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二月流水


都说皇帝好,那么做了皇帝的儿子,是不是也很爽很幸福?

NO!NO!NO!

很多皇帝的儿子都死于非命,连普通人都不如,这就是无情的残酷的,让人不忍细读的帝王之子的命运。

开一下上帝视角,看看他们的命运吧!

(1)秦始皇的儿子们:全部被胡亥杀光。

秦始皇的二儿子胡亥做了皇帝之后,逼长兄自杀,将秦始皇的其余儿子18人,女儿10人全部杀死。有一个聪明点的叫子高,自愿为秦始皇殉葬,得以保全家族。

胡亥最后也是自杀身亡。

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2)刘邦的儿子们:多被吕后逼死。

刘邦有8个儿子,两个做了皇帝,其中一个刘盈是刘邦和吕后所生,但是做了皇帝之后,亲眼目睹吕后残害戚夫人的行为,以及吕后要他强娶自己的亲外甥女,非常抑郁,终日淫乐而死。

刘邦另外三个儿子,刘如意被吕后毒死,刘友被吕后饿死,刘恢因娶吕后侄女,宠妃被杀,殉情自杀,他的儿子也被吕后派人杀掉(吕后做的太绝了)。

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长,起兵谋反,被杀死。

唯一一个善终是刘肥(也差点被吕后毒死,后来献城邑给吕后女儿,才得以活命),还有一个不可考。

(3)刘盈的儿子们:多死于非命。

刘盈是刘邦的儿子,也是西汉第二个皇帝,他生有7子,有4个被西汉功臣集团杀掉,1个被吕后囚杀。

(4)汉成帝刘骜的儿子们:除了夭折的,其余的都被杀了。

汉成帝刘骜是西汉晚期的皇帝,他有4个儿子,两个夭折,剩下两个全部被赵合德(赵飞燕之妹)杀死。

(5)后赵石虎的儿子们:全部被杀。

石虎,创造了中国帝王历史上一个奇迹,他的所有儿子全部是被杀掉的,没有一个是正常死亡的。

石虎有文字加载的有13个儿子,一个养子,死亡类型①石虎所杀②兄弟自残③他人所杀④被石虎养孙冉闵所杀。

另外,石虎有文字记载的有6个妃嫔,其中3个被石虎杀掉,另外三个有两个被石虎的儿子和冉闵杀掉,这一家子都是天生杀人狂。

(6)前秦苻坚的儿子们:多死于非命。

苻坚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名人了,据记载他有7个儿子,两个自杀,三个他杀,也是够凄惨的了。

(7)赵匡胤的儿子们:多死于非命。

赵匡胤4个儿子,两个早薨(年纪幼小死去),一个被赵光义逼死,还有一个赵德芳,英年早逝,死因成谜(被赵光义害死的可能性很大)。

(8)宋真宗赵恒的儿子们:基本早薨。

赵恒有6个儿子 ,5个早薨。

(9)宋仁宗赵祯的儿子们:基本早薨。

赵祯三个儿子全部早薨。

值得一提的是,赵祯有13个女儿,10个早薨。

(10)宋神宗赵顼的儿子们:基本早薨。

宋神宗赵顼有14个儿子,8个早薨。另外他有10个女儿,6个早薨。

(11)宋宁宗赵扩的儿子们:全部早薨。

宋宁宗赵扩有9个儿子,全部早薨。

(12)明世宗朱厚熜的儿子们:多数夭折。

明世宗朱厚熜8个儿子,6个早死(寿命不超过十八岁)。

(13)明神宗朱翊钧的儿子们:几乎全部非正常死亡。

明神宗朱翊钧有8个儿子,3个被杀,1个暴死,1个死产,2个夭折,这份记录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另外明神宗朱翊钧有10个女儿,8个夭折。

