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治理農村「三房」的鐵骨與柔情

臨安治理農村“三房”的鐵骨與柔情

  自古到今,“一簞食、一瓢飲,一所屋”是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全民奔小康的當下,“居者有其屋”已不再只是有房住,還得住得安全,居有品質。

  但品質居家並不等同於任性建房。面對長期以來農村地區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建新不拆舊等任性建房行為,臨安亮出農房建設“緊箍咒”,制定了“建新先拆舊”、“三帶”、“四到場”等嚴管措施,還安裝了監控探頭全天候監管農房建設。對因貧久居“寒窯”的困難家庭,臨安已連續多年將危舊房改造列為區政府為民實事項目。

  周雲村的革命

  去年,周雲村作為全省推進農村不動產登記改革試點,著手開展了“拆違”“改圍”兩場革命。拆除了村裡所有違章建築、附房和建了新房未曾拆除的破舊房。並對各家各戶的圍牆進行了改造,願意拆除的拆除,不願拆除的,一律改為60釐米高,根據農戶意願修築成石牆、竹籬、塑鋼各種款式。拆出來的空地或復墾、或綠化、或建小公園,或修停車場、或鋪築村道……以前夾雜在房前屋後、村道兩旁的破舊房、鐵皮屋,被一片片的玉米、絲瓜、茄子取代,一夜之間,周雲村變得疏朗通透,散發著田園牧歌的氣質,成為臨安農房改造的典範。

  除了改舊貌,如今的周雲人建新房也很守規矩。村民可以按臨安區通用圖集樣式建造。今年以來,天目山鎮新建的農房全部按照“帶圖審批、帶圖施工、帶圖驗收”(簡稱三帶)的要求進行,做到掛牌施工、持證動工,鎮裡嚴格落實“四到場”制度(建築放樣到場、基槽驗收到場、一層完工到場、竣工驗收到場)。沒有“到場”的時間裡,則交給監控去管。

臨安治理農村“三房”的鐵骨與柔情

  任性建房的“緊箍咒”

  臨安區年均新批農民新(改)建住宅約3000座,其中新建住宅約1000幢。新建農房規範與否,決定著臨安“全域景區化”建設的底色,決定著臨安“三改一拆”和“無違建”創建的成敗。為有效治理農房建設亂象,去年,臨安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農房建設管理實施細則》《農村居民住房建設規劃技術規定》《美麗鄉村規劃設計導則》《庭院設計規劃建設導引手冊》等技術文件,編制了農房通用圖集,限定了110㎡、125㎡、140㎡三個戶型面積,設計了4種風格共計84個戶型圖,下發到鎮村,給建房戶查閱選擇。

  新批農房做到三個“一律”:一律“建新拆舊”,從源頭上管控“一戶多宅”的難題;一律“三帶”“四到場”,杜絕新增違建,把控超高、超面積建設;一律“聯合會審”,建立了基層規劃、建設、國土等部門聯合審批機制,確保新建農房不違規、不走樣。

  上半年,臨安累計審批農房1596座,其中在建1130戶,全面實現“三帶”“四到場”施工。眼下,臨安正籌劃在區級層面組建一支農房建設管理執法隊伍,鎮級層面配備1名以上專職管理員,各村設置規劃建設監督員。三級聯動,齊抓共管農房建設。

臨安治理農村“三房”的鐵骨與柔情

  “三不三一”治危房

  去年,根據全省“除隱患、保安全、促轉型”治危拆違專項攻堅行動的統一部署,臨安進一步加大農村危舊房排查、整建力度。成立工作專班,建立“村(居委會)排查、鎮街審查、第三方專業機構協查”的三級聯動機制和“一戶一方案、一戶一干部、一樓一預案”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排查不漏一戶、治理不少一戶。

  今年,臨安按照“力度不減、標準不降、不留死角”的要求,於3月初全面開展新一輪農村危舊房排查治理工作。截至目前,D級危房已全部拆除到位,C級危房全部治理到位。實現了在主汛期前全面完成治理任務的預定目標。眼下,臨安正著手推進2065戶農房改造項目建設,目前已完工743戶。

臨安治理農村“三房”的鐵骨與柔情

  大庇“寒士”不差錢

  每一座危舊房,背後都連著一戶困難家庭。近年來,臨安區始終將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作為重要的民生保障工作來抓,連續多年列為區政府為民十件實事項目。

  臨安在杭州地區首創困難群眾住房就在申請資格聯合審查制度,分別由住建、民政、殘聯、公安、國土、市場監管等部門,對申請對象的家庭成員住房情況、收入情況、財產情況、經營情況等實施聯合審查,審查結果作為救助資格的依據。對審查有異議的家庭,牽頭部門均逐一現場走訪核實,確保救助工作公平、公正。

  今年,臨安計劃完成農村困難家庭住房救助498戶。目前,列為住房改造對象已全部開工,44戶已完工。下一步,臨安將按照“審計跟蹤全過程、監督檢查全過程、公示公開全過程”的工作要求,高標準完成全年工作目標。

臨安治理農村“三房”的鐵骨與柔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