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历经凄风苦雨,不减豪迈半分,以诗为剑的官场侠客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的夏天,得罪了知县的刘禹锡家门口被立上一块巨石以示惩戒,禹锡却如获至宝般清洗着破败茅屋前的巨石,“好石好石!”一番畅饮后在石上奋笔疾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已年过半百的刘禹锡,纵是万般挫折也不肯屈就半分。

文人多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凭着自己的倔强,刘禹锡已经挨到被贬谪的第九年,然而连他自己也没能料到,贬谪的历程才走了不到一半,“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的贬黜脚步踏遍大半个中国,而有唐一代也随之气息奄奄。


刘禹锡:历经凄风苦雨,不减豪迈半分,以诗为剑的官场侠客


晚年挚交好友白居易赞他为“诗豪”,说他诗中锋芒森然,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与白居易的恬静归隐田园诗比起来,刘禹锡则颇具豪气,任尔东西南北风,纵然粉身碎骨也不惧怕半分,刘禹锡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历经凄风苦雨,不减豪迈半分,以诗为剑的官场侠客。

01

儒学大家孔子云:“箪食瓢饮,居陋室,足矣,何熙熙者?”安贫乐道的儒家思想刘禹锡自幼耳濡目染,旧唐书中讲:“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其祖父刘云,父亲刘溆世代为官,也以世代读儒学著称。也正因这样的儒学家风才得以有了后世传颂的《陋室铭》。


刘禹锡:历经凄风苦雨,不减豪迈半分,以诗为剑的官场侠客

孔子

齐家治国平天下,多少热血男儿的凌云壮志都囊括在这七字之中,如果能回到当时附耳一问,请说出你的梦想,二十一岁中举及第的刘禹锡回答大抵如此。但观其一生颠沛流,刘禹锡是否会认为这七个字尽显讽刺呢。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刘禹锡出生于嘉兴,父亲刘溆因躲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遂居于此。藩镇崛起,内忧外患,统治者怠政自乱,一场权力的内斗使唐朝由盛转衰。二十八年后,十九岁的刘禹锡开始游历求学,二十一岁便中举及第入朝为官,想必那时的刘禹锡也是满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踏入这波谲云诡的朝野之中。

02

得天独厚的儒学家风加之游历求学的博采众长,科举中第是意料之中的事,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因擅长写文章又登博学宏辞科,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是这一类世家子弟的人生标配。

以文会友是读书人的一大乐趣所在,这一场科举考试不仅考取了功名,刘禹锡还结识了此后与他同气连枝,同样命运多舛的好友——柳宗元。


刘禹锡:历经凄风苦雨,不减豪迈半分,以诗为剑的官场侠客

如今的文学家评刘柳二人,“前者峭拔简洁,后者雄豪苍劲”,同年中举,同朝为官,也同为变革遭贬,两人的友情也绝非是政治伙伴的塑料友谊那般,相反,二人在任职路上写诗唱和,荣辱与共。柳宗元说:“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刘禹锡答:“耦耕若便道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可惜,柳宗元46岁便病逝于柳州,二人一别便是永远,晚年之约也化为泡影。

柳宗元的去世,让刘禹锡备受打击,“呜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不相见矣。”禹锡专程赶去为他送葬,并将其六岁的儿子视如己出养在身边教化成人,如此感人的友情也是一则千古美谈。

初登朝堂的刘禹锡任监察御史,以其才华斐然的文章声名大噪,太子宠臣王叔文对其赞赏有加,认为刘禹锡是宰相之才,彼时的唐朝行至中期,唐顺宗继位后久病不起,王叔文援引刘禹锡和柳宗元为议事大臣,实为心腹,一时间权倾朝野。

《旧唐书刘禹锡传》中说:“禁中文诰,皆出於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也就是说,只要是刘禹锡提出的建议和观点都会被采纳,可见话语权相当大。