(14)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们:基本都是夭折。

明光宗朱常洛7个儿子,5个夭折,1个自杀。

另有11个女儿,8个夭折。

(15)明思宗朱由检的儿子们:全部非正常死亡。

明思宗朱由检7个儿子,4个被杀,1个死胎,2个夭折。另有6个女儿,3个早薨,1个被杀。

(16)顺治的儿子们:一半早薨。

顺治8个儿子,4个早薨。另有6个女儿,有5个死于8岁之前,剩下一个只活到33岁。

(17)康熙的儿子们:早薨的很多。

康熙是历代帝王里面最能生的一个了,有35个儿子,但是有15个早殇,死亡率高达42.8%。他另有20个女儿,有10个死于5岁之前,4个死于20岁之前。

(18)雍正的儿子们:多早薨。

由于电影电视剧的影响,雍正一直会让人觉得他就弘时弘历弘昼三个儿子,其实雍正的生育能力在中国帝王里排名是靠前的,他生有14个子女。

雍正有9个儿子,5个早殇。另有4个女儿,3个都在一两岁的时候死掉,唯一成年的也只活到23岁。

(19)乾隆的儿子们:早殇的不少。

乾隆有17个儿子,5个早殇,死亡率不高。但是他有10个女儿,5个夭折,3个才活到20多岁,也够悲惨的。

所以,投胎是个技术活,成了皇子皇女不必开心,因为等待你的,死亡几率远远大于荣华富贵或者做皇帝的几率。以上这些还是列举比较典型的死亡例子,实际上,中国的300多个皇帝里面,他们所生的皇子皇女们最可能的结局按比例排名是:

①早薨(夭折):大部分皇子皇女只能活到几岁就死了。这个比例非常的高,可能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②被杀或非正常死亡:比例非常高,有很多都是被自己的兄弟,父母,他人杀掉。

③活到成年:比例极低,能好好活着的皇子皇女们的数量真的很少。


师明礼闲聊太平天国


先讲一个故事。

某大学一位教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的时候,突然从门外从进来两个暴徒,他们二话不说,三拳两脚就把教授打倒在地,满教室的学生们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歹徒已经逃之夭夭了。但这位挨了打的教授从地上爬起来,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学生们说:“请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白纸,将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当做作业叙述交上来。”同学们按照教授的要求写完交了上去,全班总共几十个学生,既然有几十种不同的叙述。有的说教室里冲进了两个神经病患者影响教授上课,被教授打了出去。有的说歹徒把教授打倒后,教授跳起来把他们吓跑了。甚至还有的说教室冲进了三个人,教授左脚踢飞一个,右脚也踢飞一个,一个左勾拳又把另外一个打倒在地,后来他爬起来跑掉了。

教授把学生们的描述一一念出来,学生们都为他们不同版本的杰作而哄堂大笑。最后,这位教授抖了抖手里的作业纸说道:如果你们要问我,什么事历史,那我告诉你们,这,就是历史!

个人认为,历史书籍,历史典故,固然好看,但可信度真的不敢苟同。当今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这么发达,还有那么多的虚假的东西,更何况是成千上百年的事情了。历史事实确实是存在的,但永远无法被精确描述,我们所说的历史,纯粹就是当事人根据自己脑海中所残存的光影片段,或者他人的文字或语言传达,加上自己的构思,所形成的一种描述事实的角度。所谓成王败寇,再加上历史都是由胜利方书写,除了记述事实外,历史,也承担了解释现在的作用,历史的真实性,更加大打折扣。钱钟书先生曾认为:历史是人些的。我们所说的历史,纯粹是当事人根据脑海中残存的光影片段,加上自己的构思所形成的一种描述事实的角度。成王败寇,再加上历史都是由胜利方所书写,除了记述事实,历史也承担了解释现在的作用,历史的真实性更加大打折扣。所以,结论就是:

历史真实存在,但不是我们所说的历史。我们要了解历史,参考历史,但不能太相信历史。


撒野的孩子


小时候学历史,喜欢历史,但是到大了真心再看一遍都不一样的。

我拿历史书举例子,大家都学过的初高中历史课本,只说说咱们得历史。

历史书上讲了昭君出塞,讲了文成公主,可是一个汉族传统女孩是怎么能够忍受匈奴的原始生活?逐水草而居,以天地为被。可汗死了,要嫁给新的汗,反反复复直到死去。文成公主一个生于关中的女孩,怎么忍受得了高原的气候,在吐蕃复杂的环境中生存?


