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機器人部隊:機器人戰士的優點


打造機器人部隊:機器人戰士的優點


據鄧家軍事。

軍用機器人,通常被稱為無人系統,用於執行偵察、排雷、作戰、海上搜救等危險係數較高的軍事行動。月球車、無人機、無人駕駛戰車等裝備,均屬於軍用機器人範疇。世界各國在研發智能機器人方面投入了鉅額經費,而未來要打造機器人部隊,耗資更是驚人。那麼,為何世界各國還競相發展軍用機器人呢?

  軍用機器人能夠勝任人類難以完成的危險任務。作為無人系統平臺,軍用機器人能夠克服人類生理極限,在陸地、空中、太空、海上和海底執行幾乎所有的軍事任務,既能執行拆彈、爆破等高危任務,也能在極熱、極寒、核生化汙染等惡劣環境下代替人類執行任務,軍用機器人的使用將大幅減少戰場有生力量傷亡。在現代戰爭中,有生力量傷亡已成為衡量戰爭成敗的重要因素。機器人代替士兵進入戰場,將大大減少人員傷亡。軍用機器人的使用能夠有效減輕國家維持軍隊的壓力。軍用機器人沒有人的心理需求,它們不需要做思想工作,也不必操心它們的被裝和伙食,就連戰場陣亡補償也省了。雖然在研發和生產階段需要投入鉅額資金,但一旦研發成功並組建完畢,其後每年的開支只相當於維持現有軍隊所需資金的10%。因此,用“機器戰士”替代人類作戰是一種理想選擇。


打造機器人部隊:機器人戰士的優點

利用機器人作戰以減少人員傷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上世紀30年代,蘇聯紅軍就曾試驗“遙控坦克”。二戰期間,德軍先後製造了數千輛遙控戰鬥車輛用於掃雷和爆破,這種遙控車輛實際上就是機器人裝備。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出於對制勝和“零傷亡”的雙重追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強國一直在積極研發各種新型智能機器人,以代替或輔助人類執行作戰、偵察等任務,相繼出現了地面、空中、水下和空間軍用機器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軍用機器人已成為多學科、多領域、各種技術有機融合的現代智能武器系統。

  2002年,美國國防部同意由戈登·約翰遜牽頭展開“無人戰爭效應:讓人類避開戰爭怪圈”項目的研究,從而使軍用機器人的研發與實戰運用步入了快車道。到2007年,美軍已經有超過5000個機器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部署。2013年3月,美國發布新版《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從互聯網到機器人》,闡述了包括軍用機器人在內的機器人發展路線圖,決定將鉅額軍備研究費投向軍用機器人研製,使美軍無人作戰裝備的比例增加至武器總數的30%,未來三分之一的地面作戰行動將由軍用機器人承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