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有效悖論與行爲金融學對我們投資決策的影響

二戰之後,全球迎來難得的長期和平穩定時期,社會總體財富的也隨之持續增長,於是越來越多的個人將剩餘財富用於投資,以求獲取更大的收益。這裡提供一些基本的金融學常識,用來幫助大家更好的進行投資,獲取回報。

理解市場有效悖論

假如你開車時發現堵車了,這時會如何選擇?換一條其它路還是繼續排隊等待?如果換一條路發現仍然堵車,證明市場是有效的。如果真的找到一條不堵的路,證明市場是無效的。怎麼理解這個解釋呢,市場有效說明大家都在試圖尋找不堵的路,這時會把所有的路都堵上,對應到投資上就是市場是無法預測的,每個人的投資機會都是平等的。如果市場無效,則證明市場機制沒有進行有效的調節,導致遺留了一條不堵的路給你,對應到投資上,也就是被你找到一個容易賺錢的機會。

市場不會是絕對有效或者絕對無效的,而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想像一個場景,你在沙灘上撿貝殼,如果撿貝殼的人特別多,貝殼很快就會被撿完,你就不再容易撿到。而大家發現貝殼越來越難撿後,就會離開。這時,隨著潮起潮落貝殼又會增多,撿貝殼又變得容易起來。

這就是市場不完全有效理論,市場會不斷變化。隨著人們對投資機會不斷進行挖掘,機會變得越來越少,市場就會趨於有效。而當機會越來越少,人們就會因為得不到機會而離開,此時機會又會多起來,市場再次趨於無效,不斷動態變化。

市場有效悖論與行為金融學對我們投資決策的影響

理解行為金融學

假設你投資股票獲得了一定收益,你有沒想過要把本金拿回,用收益繼續進行投資?

你炒股時更關注整體收益還是個股收益?

你有沒在股票下跌時不及時止損,認為不賣就沒虧錢,期望反彈,而在股票上漲時過快拋售?

這些都是認知偏差導致的心理活動,行為金融學就是從一個重要的認知偏差開始,研究由此導致的不理性行為和決策。

回到之前的第一個問題,如果見好就收,本金和收益對你來說並無區別,只不過你將他們放在了不同的心理賬戶,進而區別對待。第二個問題,很多人容易關注產生收益的個股,而忽略產生虧損的個股,其實整體收益才是最重要的。第三個問題更加普遍,人們普遍有損失厭惡心理,從而導致過慢止損和過快套現。

認知偏差是客觀存在,而且不容易被克服的!

市場有效悖論與行為金融學對我們投資決策的影響

市場有效悖論與行為金融學可以帶給我們哪些投資啟示

理解了市場有效悖論與行為金融學,再來看下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投資啟示。

  1. 市場有效理論告訴我們,市場是“隨機遊走”的,如果你得到一個內部消息,一定要判斷這是第幾手信息,如果已然傳遞N手,很可能是一個陷阱,而非機會。

  2. 市場無效理論告訴我們一些判斷市場行情的基本原理。比如“市場盈餘效應”,如果一家公司財報超出預期,未來幾個月該公司股票會持續上漲,反之則會持續下跌。再比如說“慣性現象”,如果一支股票過去幾個月表現很好,那麼很大概率未來幾個月也會很好,相反,如果一支股票過去幾個月表現很差,那麼未來幾個月依然會很差。

  3. 行為金融學告訴我們,自己的很多判斷是有侷限性的,做出投資決策時不要過度自信,要時刻審視自己可能出現的誤判。

文內知識學習於北京大學徐遠教授,你有哪些投資決策方面的感受或者困惑,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也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終身學習!

市場有效悖論與行為金融學對我們投資決策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