历史书上讲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讲了项羽乌江自刎,讲了刘邦一统天下,可刘邦只比始皇帝小三岁啊!短短20多年,天下百姓经历了六国被灭,经历了天下一统,经历了各地起义,经历了楚汉争霸,来到了汉朝,其中有多少动荡和血腥,怪不得能写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历史书上讲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南北朝民族大蓉和融合,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元朝灭掉南宋和金,简简单单几句,概括的的可是近2亿人的完全消失。



我对历史充满敬畏,我没有经历过动乱,变革和战争,因此我敬畏从这些走出来兵创造历史的人物,我认为我并没有资格在历史长河的一端指点江山。

历史是血淋淋的,是活生生的,再详细的史书也没有记载全部,这只是教科书所写,那教科书之外呢?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还在读我们祖先的历史。

当巴比伦成为废墟,印度人一次次被征服,当法老的王朝们衰败,只有我们一次次浴火重生一次次坚挺的站起来,从古至今,薪火相传。


历史区的哈士奇


历史不忍细读,恰恰说明历史的残酷性!

最骇人听闻的是13-14世纪的蒙古战争,由于蒙古铁骑对被占领地区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死亡人数1.2亿以上。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要多出近5000万,堪称冷兵器时代的绞肉机,上古时期的世界大战。

成吉思汗曾言:要把青天下的草地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虽然没有完成这一宏愿,但是他和他的子孙们建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为庞大的帝国。而建立这一帝国的过程,是蒙古铁骑对亚欧各国人民进行残酷屠杀的情况下完成的。



1、蒙古三次西征,屠杀人数超过5000万。

西征凡遇抵抗即屠城,期间屠城数百座。

灭花剌子模,屠寻思干城人数120万;

屠巴格达120万人,底格里斯河变成血红,两河流域文明毁于一旦;

屠莫斯科20多万人(只因当时莫斯科人口较少)。但根据俄国历史学家统计,蒙古铁骑过后,俄国人口下降超过50%。

欧洲骑士闻风丧胆,多瑙河因之哭泣。



2、灭金、西夏和西辽,屠杀人数约4300万。

因成吉思汗死于西夏人之手,银川城被攻克后,80多万人口未有一人存活。

金国境内人口骤减90%以上。

金国完颜族、西夏党项族、西辽契丹族,从此消失。

3、灭宋,屠杀人数约2400万。

宋朝境内人口下降超过30%。

单单一个四川省,被占领后遭蒙古铁骑屠杀人数就超过1000万,只有4%的居民存活。

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大部分地区,到明初还是千里无人区。


上下相连


说说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因为真实的历史太残酷了!

比如说说一场唐军的惨败!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幽州的最高军事长官,就是都督府长史、节度使薛楚玉薛楚玉命部下郭英杰为主帅,领裨将乌知义、吴克勤、罗守忠领精骑万人出关讨伐契丹,为了避免兵力不足,还带上了之前投靠朝廷的奚王李诗和他的部下两万五千人的奚勇。大军将出榆关搜寻契丹首领可突干的残余主力,彻底平灭东北边患。

郭英杰是一名将门虎子。他是右武卫将军郭知运的儿子,时任左卫将军,担当幽州道行军副总管。

可唐军才仅仅行进至都山,就遭遇了可突干的主力。可突干从他的突厥主子那里讨来了援军,两部合在一起,足有十万大军。

都山,在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内,是燕山山脉的第二高峰,东西绵延三十而里,南北纵深十八里,距离大唐边境重要关卡榆关(既今山海关)仅仅一百多公里。

人数上处于极大的劣势,郭英杰发现都山附近山峦层叠,到处是丘陵沟壑,并不适合十万骑兵全面展开,契丹人在这里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狭路相逢,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战国名将赵奢语)。如果唐军先锋能够给当面之敌来一次先声夺人的迎头痛击,未必就不能致之死地而后生。

