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中國的法制史,從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唐律疏義)宋、元、明、清、清末的預備立憲至1949年國民黨的六法全書的廢除。 在這近三千多年裡,中國各個方面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是中國古代刑罰是最先進的,中國人刑罰方面有著特別的天才,中國古代發明和創造了,令西方人瞠目結舌的刑罰。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凌遲--剮刑,俗稱“千刀萬剮”,是一種肢解的懲罰,即包含身體四肢的切割、分離。這種刑法主要用於處罰那些十惡中的一些犯罪,如謀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如果打罵父母或公婆、兒子殺父親、妻子殺丈夫,也是觸犯倫理道德的重罪,要處凌遲刑。大清的凌遲之刑,大多用在了反清起義者身上。

王囊仙

南籠府城南鄉洞灑寨布依族婦女王囊仙(阿從)生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平時用草藥給百姓治病,因治療效果很好,深受百姓的尊重,被稱為“囊仙”,意即仙姑。洞灑相鄰的當丈寨布依族農民韋朝元(本名韋德明),也會用民間秘方為百姓治病,在治療中不收謝禮,深得百姓的敬重。韋還有武藝,四處教練武功,徒弟眾多。王囊仙、韋朝元同廣大布依族人民一樣,遭到官吏的盤剝、壓迫,痛恨官府的殘暴統治和地主土官的敲詐剝削。王、韋以行醫等形式,組織和串聯群眾,伺機發動農民起義,抗擊官府的殘酷統治。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嘉慶二年正月初五(1797年)領導布依族人民於南籠府起義反清,號稱皇仙娘娘,其軍人數最多時達數十萬眾,義軍先後攻下普坪、貞豐、興仁、直撲紫雲、長順、織金等地,以布依民族為主體,各地苗族、彝族人民紛紛揭竿而起,直指省城貴陽;清廷十分恐慌,派大軍鎮壓,使布依軍漸陷困境,逐步退守;攻陷布依軍根據地,生擒王囊仙等;用囚車押送北京。

在清朝反抗朝廷是大罪,清政府以“謀反大逆”之罪,將她凌遲,其他幾位同夥也被斬首。公元1797年,王囊仙被押往刑場。清朝凌遲犯人對劊子手的要求很高,有一位劊子手叫“秦快刀”,他能按照指定刀數將犯人一寸一寸的割死。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王囊仙被判凌遲時,秦快刀已息刀多年。清政府為了殺一儆百,把息刀多年的秦快刀請出山。秦快刀見王囊仙貌美如花,有些下不了手。但秦快刀也是奉命行事,他若不將王囊仙割死,他自己就要被割死。整個過程中,王囊仙被割了3650刀,沒有坑一聲,圍觀百姓無不動容(時年二十歲)。王囊仙死後,南籠的百姓,無不為其痛哭,還在家裡擺下香案祭奠她。今天的安龍縣為了紀念王囊仙的反貪官、反暴政,在1998年塑立了王囊仙銅像。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周秀英

周秀英,別名周秀成,江蘇省青浦白鶴塘灣(即今上海青浦)人。周秀英從小就開始習武,並且天賦異稟,學成之後刀法尤其擅長。1852年,周秀英所在的地方在多年莊家欠收的情況下,當地知縣還限期追徵已豁免的錢糧,此舉激起民憤。後來在周秀英及其父親周立春的帶領之下,當地村民開始聚在一起舉行武裝反抗。周秀英在戰鬥中表現突出,經常以一人之力便將大批清兵打得落花流水,周秀英也因其出色的能力被朝廷視為眼中釘,並懸殊其首級五百兩白銀。就這樣,起義軍多次打敗了清軍的進攻。次年春,周秀英父女所帶領的隊伍得到了上海小刀會劉麗川的支持,決定一同於同年八月初三佔領嘉定,可惜最後嘉定兵敗,周秀英加入小刀會成為劉麗川手下最出色女將。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咸豐五年正月初一,周秀英於上海城西門被清兵活捉,後被判處凌遲酷刑,享年十九。周秀英的凌遲只用“慘”來形容,即她被活剮時行刑者用盡了一切殘酷狠毒、淫穢下流的手法,最後將她的心掏出來活祭,折磨得她慘不堪言。周秀英的英雄壯舉震撼了整個刑場,而她被挖心肝活祭,頭落咬斷劊子手手指的事也在民間廣為傳頌。可氣的是,清廷鎮壓了小刀會,活剮了19歲女英雄周秀英之後,咸豐皇帝竟然下旨,賞辣厄爾、法國駐滬領事愛棠綢緞各四卷,水師官兵白銀一萬兩。難怪後來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那麼起勁呢,原來清廷有賞!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朱慈煥

