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人識大體救了關羽,三國的局勢是否會有所改變?

我們都知道三國曆史中,一代武聖關羽之死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不得不提一個人物,那就是劉封。有人說,關羽之死,乃至整個三國後期的局面,劉封此人也是有相當責任的。

其實劉備殺劉封,是有共因的,不單單是因為劉封不幫助關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劉封逼走孟達。孟達是當年和法正一起迎接劉備入蜀的,算是蜀中最早認同劉備的將領之一。結果,孟達在上庸時,被劉封欺負得受不了,於是給劉備寫了封信,然後率部曲投奔魏國去了。後來,孟達再次想歸蜀,只是被司馬懿所打敗。而劉封方面,也收到孟達的信,裡面挑撥劉備和劉封的關係,“自立阿斗為太子,有識之士寒心”等等,並讓劉封“自求多福”。不久,申耽也背叛了,劉封出逃,上庸失守。我想,為了劉禪日後不受劉封“奪位”,這才是劉備要殺劉封的根本原因。從中也可以看出,劉封不知進退,不識大局,埋下隱患。

如果此人識大體救了關羽,三國的局勢是否會有所改變?

那麼,如果劉封變得“識大體”,率領軍隊援救關羽,會不會改變局勢呢?會的。要注意一點的是,當時關羽要求劉封幫忙時,不是關羽敗退之時。正好相反,是關羽圍攻襄,樊之地,害怕兵力太少,所以才讓劉封幫忙。這其實對劉封是有利的,因為無論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敗退前,任何一個時期,劉封如果介入了,可能會立下大功。比如,戰役前期,關羽水淹七軍。此時襄,樊守軍大量減少,正是劉封率領軍隊幫助關羽拿下襄樊之地的最好時機,可惜浪費了。然後,南鄉太守,荊州刺史投降,陸渾民孫狼叛亂,響應關羽,也也是劉封幫助關羽的大好時機,可惜再次被劉封浪費了。劉封不但浪費了蜀漢的大好局面,也浪費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時機。

如果此人識大體救了關羽,三國的局勢是否會有所改變?

(從上庸,房陵到江陵附近臨沮一帶是有一定距離的)

就在這個時間差,局勢開始急轉直下,關羽被徐晃打敗,江陵反叛,導致關羽身邊只有幾十騎,被孫權軍包圍。如果,關羽剛開始敗逃,劉封來幫忙,此時還有援助之功。至少不會讓關羽身邊只有那麼點人,還有上庸軍隊的資本,也不會軍敗就身死,可以退到上庸城。到了,關羽退到江陵附近,就神仙也救不了了,畢竟從上庸到江陵附近,也要時間的,即使劉封趕到,關羽早就被孫所擒了。

如果此人識大體救了關羽,三國的局勢是否會有所改變?

所以,劉備在安排荊州和上庸人事,還是有些問題的。荊州的蜀漢陣營,缺乏一個能制衡關羽的人才,而糜芳屬於劉備的“小舅子”,也是有一定的身份,所以對關羽的傲氣很有怨言。上庸地區,劉封驍勇善戰,但是適合為將,不適合為帥,讓劉封統管“老鳥”孟達,叛將申耽等,未免有些才不能任。結果就是,在劉封能建功立業的幾個時機,都在陷入和孟達的矛盾的漩渦中不能自拔,丟掉上庸又丟了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