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到底是解放人還是替代人?

人工智能到底是解放人還是替代人?

人工智能可以說是最近幾年最火熱的黑科技,尤其是阿法狗接連打敗各大圍棋高手後,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遠超人們想象。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就表示:“人工智能帶來的將是人類雙手和大腦的又一次大解放,工作的意義將真正從‘勞動’變為‘創造’。”而同樣也有人擔心,人工智能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會不會最終替代人,而威脅到一大批的“飯碗”。人工智能到底是解放人還是替代人?人工智能的發展必定會面臨新的難題和挑戰,如何充分準備和適應,這是重大課題。

有研究數據統計,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國未來會有近70%的職業受到衝擊。如果人工智能發展持續超預期,等到2030年,或許有近1億的勞動者將會被機器人所替代。

對此,一些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在22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聯合舉辦的報告發布暨課題研討會上,就圍繞“投資人力資本,擁抱人工智能:中國未來就業的挑戰與應對”展開激烈的討論。

比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催生了一批新生產業,創造出大量新就業機會,改善人們就業條件,但是這也會帶來就業結構的調整,或將引起結構性失業。要應對這一問題,政府部門就應該在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的同時,更加註重穩就業工作,爭取做到與人工智能相互支撐、協同發展,以此推進經濟升級和民生改善,防範失業風險,兜牢民生底線。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盧邁則表示:“人工智能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不加大人力資本投資,人工智能發展會帶來一系列棘手的社會問題。”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本投資,因此這方面的投入一定要從早期做起。未來更好的適應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現階段就應該加大人力資本投資,逐漸補足我國在兒童早期養育和學前教育方面的一些短板,同時解決職業教育質量所存在缺陷,而且要儘快、要儘早。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還表示,在人工智能大變革的前夜,我們只有去主動擁抱變化,緊緊抓住人工智能這次革命所創造的巨大紅利。為此就要做到未雨綢繆,以便能充分人工智能發展所帶來的難題和挑戰。特別是人才培育體系要做好充分準備,讓教育和職業培訓模式,以及勞動力結構能夠適應人工智能即將帶來的各種挑戰和變化。

通過本次研討會,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極大地推動知識經濟的形成,生產力將會得到進一步的解放,當然也會面臨經濟和社會層面的深刻挑戰。同時我們也知道我國社會老齡化和少子化進程已經加快,過去倚重人口紅利的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開始面臨新的挑戰。而人工智能於此時興起,則有助於解決中國在一些行業所存在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瓶頸,對於緩解人口紅利消退具有重大意義。

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浪潮,現階段中國就應該做好充分準備,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為此,需要加快人工智能知識的普及,鼓勵人工智能優先用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領域。同時應將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建立高質量的職業培訓體系,來提升新一代勞動力對社會變化的適應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