郭英杰到是不失将门虎子的本色,完满承继了其父郭知运的勇武之气,当机立断,率领裨将吴克勤和麾下将士抢先对契丹、突厥兵马发动冲击。主帅的英勇无畏鼓舞了大唐官军,骑手们斗志昂扬,奋勇向前,争先恐后的加入对敌军突击的行列中去。只要这样的势头继续发展,都山大战也许真的会成为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捷。

在这个决定胜负的节骨眼上,一贯两面三刀的奚人又一次动起了歪脑筋。奚人跟契丹原本出自同族,他们都是南北朝时期东部鲜卑的遗存部族,在风俗习惯和外貌特征上很难区分。在文化源流上来说,奚人跟契丹人要远比跟唐人亲近的多,两族也经常联手制造叛乱,跟朝廷官军抗衡,所以才被并称两番。

以奚族酋长李诗的角度来看:眼下唐军总数仅有契丹、突厥的十分之一,还不到奚族部落军的一半数量。奚人要是拼死拼活跟着官军一起冲阵,必然要付出巨大伤亡,而且未必能够取胜。


奚人世代居住关外,对山川水井的熟悉程度非常的高,李诗才一下令,两万多奚族勇士立刻心领神会,调转马头,一溜烟向榆关逃窜而去。

奚人的临阵逃脱,让唐军的处境越发尴尬。狭长的侧翼彻底被放空,正在突击的一万唐军面临被契丹、突厥完全包围的风险。

郭英杰和吴克勤等人此时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再也无力去考虑侧翼的安全,只能继续一马当先冲入敌群。奈何猛虎难敌群狼,眼看着奚人逃走的契丹军绝不会放弃这样一次围歼官兵的机会,郭英杰、吴克勤和麾下直属将士虽然拼死搏杀,却最终无力应对层层包围上来的契丹联军,坠马沙场,含恨捐躯。

两军对阵,地众我寡、盟友窜逃、侧翼空虚,一马当先的主帅又当场殉职,仗打到这个份上,显然必败无疑。节度副使乌知义原本对在郭英杰麾下听命有些许不满,眼下更不愿为郭英杰的死搭上自己的性命和前程。这位节度副使领着罗守忠和自己的麾下士卒逃跑起来,竟然也不比奚人慢上多少。

最后,剩余的六千多唐军也已被团团围住。可突干命人将郭英杰的首级挑在枪尖上,想让唐军投降。

可突干的这种威慑,非但没有让六千多被包围的唐军健儿屈服,反而越发激起了他们的斗志。这些从各道招募而来的勇士们满心愤懑:主帅郭英杰跟他们一样,一心讨平边患,却被奚贼出卖,落得身首异处,此刻他的首级居然被契丹贼寇挑上枪尖,直叫人咬牙欲裂。

这些勇士们没有一丝的迟疑。怀着报国平寇的满腔热血和对无胆鼠辈无尽的愤恨,这六千名大唐官兵,全员战死在都山脚下,直至最后一人,也没有乞降求饶过。

是的!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忠勇的将军的人头被蛮族挑在枪尖上,他忠心的部下全员战死。而背叛他们的人那些人却活得好好的……


冷兵器研究所


历史,越细读越残忍,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食人事件”。

一笔带过的历史太多,所以我们忽略了人们为了活命什么都可以吃,尤其是吃人,细读史书,心惊肉跳。

汉代,史书记载:

汉高祖二年,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武帝建元三年,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汉元帝初元元年,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
汉元帝初元二年,琅邢郡人相食。
汉成帝永始二年,梁国平原郡人相食。
……


唐代,安史之乱,叛军包围睢阳城。唐将张巡守城,因为城内没有粮食了,所有能吃的东西也吃完了。所以,张巡就把自己小妾杀了,给将士们吃。但是,一个小妾怎么能够呢?城中开始四处吃人,吃战死将士的尸体,吃孩子,吃女人,吃男人……小小一座城,一共吃了三万多人!

