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遠望"系列航天遠洋測量船,主要負責火箭、衛星等航天器的海上測控任務。遠望號船彙集了我國當今船舶、機械、電子、氣象、通信、計算機等方面的最先進技術,因此遠望號船也被稱為“海上科學城”。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6年前,在億萬國人的注視下,兩艘大型火箭運輸船:“遠望21號”“遠望22號”在江南造船廠相繼下水。2013年7月,兩艘運輸船交付使用單位,代表著一個在江海間奮戰了近40年的英雄隊伍再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

荒涼蘆葦蕩中江海人陪伴遠望共同成長

20世紀70年代末,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以毛主席手書、葉劍英元帥七律詩《遠望》命名的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1號、遠望2號相繼建成下水,將我國航天測控網延伸到浩瀚的大洋之上。從此,我國成為繼美國、前蘇聯和法國之後,第四個擁有航天遠洋測量船的國家。為滿足水上勤務保障需求,在同一片蘆葦蕩下一支神秘力量也隨之誕生,它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在遠望展覽館中,我們找到了屬於那個年代的印記。為了保障遠望號順利出航,水上保障船艇的碼頭也在加緊修建。為了趕工期,很多科技工作者就把家安在了工地上,連排的窩棚在蘆葦蕩邊紮了根。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施工緊張,有很多工作人員把吃飯都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現在船艇間還有一個口口相傳的故事,讓人難以忘記。

碼頭修建的攻堅階段,因為營養不良有很多人都累倒在了工地上。當時的任務負責人,得知這一情況後,來到診所看望科技人員,瞭解中,得知有多名科研人員馬上就要過生日。看著面黃肌瘦的工作人員,任務負責人心疼不已。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在那個年代,哪有蛋糕這種稀奇玩意兒。

就在當天,炊事人員給過生日的幾名科技工作者一人多拿了一個大饅頭,就算是為大家集體過了生日,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饅頭,但這份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就這樣口口相傳了四十載。

四十年間,滄海桑田,不變的是遠望人對歷史記憶的傳承。現如今,這群質樸的遠望人還保留著過集體生日的傳統。

集體生日過後,科技人員幹勁更足,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水上保障船艇的碼頭按時按期修建完畢,在他們的保障下,遠望號一次次遠赴大洋,為祖國書寫榮光。每當完成對遠望號的保障後,遠望號都會拉響汽笛,以示敬意。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時光匆匆,現如今回想那段艱苦的歲月,遠望人、江海人沒有被困難嚇倒。環境上的惡劣,生活條件上的艱苦都不能阻止這支水上保障力量的發展壯大。

成立之初,他們僅有幾艘小型船艇,工作職能也僅能滿足為遠望號警戒、補給。而四十年過後,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當年那幾艘小船已經發展成為多類型、多樣式、多種類的水上保障隊伍。

近年來隨著航天發射任務的日益密集,這支水上保障隊伍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科技人員從這個不起眼的長江小港出發,南下三亞、北上葫蘆島,通江達海、南征北戰,戰狂風、鬥惡浪,耕江犁海、保障航天,開闢了一條條新航線,拓展了一片片新水域。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四十多年間,遠望號船隊已成為蜚聲國際的世界一流海上測控船隊,而伴隨她誕生與她共同成長的這支水上保障隊伍也成為一支享譽大江南北的先鋒力量。

2

燦爛星空下江海人用忠誠為遠望護航

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鑄就科技之魂,一曲開天的壯歌,樹起歷史的豐碑。

40年來,這支隊伍先後圓滿完成了以神舟、嫦娥、北斗、天宮等為代表的110餘次水上保障任務,以長征七號首飛火箭、長征五號首飛火箭為代表的數十次火箭及火箭集裝箱海上運輸任務,共計出動船艇一萬六千餘次。他們的航跡遍佈祖國江河湖海,累計安全航行近百萬海里,可繞地球赤道90餘圈。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1999年夏,正值某重大科研任務準備期間,此時也是颱風頻繁光臨的季節,某油料補給船剛從舟山執行任務靠回碼頭就接到了“再次出發進行補給”的任務。接受任務後,該船立即出發。

