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峪河:通衢大道步移景換

虎峪河:通衢大道步移景换

河道名片

虎峪河位於萬柏林區,屬汾河一級支流,項目改造內容包括:上游水土保持、黑臭水體治理、水系雨汙分流、河道防洪、道路快速化改造、景觀綠化提質升級及地下綜合管網配套建設等內容。工程範圍東起濱河西路,西至白家莊路,全長8.6公里。

道路規劃紅線寬15米、綠線寬30米,設計時速50公里,等級為城市次幹路,全線共設2處高架橋、13處下穿通道。項目總投資約37.6億元,建安投資14.12億元。

出行指南

自西向東,由白家莊路進入虎峪河快速路,下穿河澇巷、建築中巷,在西銘路至南寒街段連續高架,下穿普國路、西苑南路、鐵東路、金陽路、西中環、縱三路、前進路、和平南路、眾紡路、千峰南路以及新礦院路,在大王路至晉祠路段連續高架,之後可以進入濱河西路。

記者見聞

城在園中 水在城中 樓在綠中 人在景中

全線不設置信號燈,車輛時速可達50公里,下穿、高架貫穿其中……經過14個月的涅槃,如今的虎峪河已蝶變成煥然一新的景觀長廊,一條通衢大道從藍圖變為現實。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虎峪河沿線與迎澤西大街毗鄰而居,隨著兩側居民區的增加,區域交通更加擁堵,已成為群眾出行難的主要問題。虎峪河的快速化改造,著眼於密切東西城區的聯繫,可以有效緩解周邊主幹道的交通壓力,也為太原市東西城區的溝通交流按下“提速鍵”。

記者從虎峪河建設單位瞭解到,虎峪河快速路上跨鐵路西南環線,隧道下穿玉門溝線。快速化改造後,解決了多個路口的東西向擁堵問題。同時,虎峪河北岸白家莊路交叉口,採用定向高架匝道實現與九院沙河快速路間的轉換,在南寒街節點處設置兩條高架匝道,虎峪河沿岸道路與南內環街之間可以自由轉換。改造後所有路口均南北平交貫通,與立體交叉相配合形成快速化路網,不僅打通了西山至市區的道路,同時整體實現了交通分流,疏通了河西城區各主要街道交通堵點。

記者注意到,虎峪河景觀採用了新中式設計手法,以自然生態為背景,以弘揚歷史文化和時代精神為目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優勢條件,完善整個城市的公共空間體系,體現了“城在園中、水在城中、樓在綠中、人在景中”的人文精神。

施工者說

敢為先行者 國內首次使用“船型蓋梁”

7月6日,記者實地走訪虎峪河高架橋時看到,其下方蓋梁造型獨特,總體呈“船”型,側面設計為空間漸變的弧形曲面。技術人員精心打造的“船型蓋梁”,在國內是首次使用。

由於側面為漸變曲面,導致蓋梁截面角度多變,蓋梁每個截面的尺寸均不相同。橫截面均為多邊形,每個截面由5—8個不同角度組成,角度和截面尺寸隨長度方向不斷變化。這就要求施工人員在製作模板時,既要考慮如何將鋼板板面做成漸變曲面造型,又要考慮線型平順,避免鋼板拼接處出現折角、稜角從而影響外觀。

據瞭解,虎峪河綜合治理項目是“八河”治理項目中建設難度最大的項目。改造項目工程量大,僅26座下穿通道所需要的材料、所要面對的地下高水位、所有管線的分佈,都要逐一解決,下穿通道澆築所需的混凝土量,每天數以萬計。施工難度大,總拆遷達到了20.3萬平方米,涉及居民2036戶,住宅樓35幢,拆遷難度可想而知。道路沿岸兩側規劃紅線緊鄰高層住宅小區,造成行人穿行工地多,施工作業面狹窄,必須派專人疏導場內交通,而且有多個路口不能中斷交通只能半幅施工。

“虎峪河綜合治理項目下游地下水位高,土質疏鬆流沙多,容易造成鑽孔塌孔和溝槽塌方,汛期稍有小雨都會造成基坑大量積水。”虎峪河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對一系列難題,參建單位按管線先深後淺、縱橫交錯、見縫插針的原則有序進場,形成流水化交叉施工作業,避免因工序不合理造成窩工或怠工現象,同時科學安排工序,儘可能減少施工對周邊市民的不利影響,保證了施工整體進度可控推進。

居民感受

蝶變換新顏 一改過去“又破又堵”舊貌

自改造開工以來,太原市民王莉目睹了虎峪河舊貌換新顏的整個過程。在虎峪河沿線小區居住的王莉感慨:“以前堵車是我最頭疼的事,虎峪河快速化路現在修好了,我終於可以告別‘每日一堵’了,而且打開窗戶看不到汙水,一改過去‘又破又堵’的舊貌。”

王莉高興地告訴記者,聽說這次八河治理中,美麗太原的“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水環繞”的交通網絡將從願景變為現實,等全部竣工後,她期待著繞著八河走一遍,看看美麗新太原。

可以預見的是,在這張“盛世新圖”中,不但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提速發展提供無限的遐想,更為太原人打開了面向未來的通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