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蘭州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子江:紮根西北一甲子 桃李芬芳譽鐵路

「中國教育報」蘭州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子江:紮根西北一甲子 桃李芬芳譽鐵路

蘭州交通大學創建於1958年5月,由當時的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部分系科成建制遷蘭組建而成,時名蘭州鐵道學院。建校60年來,學校已培養畢業生20餘萬人,其中45%左右從事鐵路相關工作,30%左右直接在鐵路生產、運營管理、鐵路建設一線崗位工作,被譽為中國西北鐵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培養鐵路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

「中國教育報」蘭州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子江:紮根西北一甲子 桃李芬芳譽鐵路

承襲“兩嚴傳統” 鑄就優良教風學風

學校建立之初從京、唐兩校抽調了340餘名教職工,其中包括我國鐵道運輸學科奠基人林達美教授、橋樑專家胡春農教授、鐵路軌道專家沈智揚教授等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一方面奠定了學校專業師資隊伍的雄厚基礎和鐵路特色專業的主幹地位,另一方面也秉承了百年交大“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兩嚴教學傳統。這緣起於西南交通大學前身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在1896年建校之初就立下的“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治學理念,不僅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和學習風氣產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響,且已經融入了辦學的方方面面。

作為原鐵道部門直屬院校,學校還始終貫徹“嚴字當頭、鐵的紀律、團結協作、優質服務”的鐵路路風宗旨,堅持從嚴治校,規範管理,培養出一批批勝任行業工作的工程師。在滄桑勵洗的60年辦學歷程中,交大傳統、鐵路路風相互交融,反覆滌盪,凝練成“奮發向上、艱苦樸素、刻苦鑽研、嚴謹治學”的校風,鑄就了體現時代特徵的

“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的大學精神。

「中國教育報」蘭州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子江:紮根西北一甲子 桃李芬芳譽鐵路

培育“接軌思維” 強化工程能力培養

國家教育部門《關於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遵循“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的原則,大力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形式,強化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工程能力培養是高等院校工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也是應用型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制勝法寶。對此,學校充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以“接軌思維”與行業企業尤其是軌道交通類企業開展深度的人才培養合作,建立適應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教學管理制度,重構教學運行機制,讓企業從專業設置論證、培養方案制定到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進行全過程參與,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了大力的創新和有益的改革。

全面修訂人才培養計劃。2015年,學校對所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進行了全面改革和修訂,首次分置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調整學分設置和專業課程體系,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比重,嚴格落實實踐創新教育學分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工科專業工程設計類畢業設計人數比例不低於80%、實踐教學課時達到總學時的30%以上,構建了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打造優質工程訓練平臺。工程實踐訓練是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關鍵,而校企聯合是打造優質平臺的重要途徑。學校聯合中國中鐵、中國中車等行業知名企業申報獲批了中國中車—蘭州交通大學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中鐵二局—蘭州交大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中鐵西北院—蘭州交大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11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並全部掛牌運行;建立了電工電子、土木工程和軌道交通虛擬仿真等5個國家和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還建立了智能車、機器人、嵌入式等10餘個創新實踐育人基地,建立了4座實訓樓、10餘個實訓中心和60餘個實訓室(場)。依託這些平臺,學校在全國學科專業競賽中屢獲佳績,2013年至2017年累計獲國家獎381項,省級獎2067項,其中省級特等獎116項,學校還獲得了19個國際專業賽事獎項,充分體現了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深度和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

加強青年教師工程技能訓練。加大教師進修培訓力度,特別是加強鐵路特色專業中青年教師參加工程實踐鍛鍊的選派工作,每個專業選派5—10名教師到中鐵青藏集團、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中鐵蘭州局集團等行業對口單位參加為期半年的工程實踐鍛鍊,併力爭在3—5年內輪換進修一次,全面提高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專任教師數量,為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打好師資基礎。

「中國教育報」蘭州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子江:紮根西北一甲子 桃李芬芳譽鐵路

逐夢“交通強國” 芬芳英才譽載鐵路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鐵路運輸業作為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均穩居世界之首。巨大的體量也決定了要實現“交通強國夢”,鐵路必須當好先鋒者和領跑者。

