於測繪行業的黑科技。”數字城市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這套系統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獲得了十多項發明專利,以前人工測量需要二三十天才能幹完的活兒,它1小時就可完成。

目前,該科技已應用到重慶的城市測繪、城市基礎設施精細化管理、軌道交通建設、突發事件處置和公眾服務等多個領域。

“圍繞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智能江北’的一項重要內容。”江北區經信委副主任趙亮介紹說。

為此,江北區一方面加大智能產業的招商力度,新打造的保利中心大數據產業基地入駐企業已達47家,其中包括盛百通、長安車聯、偉仕佳傑、智未來教育科技等23家大數據物聯網企業。到2018年底,大數據企業入駐率將達到60%。

在重點項目引進上,江北區已簽約智能製造項目32個,總投資額343.94億元,在談項目達73個,擬投資額1049.92億元。其中,行業龍頭企業網易樂得、紫光公有云、康巨全弘生物醫藥、恆大科技等項目已落地,浙江進取重慶智慧交通創新谷項目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另一方面,則是引導區內企業加快智能化改造的步伐。

如長安汽車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發實力,不僅擁有來自全球17個國家的工程技術人員1.1萬餘人(其中高級專家近500人,先後有14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還在重慶、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和硅谷建立起“五國九地”各有側重的全球協同研發格局。

當前,長安汽車不僅已掌握智能互聯、智能交互、智能駕駛三大類100餘項智能化技術,實現了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品牌的“六個第一”、智聯網聯領域中國品牌的“六個第一”。今年8月還將發佈“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致力於成為智能汽車引領者。未來10年,長安汽車更將累計投入200億元,組建超過2000人的智能化研發團隊,聚焦智能化發展。

江北海爾工業園,今年也計劃投入4.2億元,對海爾冰箱、海爾空調等5個整機生產項目、海爾智能電子等2個配套項目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產品從中低端走向高端。

智能江北 智造未来

海爾冰箱自動化設備,行業首創U殼智能配送線

目前,海爾智能化改造升級設備採購招標、合同簽訂等工作正加快推進,已完成設備採購合同簽訂額約2.5億元;海爾重慶智能裝備產業基金,一期基金規模10億元已募集到位,正在進行基金運作,推進智能產業及相關企業投促落地。

即便是重慶登康,這個擁有近80年曆史的老廠,也成立了“登康智造2025”工作小組,通過提升設備自動化、數字化的能力,提高信息系統集成和融合,實現生產和管理的智能化、柔性化、高度集成化,力爭成為行業智能生產的引領者。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市領先的智能產業示範區。”趙亮稱。

政·用

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日前,江北區江北城街道,一塊路面突然沉陷。

當天下午3時32分,發現情況的監督員向智慧城管系統反饋。下午3時53分,市政設施管理所工作人員到達現場。

“都退後,地下有沉陷。”市政工作人員利用探地雷達檢測,發現在問題路面周圍,20平方米左右的路面地下都已是空心。通過向地下壓注水泥漿、再對路面進行平整處理,4天后,發生問題的路面已經可以正常通車了。

城市管理,考驗一個政府的智慧。

過去,井蓋丟了、路燈壞了、馬路積水了……這些問題如果城管部門沒巡查到,又沒群眾投訴,問題就發現不了,也解決不了。管網堵了,靠市政工人跳下去清淤。下井會不會有危險?那就扔只雞,雞沒死,人就下。這樣的土方法,嚴重製約了城市管理的效率。

能不能通過新設備、大數據、物聯網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思路決定出路。

智能江北 智造未来

江北區智慧城管監督指揮大廳

通過上線智慧城管系統,如今,江北的地下管網成了探地雷達、爬行機器人、管道潛望鏡、管道檢測車等高科技設備大顯神通的舞臺。它們與後方保存著全區131公里地下排水管網全部地理學信息的大數據系統一起,高效地保障著江北“靜脈”的安全。

路燈智能管理系統直接以電流變化判斷路燈是否正常工作,並自動提示檢修,不僅在最短時間內讓路燈重亮,也不會有人工排查的疏漏。

每臺灑水車都加裝了傳感監測設備和GPS,通過安置在江北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的電腦,它們的運行軌跡和水壓狀況一目瞭然。

智能江北 智造未来

江北市政智能化排水管理設備

不僅如此,江北還積極佈局物聯智能感知系統,在井蓋、路燈和樹木等設施上試點加裝智能傳感終端,及時發現和傳送異常報警信息。

除了智慧城管系統,在行政審批、基層黨建、監督執紀、基層管理等方面,江北區也進行了大量智能化探索。

智能江北 智造未来

江北區五里店街道的“e”線牽政務服務平臺

如江北區五里店街道,開發了“e”線牽政務服務平臺,將清掃保潔、綜合治理、黨建群團、勞動監察等各類業務網格全部統一到街道76個責任網格和286個基礎單元格當中,通過“多網合一”實現街道所有管理和服務事項運行一張網,統籌指揮一幅圖。

