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台风 为何喜欢“共舞“

这几天,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颇为热闹,今年第15号台风“丽琵”和第17号“赫克托”刚刚停止编号,第18号台风“温比亚”就又生成。就在8月14日,还一度出现了第14号台风“摩羯”、15号台风“丽琵”、16号台风“贝碧嘉”和17号台风“赫克托”四个台风“共舞”的局面。在这个8月盛夏,台风真是此消彼长,“水袖”共舞。

盛夏时节,台风 为何喜欢“共舞“

第14号台风“摩羯”、15号台风“丽琵”、16号台风“贝碧嘉”和17号台风“赫克托”路径图。来源:中央气象台

“多台共舞”是常态吗?

历史上(1949年至2018年8月15日)两台共存的情况比较常见;“三台共舞”的情况也比较多,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100次左右三台风同时存在的情况,平均每年出现1.5次;但“四台共舞”的情况较少,约有十几次;“五台共舞”的情况较为罕见,出现过3次,分别出现在1960年8月、1967年7月和9月,以1960年的“五旋共生”最为壮观,它们分别是6014号台风“卡门”(Carmen)、6015号台风“贝丝”(Bess)、6016号台风“艾琳”(Elaine)、6017号台风“黛拉”(Della)和6018号台风“费依”(Faye)。

从2015年至2018年8月15日,三台风同时存在的情况出现了5次;四台风同时存在的情况出现了2次。

盛夏时节,台风 为何喜欢“共舞“

6014号台风“卡门”(Carmen)、6015号台风“贝丝”(Bess)、6016号台风“艾琳”(Elaine)、6017号台风“黛拉”(Della)和6018号台风“费依”(Faye)路径图,圆圈示意了五个气旋同时存在的时刻。

盛夏时节,台风 为何喜欢“共舞“

李慧 制图

为什么台风喜欢“扎堆”,“多台共舞”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台风生成来说,如果一个热带扰动周边存在另一些扰动,它们可能会相互影响,或消散或聚合为一。如果海域足够广阔,扰动间距离很远,便可独立发展,出现双台风甚至多台风现象。当赤道复合带比较活跃时,广阔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多处暖海域的大气环流及海洋条件适合台风发展,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增大。

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海面广阔,高海温的面积也比较大,为台风“扎堆”生成提供了基础条件。有研究表明,台风活动确实具有群发性尤其是台风盛期的7~9月。当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具备适当的大气海洋环境场时,且具有比较有利的动力条件时,台风容易成群结队组团而来。这种现象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算是比较正常的现象,经常会出现“三台共舞”甚至“四台共舞”的现象,但在海域相对小一些的大西洋海域,多台共舞出现的几率就要少很多。

盛夏时节,台风 为何喜欢“共舞“

王美丽 制图

“多台共舞”易生“藤原效应”

“藤原效应”又称“双台风效应”,指当两个台风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影响。通常情况,双台风会沿着台风中心连线中点逆时针旋转。气象学家发现双台风效应千变万化,大约有这样一些情况:一个台风完全支配另一个的移动方向;两个台风互相排斥;一个台风跟随另一个台风移动;一个台风吞并另一个。受“藤原效应”影响,两个台风处于一种“弱肉强食”的关系。势力较弱的台风,移动速度变慢,路径容易发生变化;势力较强的台风移动速度可能加快。

此外,“藤原效应”会增加台风预报难度。

盛夏时节,台风 为何喜欢“共舞“

“藤原效应”示意图,李慧 制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