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相信大家对抹茶肯定都不陌生,特别是女孩子们,看到鲜绿鲜绿的抹茶甜品,也是移不开眼也挪不动腿了。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抹茶千层、抹茶冰淇淋、抹茶冻、抹茶奶昔...也可以搭配水果或者加入到夏日清凉面食里...跳动的鲜绿加上微微的清苦,大张旗鼓地勾引着人们的食欲。

现代人可以把抹茶“玩出”这么多花样,其实还是比不过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宋朝人。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南宋 刘松年 《撵茶图》

抹茶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末茶”,隋唐时期新鲜的绿茶被磨碎了泡着喝,成了皇族们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下午茶了。诗人卢仝在《七碗茶歌》中这样赞美:“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宋 《斗茶图》

到了宋朝,抹茶已在民间流行开来,不再是皇族们的专属,出现了一种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斗茶。

斗茶,其实就是比茶、赛茶、评比茶的优劣。蔡襄在《茶录》中记载,斗茶起源于贡茶产地福建,茶民为了评比茶的品质高低才有了斗茶。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南宋 刘松年 《茗园赌市图》

从茶民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几乎是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一时无两。

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给自己的茶饼提高身价;

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给自己的茶饼做好广告;

老百姓跟文人雅士玩斗茶,其实就是纯粹为了玩...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宋 赵佶 《文会图》

当时的茶和现在炒制的茶叶完全不一样,先将茶叶制成“团茶”方便储存。宋仁宗时,蔡襄做了一种“小龙团茶”,一斤值黄金二两

。按照近几天足金金价345元一克的价格来算的话...天价茶,喝不起喝不起,告辞!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蔡襄

一分钱一分货,高昂的价格意味着制作工艺也是相当繁复:

制作团茶,先将茶芽蒸过后,通过几次压榨去水分去汁液,直到将茶叶里面(包含营养成分但是带苦味)的汁液完全去除后,还要把反复蹂躏过的茶叶放在盆里捣成茶糊糊,再往糊糊里加入淀粉和龙脑等粘合剂和香料,最后倒进模具里做成带有各种花纹的团茶。

宋朝人果然很fashion啊,这种茶应该就是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各种花里胡哨调味茶的鼻祖了。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明 陈洪授 《松溪品茗图》

有了好的茶饼,才能开始斗茶。

斗茶前,要先将茶饼稍微炙烤一下再碾磨成粉末,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才能投入茶盏中。先用一点点水调成茶膏,再用特制的茶瓶往茶盏里注水。冲点茶粉必须用沸水,接着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粉与水充分交融,直到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衡量斗茶的胜负,一看茶面汤花色泽;二看盏内沿有无水痕。

汤色标准即代表品质优劣: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

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泛灰,则表明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那就是炒焙火候过了头。

茶粉碾得够细,击拂手法得当,茶末与水完美结合,茶汤就会“周回旋而不动”,“着盏无水痕”,等到泛起的汤花退下去之后,盏壁干干净净,什么渣滓都没留下,那就是赢了。

抹茶?千年前的宋朝人就已经喝腻啦!

日本僧人荣西禅师

明朝时期,据说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他觉得斗茶的这个玩法实在是太浮华了,和自己坚持的节俭优良作风不相符,便下了三个“禁令”:禁止大壶喝茶;禁止使用茶饼;禁止喝抹茶。

就这样,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曾经风靡全国的抹茶就很快就在中国本土遗失殆尽了。

而日本僧人荣西禅师把这种点茶的方法带回了日本,经过不断改良后才发展成日本国粹——茶道。

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历经多次朝代更迭,旧的“传统”被不断地替代和更迭,这可能也是一种必须经历的无奈。

虽然这种“斗茶”方式没有现在的泡茶来得悠闲和自在,但也不失为一种非常有趣的娱乐方式,可以在当今这个浮躁的节奏中停一停,我们可以学学古人做做消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