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內向的孩子,先改變內向的自己

職場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很多父母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辛苦一天到家後,最期望看到的是孩子乖乖聽話,學習也不用家長操心。可是,“乖孩子” 真的是好孩子嗎?看看以下這些孩子的表現。

改變內向的孩子,先改變內向的自己

第一種,孩子很乖,不會四處亂跑,課餘時間大部分都宅在家裡,看書、看電視、上網、打遊戲,即使是娛樂,也不會過度,讓家長很放心。這種孩子話比較少,從來不會主動向家長提起學校的事,也不願意說起同學,就像學校和家是完全隔絕的兩個世界。

第二種,在學校,有些學生只要老師不點名讓他回答問題,他就絕不會自己主動舉手。被老師點名時,就算自己知道正確的答案,也可能會扭扭捏捏說不出來。

第三種,學校組織各種社團活動,有些孩子太過安靜,什麼活動都不願意參加,尤其是一些表演、辯論等需要當眾用語言表達、形體表演等技能來互動的社團。

改變內向的孩子,先改變內向的自己

這些表現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等家長意識到孩子是不是太安靜、太內向的時候,孩子的性格可能已經形成了。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怯懦的樣子就來氣,幾次糾正沒有效果,家長就會忍不住對孩子喊叫呵斥,這會讓孩子越發退縮、膽小。

還有的家長希望通過鼓勵的方式來改變,孩子但凡遇到什麼事,家長就會不停地給他加油,這樣反而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加重。或者讓孩子和性格開朗的同學一起玩,希望受到感染而改變性格,然而兩種性格的孩子不一定能玩到一起,敏感內向的孩子一旦發現對方流露出不耐煩、不高興的神情,就會感覺受傷,壓力大增,自卑也會更加明顯。

改變內向的孩子,先改變內向的自己

有關教育的理論很多,但有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那就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過內向的時候,是不是也要自我分析一下自己性格有這方面問題嗎。其實多加留意就會發現,孩子的內向,更多來自對家長的耳濡目染,一般內向的孩子家裡都至少有一位同樣內向的家長。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形成內向性格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第一、缺少自信,害怕失敗。

不敢在人前說話,不願意積極回答問題,不主動與他人交流,這些都是性格內向的人常見的表現。他們之所以這樣,主要是缺少自信,擔心自己會說錯,會表現得不夠完美等。

改變內向的孩子,先改變內向的自己

第二、心理敏感,在意他人的看法。

內向的人都比較羞澀、膽怯,同時又非常敏感,對於旁人的關注很容易捕捉,甚至會胡亂猜忌。時刻擔心自己因做得不好而被嘲笑,所以寧願不做。

要想改變孩子的內向性格,家長也要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先解決自己的性格問題,再去教導孩子。孩子年紀小,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遠遠低於大人。所以,對孩子性格的調整,要循序漸進,注意多考慮孩子的感受。

改變內向的孩子,先改變內向的自己

那應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態了?

1. 減輕壓力

讓內向的孩子打開心扉,一定要給他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不要讓他有壓力,等內向的孩子放鬆了,不再拘謹了,就是他走出內向的第一步。

2. 及時肯定,樹立信心

孩子性格的調整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明確地對他進行肯定和表揚,讓孩子知道:“我可以的!”有了自信的孩子,才會敢於在人前表現,就會變得越來越開朗、外向。

改變內向的孩子,先改變內向的自己

3. 跟孩子一起走出去

為了讓內向的孩子變得積極開朗,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引導他多交朋友,多接觸陌生人,讓他學會如何與人共處。如果家長同樣內向,那麼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主動接觸陌生人,可以互相促進,同時也可以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4. 給孩子展示的機會

不管是家庭聚會還是社交場合,或者只是在自己家裡,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展示的機會,同時一定要及時鼓勵和讚揚他的表現,讓孩子感覺到在大家面前表演是一種快樂和驕傲的事情。

改變內向的孩子,先改變內向的自己

5. 絕對不要給孩子 “貼標籤”

假如家長在人前抱怨:“他太內向了,一點出息都沒有!” 這樣孩子即使有心改變,也很難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