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點城市網約車包容度排行榜發布:成都最高 青島最低

“網約車新政”實施已有兩週年,網約車發展面臨新機遇與新挑戰,近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選取25個重點城市,根據當地網約車政策、輿論認可度等進行網約車包容度綜合評估,發佈了《2018中國25個重點城市網約車包容度排行》。

中國重點城市網約車包容度排行榜發佈:成都最高 青島最低

從測評結果來看,成都、三亞、無錫網約車“門檻”相對寬鬆,青島、重慶、大連等地則較為嚴格。分析細分指標關係發現,准入政策相對寬鬆的城市,合法網約車平臺牌照獲取數相對越多,輿論反饋整體平穩;准入政策相對嚴苛的城市,媒體和部分網民中傳出放寬准入制的呼聲。

排名靠前城市以包容態度迎接網約車

據介紹,該榜單設立三大指標,包括①網約車政策寬鬆度:網約車准入車輛標準(軸距、車價、車型、排量、車牌、車輛使用情況等),網約車司機准入標準(駕齡、戶籍、學歷、其他限制性條件等);②城市合法網約車平臺數量(根據網絡公開數據整理);③輿論友好度(抽樣當地媒體報道和網民評論分析傾向性)。

成都、三亞、無錫的網約車包容度分列前三位,指數分別為78、73.2、61.8,成都市是網約車政策寬鬆城市的典型代表,其制定的網約車政策一度被稱為“成都模式”;三亞、無錫則對車輛沒有任何軸距、排量要求,只限定本地牌照,有本地戶籍或居住證等。

成都在全國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互聯網+巡遊車轉型升級的路徑,成都市交委、成都市交管局還與網約車平臺滴滴出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成都發展智慧交通,幫助緩解蓉城道路擁堵。數據顯示,成都已經連續三年跌出“全國十大擁擠城市”,政府城市管理思路創新帶來的成效頗為可觀。

網約車准入政策過嚴易引發爭議

從城市網約車包容度榜單中能夠發現,大連、重慶、青島位列最後三位,指數分別為26.4、26.4、25.2。排名較後的城市主要是在戶籍、車牌、車距、排量等方面設置了較高門檻,大大壓縮可從事網約車的車輛範圍。例如青島就要求網約車車長不小於4800毫米,車寬不小於1800毫米,車高不小於1450毫米,發動機功率不小於100千瓦,綜合工況油耗不高於8升每百公里。

其他排名較後的城市有的還要求,非新能源汽車軸距大於2700毫米且不得與在運普通巡遊車車型相同,且必須是購買時間在一年內的新車;安裝具備固態存儲、無線傳輸、車內外影像監控功能的行車記錄裝置,接入政府監管平臺等。

嚴格的網約車准入政策一旦與當地打車難、打車貴的問題疊加,很容易引發輿論質疑。一般認為,嚴苛的准入制有利於網約車安全運營,但車距、排量等與安全非直接相關的指標的高門檻引發不少爭議。如排量方面,不少專業分析人士指出,排量越大,油耗相應越高,排放的汙染物也會更多。

探索完善管理模式助力城市發展

網約車政策並非一成不變,不少城市也根據實施效果對政策進行適當調整。2017年9月,福建泉州公佈了《關於印發調整完善泉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對泉州現有的網約車細則進行調整完善,在准入車型、衛星定位裝置要求等層面降低要求,泉州也成為全國首個調整網約車政策城市。

2018年3月,杭州對“網約車管理實施細則”進行了調整,對駕駛員的准入條件放寬,不再對居住證時長做具體規定,只要有居住證即可。2018年5月,西安出臺的網約車政策也取消了徵求意見稿中關於“車輛軸距2700毫米以上,整車尺寸4850×1810×1450毫米以上,排量為2.0L或1.8T以上、3.0L以下”的要求。

縱觀非一線城市搶人才大戰趨於白熱化,凸顯出新常態下城市經濟發展格局和思維的變化。政策優惠雖然可吸引人才,但歸根結底,留住人才要依賴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和機遇,以及基礎配套的完善程度。共享經濟或可作為衡量城市經濟發展前景的標尺之一。以網約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善加利用不僅能直接推動城市經濟發展,還能刺激相關產業、技術創新。特別是對於處於經濟轉型時期的東北、中部、西部城市而言,如能以包容審慎的態度推動新業態發展,利用共享經濟盤活社會資源,將為城市跨越發展創造良機。(李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