(黄巢起义)

再说黄巢,唐僖宗广明二年,黄巢攻占长安,当时老百姓根本就没有粮食了,黄巢军抓了数十万人当军粮。到了唐僖宗中和三年,黄巢围陈郡,看到路边都是饥饿的老百姓,于是开始抓人吃,一天就要吃掉数千人。

黄巢军为了吃人,还制造了一个巨大的石臼,把人活活扔进去,碾碎了吃肉。

到了宋高宗绍兴三年,也开始疯狂的吃人。当时江淮之间粮食非常贵,吃人开始普遍,而且人肉比猪肉和狗肉都便宜,公开售卖。《鸡肋编》中记载,人肉“肥壮者不过十五千(钱)”“贱于犬豕”。

而且,人们还吃人吃出了心得,把老瘦男子称为“饶把火”,意思是需要多煮一会儿才能煮烂;把年轻女子称为“不羡羊”,意思是年轻女子的肉比羊肉还鲜嫩;至于小孩子,则被称为“和骨烂”,意思是太嫩,连骨头都能煮烂了吃。而所有被吃的人都被统称为“两脚羊”,可见,他们觉得人肉和羊肉差不多。

到了元朝末年,“淮右军”也开始吃人,他们也是认为小孩最好吃,其次是女人,口感最差的是男人。而且,他们吃人的方法很多,有些是放在大缸里煮熟,有些是在铁架上烤了吃,讲究一点的时候还先用热水浇在身上,用竹扫帚刷去外层的“苦皮”再吃……



到了明朝,吃人的事情也非常普遍。

(蝗灾)

正德三年,大旱、蝗灾,民大饥,疫病流行,人相食。
正德十四年,淮扬饥,人相食。
嘉靖元年,岁饥,人相食。
嘉靖三年,湖广、河南、大名、临清饥。南畿诸郡大饥,父子相食,道殣相望,臭弥千里。
嘉靖三十二年,京师大饥,人相食,米石二两二钱。
嘉靖三十六年,辽东大饥,人相食。
嘉靖三十八年,辽东连年饥馑,至有父食死子者……

这还仅仅是嘉靖年间的一部分情况,要是把明末的都拿出来,能把人吓死。



清朝呢,顺治年间有,康熙年间也有,嘉庆年间、道光年间、同治年间,都有大规模吃人肉的记载。

如果从汉代开始,一个一个朝代的细看下来,大规模的食人事件比比皆是,触目惊心。灾难面前,人性荡然无存;饥饿面前,不管妻妾子女。

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写了一首《菜人哀》,最后给大家看一看: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裏。 两肢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所以说历史不忍细读,有些一笔带过的东西,可能是无数条人命;有些几句话的战争,可能是疯狂的大屠杀;有些几个字描述的饥荒,可能是人吃人的恐怖场景。


七追风



历史为何不能细读呢?

因为细读之下,你会发现所谓得迟到的正义有时候可能会一直无期得迟到着。而且很多有违伦理之事,真的可以是黑白颠倒的。

历史远比小说精彩多了。像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历史精彩的背后,更多是带有些许狗血的黑暗。人性的残酷,有时候你还真是想不到。

今天宋安之就给大家说说那些不忍细看的历史。

先来说说西周和东周交替之时的历史。

周朝是中国上古夏商周三朝中最后一个朝代,享国八百年,分为西周与东周。在西周最后一位国君周幽王时期,在位周天子是贪婪腐败,更是为了宠妃褒姒什么事都可以做。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甚至闹出烽火戏诸侯的笑话。

再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清楚,就是周幽王荒淫无道,还想废嫡立庶,废黜王后申王后和太子姬宜臼,再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于是太子姬宜臼逃到母族申国寻找政治援助,结果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因为烽火戏诸侯的事情,搞的诸侯不再相信烽火示警没过去救援,周幽王在骊山之下被犬戎所杀。随后,申、曾、许等诸侯国拥立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之后周平王为避犬戎之难,在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西周与东周交替这件事上,笼统上大众看点都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荒淫无道的故事上。却忽略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周平王属于是引狼入室的弑了父亲周幽王这个事实。

