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家庭醫生團隊,服務1800名居民,咋做到的?

夏芸是一名社區全科醫生,也是東城區東直門街道新中街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

她分管3個社區,服務人口有1.32萬人。站裡的12名醫護人員,組建了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6支家庭醫生團隊,為轄區5400名簽約居民,提供健康服務。如今,這個服務站已成為北京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樣板”。

4人家庭醫生團隊,服務1800名居民,咋做到的?

夏芸為簽約居民量血壓

“家庭醫生與私人醫生,有很大不同,家庭醫生主要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關注的是居民與家庭的基本健康服務需求。”夏芸說,剛開始簽約真的非常困難,街坊鄰居們都對家庭醫生概念一頭霧水。夏芸就帶著團隊下社區講座、發放宣傳資料,走門串戶開展工作。

除完成對簽約家庭的常規健康管理外,家庭醫生還針對轄區內殘疾人、獨居老人等特殊家庭,制定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如今,她所在的4人醫護團隊,簽約居民已達1800人。夏芸和團隊成員,都能熟悉地說出所管理病人的姓名、病史、家庭環境和健康狀況。時間長了,大夥兒對這群家庭醫生就慢慢認可了。有些老人不一定記得住自家的電話號碼,卻能清楚地說出家庭醫生的健康通手機號。

4人家庭醫生團隊,服務1800名居民,咋做到的?

夏芸經常走訪簽約居民,瞭解他們的健康狀況。

4名醫護人員管理1800人的健康,難度不小。這就離不開家庭醫生的付出,尤其是對重點人群的精準服務。據介紹,這1800名居民,大概400人屬於兒童和孕婦,另有800多人是需要跟蹤關注的重點人群。知事獲悉,其實在美國,家庭醫生也不是一對一服務,通常一傢俬人診所服務的病人少則幾百,多則數千。全美3億多人口,對應的家庭醫生規模大約在20多萬人。

“社區衛生服務的優勢,就是貼近居民。”夏芸說,在提供常規診療服務的同時,對家庭醫生簽約人群,他們按照高血壓、糖尿病、中醫服務等,給簽約居民建立不同的微信群,進行分類精準管理。天熱了該注意啥,出門該咋防護,家庭醫生們自己編輯一些健康小貼士,發在微信群裡,非常應景,讓大家很受用。

有些上歲數的簽約居民,家裡只有座機,夏芸他們就定期打電話溝通,問問健康情況和服務需求。“總之就是讓簽約居民感受到,家庭醫生就在身邊。”夏芸說。

4人家庭醫生團隊,服務1800名居民,咋做到的?

夏芸為簽約居民看病

團隊簽約的1800名居民中,有32位行動不便,對這些簽約居民,在進行專業評估、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家庭醫生會上門開展導尿、下胃管等服務,“雖然辛苦,但這是我們履行簽約服務協議的承諾。”夏芸說。

簽約的居民,有點小病,家庭醫生就解決了;遇上疑難大病,家庭醫生能通過綠色通道掛號,患者帶著醫保卡直接去上級醫院取號看病,不用排隊,非常方便。夏芸明顯感覺到,現在不少居民“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的習慣,慢慢在改變。

“以前是我們找大夫,現在是大夫找我們。”新中街居民唐伯齡大爺說。他今年78歲,患有二十多年的高血壓,以前經常帶著一個黃色封皮的筆記本,記錄下每天自測的血壓情況。今年4月,他開始停止記錄了,因為血壓基本恢復正常水平了。

血壓能穩住,家庭醫生幫了不少忙。唐大爺說,以前每次去大醫院,基本都是掛號、看病、拿藥、走人,每次大夫都不一樣,吃藥究竟管不管事兒,最後也就沒人問。簽約家庭醫生後,醫生長期跟蹤琢磨病情,根據情況改換藥調理,現在血壓基本穩定在正常水平,高壓140,低壓80。

去年,夏芸家庭醫生團隊獲得全國優秀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的稱號。“要努力讓簽約居民有獲得感,當好居民的健康守門人。”夏芸說。

作者 孫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