江北區紀檢部門搭建起“智能監察”大數據運用中心平臺,通過與財政、審計、國資等業務部門的數據庫整合,有效監管公務用車、公務消費,實現對與“四風”問題有關“異常數據”的實時預警和分析處置。

“重慶江北”網結合行政審批大廳、街鎮行政服務大廳、社區村便民服務大廳三級實體服務大廳,並利用移動終端APP、微信公共服務賬號及非稅收入統一支付平臺,構築全天候網上“政務超市”。

率先上線重慶首個智能黨建大數據平臺,鏈接數據孤島、再造黨建流程,通過整合基層組織管理、黨員管理服務、黨員學習教育、幹部平時考核、黨內精準關懷等功能,實現黨建信息智能分析、黨建服務便捷高效、黨建決策精準科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囊括組織工作全領域的江北智能黨建新格局正在形成。

民·用

智能化讓生活更美好

2017年11月11日,重慶首家無人店在江北區觀音橋蘇寧生活廣場開張。自動識別、自動核價、刷臉付款——新奇的消費方式,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現場體驗。

智能江北 智造未来

全國首批蘇寧易購無人店亮相觀音橋商圈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正如本次智博會的主題“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在江北區,除了企業努力創新,為群眾的衣食住行提供智能化體驗外,江北區政府也將“智能民生”作為“智能江北”的重要內容加以推進。

如江北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為方便市民辦稅,這裡不僅安放了15臺自助辦稅終端、23臺自助辦稅電腦,納稅人可自行辦理髮票領用、發票代開、專票認證、個人完稅憑證開具等業務,還設置了24小時自助辦稅區。

智能江北 智造未来

江北區辦稅服務大廳自助辦稅區

此外,為方便市民諮詢,江北區稅務局還在“重慶江北稅務”微信公眾號上開通了“智能客服”使用模塊,讓諮詢人的疑問迅速得到解答。

“以前市民只能撥打12366進行人工諮詢。”江北區稅務局納稅服務科科長常宏說,人工座席有限,遇上諮詢高峰納稅人有時要等候很長時間,而且還必須是在工作時間內。智能客服卻不受時間限制,可24小時及時回答。智能客服自去年4月上線截止到今年7月31日,已為3萬多名納稅人諮詢問題8萬多個。

為打通政務服務和群眾需求之間隔著的“最後一公里”,“江北區基層事務公開信息平臺”網頁和手機APP“江北基層事務”也於近日上線。

“公開、監督、便民是該平臺的三大特點。”江北區民政局副局長謝雨稱。

因為是實名登錄,進入平臺後,群眾不僅可以查詢全區所有個人所得的惠民資金,如最低生活保障金、臨時救助金、老年人津貼等的類別、數額、補助標準,還可查詢自己的惠民資金到賬情況,以及他人的惠民資金情況。

“鄰居們對彼此的情況都很熟悉,哪些人不符合條件卻在領低保,哪些人違規享受多項惠民資金,群眾發現後可直接在平臺上進行舉報。”謝雨稱。

在該APP上,平臺還將所有惠民政策進行了公示,群眾可在手機上查詢其辦理依據、條件、材料、流程、地點、電話等信息。“群眾再也不需要到窗口諮詢,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謝雨稱。

平臺還開通了九大便民服務,分別是養老、招聘、醫院掛號、車輛違章查詢、生活繳費、住房公積金查詢、黨費繳納、政府網站、主流媒體。

如養老,平臺將符合相關規範要求的養老機構鏈接上去,群眾可直接在網上諮詢、訂購;醫院掛號,則鏈接了我市主要的公立醫療機構的掛號窗口,群眾可以直接在上面預約掛號;主流媒體,則鏈接了主流媒體的網站,點進去可以直接閱讀主流媒體的數字報。

同時,江北區還全面推進“家庭醫生”APP項目。

據江北區衛生信息中心主任餘忠介紹,目前,江北區已建立起以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為核心、以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為基礎,依託衛生專網形成覆蓋“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區域衛生信息化體系,基本實現了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核心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利用平臺形成的大數據,江北區正在實施家庭醫生APP項目,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享受自助查詢就診記錄、體檢報告等服務,真正實現家庭醫生籤而有約。

此外,江北區還將打造智能公廁,即運用江北智慧城管的智能環衛子系統,實現對公廁的人流量分析、臭味監測、視頻監控、化糞池遠程安全監管,實現視頻實時查看、自動監測臭味濃度等功能。

屆時,每個公廁都將有電子身份證。市民手機掃描公廁外的二維碼,就可以查詢到公廁的面積、廁位、設施配置、管護單位、管理人員等基本信息。市民關注“江北百信城管”微信公眾號,就可以輕鬆找到就近的公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