朱慈煥(1633年—1708年),明思宗第五子,崇禎六年出生,後封永王。(即傳說中的明三太子)明亡時,十一歲,倉皇出奔,流離顛沛。十三歲到鳳陽,遇到一位姓王的老鄉紳,曾任明朝諫官,細詢根由,執手悲泣,乃留在王家,改姓“王”。王紳病故後,至一佛寺中削髮為僧,偷生度日。 後又往浙中,結識一個姓胡的餘姚人,亦明官員後裔,後兩人談經論文後,胡頗欽佩他的才學,勸他還俗,並將女兒嫁給她。 由於他與世無爭,而且謹小慎微,所以一直苟活到了七十六歲,康熙四十七年被捕,被人告發而讓官府拿住。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在此之前,朱慈煥的妻女均上吊自盡,三子一孫被抓捕。此時的朱慈煥已經連飯碗都端不動了,這是清朝官員預料不到的。朱慈煥在審訊中,一下子就把官員問住了,“況吾今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髮皆白,乃不作反於三藩叛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買軍馬,打造軍器,吾曾有一此乎?”但是康熙帝已經準備對他揮起了屠刀,朱慈煥被割五百多刀後,氣絕身亡(享年七十五歲),他的兒子也被康熙處死。朱慈煥一生從未想過謀反,他只想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康熙為了一己之私,顛倒黑白,將一位手無寸鐵的古稀老人凌遲,真是令人髮指。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洪天貴福

1864年天京淪陷,洪秀全早死,太平軍潰敗,幼天王洪天貴福(又名:洪天貴、福瑱),從天京城逃出,中途與太平軍走散,自己在山裡轉悠了幾天後,到了一唐姓戶民家,謊稱自己是湖南人,逃荒至此。那家村民也好心,就留下他,讓他乾點農活,在此期間洪天貴福剪了頭髮,可是他從小含著金鑰匙出生,根本就什麼也不會幹,這戶人家容不得這種好吃懶做之人,給他幾張大餅打發他走人。若是他能聰明點、勤快點,也不至於落到以後的下場。帶著幾張大餅在山裡轉了幾天,後來餓的受不了自己跑到清軍軍營要吃的,起初誰也不以為他就是洪秀全之子,但是口音暴露了他。清軍將他抓住,找來太平軍俘虜辨認,得知他就是幼天王不假。後被席寶田押入南昌府,許本墉和沈葆楨進行審訊。這位幼天王從小沒受過罪,一個15歲的娃娃,還沒等用刑,自己先招供了。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清軍許多官兵對這個連騾馬都分不清、籍貫也說不明白的“弱智少年”身份十分懷疑,的確,“首逆”智商如此低下,實在令他們匪夷所思。然而洪天貴福唯恐人家不信,一口氣寫了10份文件,包括供詞、給洪秀全的請安本章,太平天國官員名單,洪秀全的宮廷八卦,等等等等,這下自然如假包換。

他的思維邏輯是混亂的,有時似乎很清醒,有時又十分糊塗,比如他夢想活命,說“我現在不要妻,等二十歲再要”;想活下去考秀才;還寄希望於看押他的清方低級官員“唐哥哥”,給這位名叫唐家桐的“哥哥”寫了四首詩,其中三首“七絕”連寫了兩遍,第二遍是1864年11月18日,即他被凌遲處死當天寫的。看來,他求生的慾望是非常強烈的,他更不會想到,等待他的將是人類歷上最殘酷的凌遲酷刑。幼天王洪天貴福的詩句:

跟到長毛心難開,東飛西跑多險危;如今跟哥歸家日,回去讀書考秀才。

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

如今跟到唐哥哥,唯有盡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謝哥恩再三多。

不知九泉之下或者天堂之上的洪秀全見到自己繼承人寫下這樣大罵“長毛”、恭維清朝的“詩句”,當作何感想?

清凌遲酷刑:起義軍女首領被凌遲後,咸豐竟下令重賞八國聯軍

可憐的幼天王在早晨剛剛寫完那首打油詩後,即被清軍綁上牛車,四根長釘將他的四肢與牛車上的木樁釘在了一起,慘呼之聲不絕於耳。到市曹後凌遲示眾,兩名劊子手割十刀一吆喝,從頭面開始,一直割到小腿,從早晨割到傍晚,中午用稀粥餵食洪天貴福,共計1003刀方斃命,其哀嚎之聲響徹整個市曹,其開膛後的肚腸和割下的肉塊均被人買走,睪丸及眼睛據說可入藥,早已被人高價訂購,其骨架拋屍荒野任由野狗分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