周平王姬宜臼虽然被父亲周幽王废除太子之位,虽然周幽王荒淫无道。但这也不是姬宜臼前往母族以图支援,搞的引狼入室来杀了父亲周幽王,然后自己来成为天子的理由。

周平王姬宜臼引狼入室弑父的事实,今天可以通过历史资料看出。(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当年更是有人看出,因此在姬宜臼在被母族申族为首的诸侯拥立为天子的同时,虢公翰也联合戎狄在携地拥立了周幽王之弟余臣为王,称为周携王,一时之间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但周平王会玩,向拥立他的诸侯许了不少赏赐,比如说将被犬戎所占据的京畿一带,交代给拥戴有功的秦襄公,许秦若能驱逐犬戎,便可占有其地,还封其为诸侯。就这样以正统之名或给予爵位使其成为诸侯中一员或升诸侯为公爵,还有赐地,认可其政治地位等。在这种赏赐动力之下,晋文侯在前750年攻杀了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尴尬局面,使周平王成为了唯一正统。同时当时史书记载上也有意无意的淡化周平王弑父这个历史。


周平王引狼入室弑父,使周人身受其祸,都很是讨厌,各地诸侯更是不齿周平王的行为。在他进行登位大典时,诸侯道义上的领袖鲁国都没有朝贺,足以证明舆论对于周平王的不满。从此周王室实力大减,又威信扫地,实际上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但始作俑者周平王却通过各种笼统诸侯的手段,使自己弑父的事实被淡化,更是成为周室正统。而更具正统性的周携王反而成为今天不知名的非正统存在,这件事还真是颇为讽刺。

再说说道德伦理的丧失。

春秋时鲁桓公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文姜是个大美女,虽然限于当时落后条件没有照片流传于世,但是其美貌通过她的哥哥在那个重视礼法的年代不惜与其乱伦就可以看出一二。

文姜在史书上也有着不同的记载。在《诗经·有女同车》中,对她的评价是“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当然《诗经·南山》中的对于她的整体评价更客观,对她的评价是“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齐襄公是文姜的异母妹妹,两人乱伦被鲁桓公发现以后,齐襄公示意公子彭生杀死鲁桓公。然后两人继续没羞没臊的乱伦生活,后来齐襄公死于政变,而文姜却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段历史还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说完这两个惨不忍睹的历史细节故事,再大概说说其他狗血历史。

残酷的历史上子弑父还有父杀子比比皆是。远的说有周平王弑父;还有战国时胡服骑射的主角赵武灵王被儿子赵惠文王授意手下围困活活饿死,间接弑父;南朝宋文帝被儿子弑杀;后梁太祖朱温打着让儿媳妇服侍的名义来与其乱伦,最后想传位养子而被亲儿子弑杀。

到了唐玄宗时期更是学的有模有样,抢了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收入后宫是为杨贵妃;还因为谗言,一次性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且杀死,真是心狠手辣。

而这些残酷的历史,或是像周平王还有赵惠文王弑父这种被史书记载有意淡化,还没有留下千古骂名,还得以善终。或是像唐玄宗这般,被后人只记得开元盛世还有安史之乱,宠爱杨贵妃等风花雪月之事,一次性杀害三个亲儿子的历史,没多少人在意,更没多少人骂。

真正留下千古骂名的,有是有,但还真是不多。

像周平王和赵惠文王那种更是黑白颠倒了,那有所谓的正义啊什么的可言!这样的历史,果然是不忍细看,大致一看才是最好的看法。


宋安之


金庸去世,大量的感怀金庸武侠的文章出现,也是金庸武侠给那一两代人带去的武侠之梦的影响。但金庸后期的变色龙式的举动,还是让不少人对他有所指摘。人已西去,如何评价金庸的一生,很快就可以盖棺定论。



历史确实是不忍细读的,扒开了历史看,你会看到其中丰富的脉络与未曾见过的残忍,当然其中还有无数普通人在历史风沙中成为一点又迅速泥沙俱下。举两个例子,你就知道历史的细节处藏着多少一言难尽。

张学良,近代中国最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少帅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民国美男子,以及张作霖的犬子都是一等一的称号,从魂魄上来讲,张学良不应该是个孬种。


