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相信大家對抹茶肯定都不陌生,特別是女孩子們,看到鮮綠鮮綠的抹茶甜品,也是移不開眼也挪不動腿了。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抹茶千層、抹茶冰淇淋、抹茶凍、抹茶奶昔...也可以搭配水果或者加入到夏日清涼麵食裡...跳動的鮮綠加上微微的清苦,大張旗鼓地勾引著人們的食慾。

現代人可以把抹茶“玩出”這麼多花樣,其實還是比不過吃喝玩樂樣樣精通的宋朝人。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南宋 劉松年 《攆茶圖》

抹茶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末茶”,隋唐時期新鮮的綠茶被磨碎了泡著喝,成了皇族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下午茶了。詩人盧仝在《七碗茶歌》中這樣讚美:“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宋 《鬥茶圖》

到了宋朝,抹茶已在民間流行開來,不再是皇族們的專屬,出現了一種全民性的娛樂活動——鬥茶。

鬥茶,其實就是比茶、賽茶、評比茶的優劣。蔡襄在《茶錄》中記載,鬥茶起源於貢茶產地福建,茶民為了評比茶的品質高低才有了鬥茶。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南宋 劉松年 《茗園賭市圖》

從茶民製茶者到茶商,從民間到皇宮,從百姓到文人雅士,幾乎是各個階層都愛玩鬥茶。一時無兩。

茶民製茶者玩鬥茶,是為了給自己的茶餅提高身價;

商家玩鬥茶,是為了更好地給自己的茶餅做好廣告;

老百姓跟文人雅士玩鬥茶,其實就是純粹為了玩...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宋 趙佶 《文會圖》

當時的茶和現在炒制的茶葉完全不一樣,先將茶葉製成“團茶”方便儲存。宋仁宗時,蔡襄做了一種“小龍團茶”,一斤值黃金二兩

。按照近幾天足金金價345元一克的價格來算的話...天價茶,喝不起喝不起,告辭!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蔡襄

一分錢一分貨,高昂的價格意味著製作工藝也是相當繁複:

製作團茶,先將茶芽蒸過後,通過幾次壓榨去水分去汁液,直到將茶葉裡面(包含營養成分但是帶苦味)的汁液完全去除後,還要把反覆蹂躪過的茶葉放在盆裡搗成茶糊糊,再往糊糊里加入澱粉和龍腦等粘合劑和香料,最後倒進模具裡做成帶有各種花紋的團茶。

宋朝人果然很fashion啊,這種茶應該就是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各種花裡胡哨調味茶的鼻祖了。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明 陳洪授 《松溪品茗圖》

有了好的茶餅,才能開始鬥茶。

鬥茶前,要先將茶餅稍微炙烤一下再碾磨成粉末,篩出最細膩的茶粉才能投入茶盞中。先用一點點水調成茶膏,再用特製的茶瓶往茶盞裡注水。衝點茶粉必須用沸水,接著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粉與水充分交融,直到茶盞中出現大量白色茶沫為止。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衡量鬥茶的勝負,一看茶麵湯花色澤;二看盞內沿有無水痕。

湯色標準即代表品質優劣: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

色純白,表明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發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泛灰,則表明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採摘不及時;色泛紅,那就是炒焙火候過了頭。

茶粉碾得夠細,擊拂手法得當,茶末與水完美結合,茶湯就會“週迴旋而不動”,“著盞無水痕”,等到泛起的湯花退下去之後,盞壁乾乾淨淨,什麼渣滓都沒留下,那就是贏了。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經喝膩啦!

日本僧人榮西禪師

明朝時期,據說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他覺得鬥茶的這個玩法實在是太浮華了,和自己堅持的節儉優良作風不相符,便下了三個“禁令”:禁止大壺喝茶;禁止使用茶餅;禁止喝抹茶。

就這樣,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內,曾經風靡全國的抹茶就很快就在中國本土遺失殆盡了。

而日本僧人榮西禪師把這種點茶的方法帶回了日本,經過不斷改良後才發展成日本國粹——茶道。

因為中國歷史悠久歷經多次朝代更迭,舊的“傳統”被不斷地替代和更迭,這可能也是一種必須經歷的無奈。

雖然這種“鬥茶”方式沒有現在的泡茶來得悠閒和自在,但也不失為一種非常有趣的娛樂方式,可以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節奏中停一停,我們可以學學古人做做消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