鐵路高級骨幹人才輩出。作為新中國成立的第三所鐵路本科院校,學校在國家鐵路建設尤其是西北鐵路建設的鐵路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鐵路新技術研發和鐵路運營管理骨幹培養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參加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建設的副指揮長拉有玉、設計的指揮長李寧,有從事高原凍土鐵路路基結構設計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賴遠明,還有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黃民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學界、政界的傑出人才。

基層技術人才覆蓋全路。學校累計向社會輸送了9萬餘名鐵路相關專業畢業生,佔到我國鐵路行業工程技術和管理骨幹人才的近四分之一。2012年至2017年中國鐵路總公司年平均簽約學校畢業生人數為2297人,佔總公司全年7000人招聘計劃的三分之一。此外,學校簽約地鐵公司的畢業生比例約為4%,簽約中國中車的畢業生比例約為3%。根據國家近年的鐵路人才發展戰略需要,經過多年的專業佈局優化,學校工科學生比例從2010年的72%增長至2016年的82%,將會為鐵路行業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作出行業特色院校應有的擔當和貢獻。

畢業生質量廣泛認同。根據國家教育部門對我校2017年審核評估的報告顯示,用人單位整體滿意度達98.7%,其中對畢業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程度評價達91%,工作踏實忠誠度達90%,畢業生對母校的整體滿意度達97.8%。廣大畢業生以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並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可謂桃李芬芳、譽載鐵路。

「中國教育報」蘭州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子江:紮根西北一甲子 桃李芬芳譽鐵路

乘風“一帶一路” 助推中國鐵路領跑世界

中國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發展邏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升級,要想重振全球經濟,互聯互通很重要,現代化的鐵路、公路建設尤為重要,而把中國鐵路推廣到全世界是中國的雄心,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的層面。蘭州交通大學坐落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節點城市——蘭州,是敦煌“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的重要成員、中俄交通大學校長聯盟成員、中國—東盟軌道交通教育培訓聯盟成員,理應發揮其科研優勢、人才培養優勢在“一帶一路”尤其是鐵路互聯互通中的重要引領和示範作用。

校企聯合培養國際化鐵路工程人才。學校分別與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甘肅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總公司等企業簽訂了“3+1”國際化工程人才訂單式聯合培養協議,採取前三年由學校培養,第四學年由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的模式,根據企業需要單獨組班、單獨增設課程,重點強化學生國際工程、工程英語、國際商務禮儀等方面知識,畢業後優先安排到國境外工程項目工作,通過3—5年的國際工程鍛鍊,逐步將學生培養成為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骨幹人才。目前,已有3個批次近240名學生簽約國際聯合培養項目。

“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熱衷我校。“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由於中國鐵路事業的飛速發展,來中國“學藝”的留學生逐年遞增,蘭州交通大學鐵路相關專業近年來深受留學生的歡迎,“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更是屢增不減。僅2016—2017學年度,就招收到162名國際學生來校學習,招收人數創學校歷史新高,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佔比達到73%。目前有來自俄羅斯、蒙古、泰國、老撾、中亞5國等3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240餘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增強“一帶一路”國家國際交流合作。學校先後成立了“蘭州交通大學土庫曼斯坦文化研究所”、“蘭州交通大學馬其頓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蘭州交通大學中孟教科文交流中心”和“蘭州交通大學老撾鐵路交通聯動項目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別和科技文化研究機構,旨在推進對相關國家在科技研發、文化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在上述研究機構的有力推動下,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魯斯捷莫娃·欽納爾女士分別於2014年8月和2015年4月兩次訪問我校,同時還促成了“土庫曼斯坦—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合作研討會”的成功召開。2018年9月,學校還將在60華誕之際主辦召開“‘一帶一路’國家交通類人才培養國際論壇”,屆時,論壇合作成果必將有力促進我校進一步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產教跨界融合,促進“一帶一路”交通類國際人才培養,助推“一帶一路”沿線特別是中亞南亞地區的鐵路建設發展。

「中國教育報」蘭州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子江:紮根西北一甲子 桃李芬芳譽鐵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