但历史大浪拍下,我们只记得张学良的两件事,一件就是九一八事变,张学良部下几乎未做任何抵抗,日本军队就横贯东北,让东北沦为日本人治下。少帅沦为笑柄。另外一件事就是改变了近代历程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软禁蒋介石。

少帅,一下子成为了很多人所看不上的软弱的代名词,但其中的细节谁又能知,历史不忍细读,道德审判更为残忍。

再比如,近代中国最大的汉奸汪精卫,他最为历史记住的就是成了日本伪国民政府的首领,汉奸的事实。但历史中汪精卫的细节很多,他是有才华的,而且也并非是天生做汉奸,成为汉奸之前他也是经过了繁复的斗争过程。


面对不忍细读的历史,一个比较好的态度还是同情与理解,而不是站在道德审判的视角对历史里的人进行唾骂与审判。只有同情理解,才能置身于历史中感受到其中的波云诡谲与人性纠葛,然后再做出判断不迟。

你还知道哪些不忍细读的历史?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其实我们很多熟知的历史都是政治史。政治史读多了,会对政治中的运作产生很多新的了解,读细了则会对政治的阴暗面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这种政治历史实在是不忍细读。

就举一个被很多人称道的宋朝的故事吧,在很多人的眼里,北宋就是一个经济繁荣昌盛,文化登峰造极,人民生活富足和乐的时代。然而历史上的真相绝对不是这样,北宋是当官的士大夫和地主的天堂,对于绝大多数小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地狱。

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力主变法,大多数老臣都反对,三朝元老文彦博一次在殿廷上当着神宗的面,反对变更“ 祖宗法制”,公然说皇帝“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

这一句话道出了北宋政治的精髓。对于北宋皇帝来说,他的职责应该是和士大夫一起维持天下的稳定,并从中攫取利益,而不应该顾及小老百姓的死活,更不应该为小老百姓的死活改变士大夫之间的默契和政治成规。

而在这句话背后,则是千千万万小老百姓在北宋年间不断起义造反。北宋太宗时期首先爆发了王小波李顺的起义;仁宗时期的农民起义,更是“ 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给予宋朝的统治以严重的威胁。

王小波李顺起义

所以建立在赤裸裸的剥削基础上的北宋政权,其实十分脆弱的。这也是为什么北宋在建国之后并无力量反攻辽国,反而在境内的党项人独立建立西夏。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更是腐朽不堪,地方上爆发了更为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

为了压制国内的民众斗争,北宋在辽国边境的边防部队实力并不强大,不仅在联金灭辽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且在金军向南宫达北宋的过程中也抵挡不住金军的铁骑,最终北宋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发生了靖康之耻灭亡了。

所以关于政治的历史,真的是细思恐极,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做出了很多压制民众的事情,却永远做不到有效压制民众,最终因内忧外患而导致国破家亡,这种教训历朝历代都有却从来没有吸取过。


猫图怪谈


因为历史要真往细里去究啊,会感到心酸。我一直觉得,历史看多了的人,总不免抱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下面就从史书里摘几段大概解释下供大家一观吧:

小人物的伟大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qiáo)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谯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连下多城,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广大地区,这时的起义军已经成为一股拥有六七百乘战车、骑兵上千、步兵数万的庞大势力。为了进一步控制河南之地,陈胜带着这些人马浩浩荡荡的进攻战略要地陈县(河南淮阳)。

而在得到消息之后,陈县上下官员莫不惊慌,在收拾细软之后便弃城而逃,仅剩守丞一人。而这位守丞呢以一人之身据城门而守,最后力竭而死,陈胜之后进而占据陈县。仔细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壮烈的画面啊,在我看来不比项羽的乌江自刎差多少了。然而这么一位对大秦忠心耿耿的小官,在史书上留下的足迹也就“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一句而已,或许秦皇连听都没听过这么一个人。

吃人的社会

大家应该都听过鲁迅先生所写的“吃人”之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有人说这里的吃人乃礼教吃人,但真的仅仅是这样么?