此時,江面風力已經超過8級,暴雨如注,能見度不到10米,洶湧的江水滾滾而下,似乎要將整艘船吞噬。船體上下升沉顛簸,雨水打在駕駛室的玻璃上,擋住了船員的視線,該船大副二話不說拿上調整旗就衝了出去,觀察航道情況,為船員駕駛船舶前進指明道路。3個多小時後,運輸船順利闖過風浪區,暴風雨漸漸平息,因為嘔吐過度導致脫水的大副此刻終於撐不住倒在了甲板上。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2017年,正在保障遠望號船綜合校飛的勤務船隊突遇颱風,因情況緊急,來不及補給就奔赴防颱錨地。由於錨地江面氣象條件惡劣,後期補給中斷,船員們連續喝了幾天稀飯,連鹹菜都沒有。但船員們沒有叫苦喊累,反而用遠望號上科技人員戰風斗浪的故事激勵自己。

生活在勤務船艇上,聽到科技人員講得最多的就是“鐵房最堅固、搖床最舒服、暈船似喝酒、寂寞練心志”。

小船不像大船,在遇到風浪時,船員們都很難站穩。曾聽一名船員講到,就在不久前“溫比亞”颱風登陸,為確保船舶安全,勤務船艇離開碼頭,來到防颱錨地躲避颱風,但即便如此,暴虐的颱風也把科技人員折騰得夠嗆。在夜晚睡覺時,因為船體顛簸,就有船員在夜間從床上被甩下來,為了確保睡覺安全,在遇到颱風時,船員們經常會把自己綁在床上。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聽到這些感人的故事,筆者的眼眶一陣溼潤。這群可愛的科技工作者把奉獻寫在江海上,他們把科技強國的使命當作了最光榮的事業。

40年來,一代代江海人牢記“奉獻、團結、拼搏、嚴謹、開拓”的遠望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業績。

3

萬里波濤中江海人用擔當添遠望榮光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偉大航天夢。”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為安全平穩把“大火箭”運抵海南文昌,遠望21號、22號火箭運輸船順利下水,並交付使用。

自此,這支光榮的隊伍開啟了南下海南、北上天津的新徵程。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2016年9月,長征五號火箭首發箭在海南清瀾港吊裝期間,裝有火箭核心器件的集裝箱在火箭吊裝技師的操作下被平穩吊起,集裝箱順利吊出船艙,在下降裝車過程中,忽然岸邊風雲驟變,海風迎面撲來。

遠望21號船船載氣象室的數據顯示當時瞬間風力已達六級。集裝箱在半空中產生明顯晃動。此時的氣象條件已經不能滿足火箭吊裝要求,但火箭懸在空中更加危險。船下司索人員極力保持著集裝箱的平穩,所有的目光此刻全部聚焦到了吊車駕駛室中。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加快吊裝速度,但絕不能忙中出錯。集裝箱在眾多司索員與吊裝手的合力配合下,穩步下降。此時的大風沒有絲毫減弱,火箭吊裝手的汗水已經浸透衣服,卻沒有功夫擦拭,吊裝手的眼睛死死地盯在集裝箱上。

集裝箱在司索員的控制下趨於平穩,垂直於運輸車輛上方,吊臂緩緩收縮,集裝箱開始下降。直到集裝箱平穩地落在運輸車上,在場的所有人員才鬆了一口氣。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時任現場吊裝總負責人的曹志宜說道:“特殊情況下的火箭吊裝,考驗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心理承受能力,事實證明我們是經得起檢驗的。因為我們從事的工作沒有萬一,我們也承受不起萬一,我們運輸吊裝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飛天的夢想。”

每次遠望號出航,都要向他們鳴笛致敬,四十年來從未間斷!

當長征五號首飛火箭劃破夜空時,在海的那邊,在寂靜的碼頭,有一群江海人凝望著夜空。

我們常說,夢想源自堅守,偉業鑄就精神,在驚濤駭浪中,江海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遠望增添榮光,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造著屬於江海人自己的金字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