刘禹锡:历经凄风苦雨,不减豪迈半分,以诗为剑的官场侠客

刘禹锡时任屯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的收入支出,因此触动许多在朝官员的利益。在权力的游戏中,一旦权力集中在某一个政治集团时,就会有人伺机而动预谋取而代之。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被迫退位,随着唐宪宗继位,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王叔文权力集团被粉碎,作为变革中的核心人物,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这也是刘禹锡的一条人生分隔线。

0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在赶赴连州的路上,又被贬至朗州司马,充满变数的路途像极了时晴时雨的黄梅季节,圣心难测,有情无情谁又说得清楚。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预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歌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於期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谿洞间夷陵,率多禹锡之辞也。——《旧唐书刘禹锡传》

西南蛮荒之地,当地风气粗俗,人生地不熟的刘禹锡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年。

就算让我来到这举目无亲的荒山野岭之中,也挫不掉身上的半分锐气,没有人可以交谈,那不妨入乡随俗,写出几首万民传唱的歌谣,说起来,也不枉我刘禹锡经留此地。


刘禹锡:历经凄风苦雨,不减豪迈半分,以诗为剑的官场侠客

于是,巴渝一带的流行民谣歌单上有了《竹枝词》,其一“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说的是异乡人的思乡之情,其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是人心难测阴晴不定……悠悠众口往往是统治者最为忌惮的,圣心也同样是最难以捉摸的。

元和十年(815年),唐宪宗下召将刘禹锡召回长安。难道我就是你们这些权贵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物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说者有气,听者有意。此诗一出,刘禹锡当即被贬为播州刺史,裴度惜才,以孝义求情,圣心一转,从渺无人烟的极远之地,近至贬为夔州刺史。此后,刘禹锡再未见过长安城是什么模样。

04

穷乡僻壤的朗州生活就这么倔强的熬过来了,接下来凄败荒凉的夔州又该如何应对?

十年生死两茫茫,此时的刘禹锡与柳宗元已阔别十年,妻子薛氏也在贬黜朗州时病逝。已近不惑之年的刘禹锡,携八十老母又赴夔州。桀骜不驯的刘禹锡来不及回想凄风苦雨的过往,任你雨打风吹,我自仰天迈步出门去。


刘禹锡:历经凄风苦雨,不减豪迈半分,以诗为剑的官场侠客

上任夔州之后,刘禹锡并非全然活在意气之中,也从未忘记为官的本分。他感慨天下学校大多荒废,上书给宰相,提出兴学之法,他认为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都被湮没。贞观年间,各处学舍有千余处,外来学者有五国之多。对比之下当前百废待兴,应废除春秋两季祭祀先师孔子的制度,将资金用来增设地方学校,添置教具,增加教书官员俸禄,恢复学风。很可惜,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主张。

虽然已不复当年在朝廷当中的权威,但刘禹锡不改初心竭尽自身所能为民请命。

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后又被任命同州刺史,任期满,任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七十一岁的刘禹锡去世,被追赠为户部尚书。不过,无论是在何处任职,是升是擢,刘禹锡也早已习惯这种官场沉浮。

不少人读刘禹锡,都说他过于倔强,接连遭贬实属不识时务咎由自取。刘禹锡却说“浮生谁至百年,修尔衰暮。富贵穷愁,实其常分,胡为叹惋?”荣辱沉浮刘禹锡早已看开,只不过无论如何凄风苦雨也不改纵情人生罢了。


刘禹锡:历经凄风苦雨,不减豪迈半分,以诗为剑的官场侠客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较好,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诏返回长安途中,在扬州与同遭贬谪的白居易相逢,宴席之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和诗互诉辛酸与苦闷。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即使身处荒山野岭数十载,禹锡也不忘初心之志,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洗尽沉闷悲惘之情,满腹慷慨激昂之辞。

零落江湖数年,梦得似以诗为剑,剑锋直指遥不可及的长安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