仅节选一部《资治通鉴》便已是触目惊心(若觉引述枯燥难读可直接略过看结论):

1.公元前205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

2.公元前138年:大饥,人相食。秋,七月,有星孛(bèi)于西北。

3.公元前137年: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或:有),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4.公元前114年:夏,四月,雨雹。关东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

5.公元前48年:秋,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

6.公元14年:缘边大饥,人相食

7.公元22年:关东人相食

8.公元23年:棘阳守长岑彭与前队贰严说共守宛城,汉兵攻之数月,城中人相食,乃举城降。

9.公元26年: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民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壁清野。

10.公元27年:浮城中粮尽,人相食,会耿况遣骑来救,浮乃得脱身走,蓟城遂降于彭宠。

11.公元109年:三月,京师大饥,民相食。十二月,辛酉,郡国九地震。是岁,京师及郡国四十一雨水,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

12.公元151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13.公元155年:二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

14.公元194年:自四月不雨至于是月,谷一斛直钱五十万,长安中人相食。

15.公元195年:董卓初死,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李傕等放兵劫略,加以饥馑,二年间,

民相食略尽

16.公元195年:是时,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17.公元196年:饥饿困踧(cù,愧窘),吏士相食,从事东海麋竺以家财助军。

18.公元196年: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

19.公元238年: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其将杨祚(zuò)等降。

20.公元311年:既而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什八九。

21.公元312年:军中乏粮,士卒相食。

22.公元312年:石勒自葛陂北行,所过皆坚壁清野,虏掠无所获,军中饥甚,士卒相食

23.公元316年:内外断绝,城中饥甚,米斗直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太半,亡逃不可制,唯凉州义众千人,守死不移。

24.公元351年:中原大乱。因以饥疫,人相食,无复耕者。

25.公元352年: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

26.公元355年:龛(kān)婴城自守,樵采路绝,城中人相食

27.公元385年:春,正月,秦王坚朝飨(xiǎng)群臣,时长安饥,人相食,诸将归,吐肉以饲妻子

28.公元385年:燕、秦相持经年,幽、冀大饥,人相食,邑落萧条。

29.公元387年:凉州大饥,米斗直钱五百,人相食,死者太半。

30.公元402年:姑臧大饥,米斗直钱五千,

人相食,饥死者十余万口。城门昼闭,樵采路绝,民请出城为胡虏奴婢者,日有数百,吕隆恶其沮动众心,尽坑之,积尸盈路

31.公元431年:城中大饥,人相食

32.公元503年:成都城中食尽,升米三千,人相食

33.公元536年:是岁,魏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34.公元548年:是后米一升直七八万钱,人相食,饿死者什五六。

35.公元549年:自景作乱,道路断绝,数月之间,人至相食,犹不免饿死,存者百无一二。

36.公元618年:久之,仓粟尽,人相食

37.公元618年:河右饥,人相食

,轨倾家财以赈之。

38.公元662年:值大雪,士卒饥冻,弃捐甲兵,杀马食之,马尽,人自相食,比入塞,余兵才八百人。

39.公元682年: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40.公元760年:三品钱行浸久,属岁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

41.公元761年:江、淮大饥,人相食

42.公元894年:王建攻彭州,城中人相食,彭州内外都指挥使赵章出降。

43.公元908年:刘守光围沧州久不下,执刘守文至城下示之,犹固守。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驴马相啖尾。吕兗选男女羸弱者,饲以麹面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

44.公元949年:赵思绾好食人肝,尝面剖而脍之。脍尽,人犹未死。又好以酒吞人胆,谓人曰:“吞此千枚,则胆无敌矣。”及长安城中食尽,取妇女、幼稚为军粮,日计数而给之。每犒军,辄屠数百人,如羊豕法。

自公元前205年至公元949年共1154年,平均下来每26年便会发生吃人之事,并且还是大规模的。这仅是《资治通鉴》一书所载,而且还是宋之前的历史,元明清三代所经历的更为悲惨,史册之外尚未记载的更是不知凡几。一套《二十四史》皇皇巨著,记的是帝王将相么,那是华夏族的一部部苦难史啊,正所谓兴亡百姓皆苦,这些历史一个个看下去,何能不悲?

这下知道历史为什么不忍细读了吧,我们该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我想这是真正学过历史的人应该都产生过的想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