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某省一所乡村小学11名专职教师,只有61名学生,乡村教育为什么留不住学生?

微言小事感悟人生


这两天答的问题都与乡村小学学生流失有关,看来为乡村教育忧虑的人士还是很多的,这是一个好现象,大家都关注,都重视,就能群策群力,为振兴乡村筹谋划策。

对于目前乡村小学的现状,我的意见是真正落实乡村教师待遇,让乡村教师安心留在乡村学校,提高留在乡村学校读书孩子的家长重教意识,共同教育好在乡村就读的学生。

如果不这样做,今年的11名教师,明年可能就只有三两个了,今年的61名学生,可能会变成个位数。

有人罔顾事实,把责任全部推到老师身上去,说什么老师没教好,学生才流失的。有人又把原因都算到孩子们头上,好像这些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笨蛋就是问题孩子。这些都是违背事实的胡言乱语。

乡村学校学生锐减的真正的原因在于:

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农二代其实已经不生活在农村了,他们已经是城市的市民,只是户籍制度没跟上发展的步伐,他们的户籍没能得到解决而已。这些农民身份的工人,有的在城里买了学区房,有的租房居住,把孩子带到了城里学校读书。

二是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出生率持续走低,孩子绝对数上是减少的。虽然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了,但这个政策的效果还不明显,反映在入学上,还要等到几年之后。

三是私立学校到乡村学校掐尖掐走了一部分学生。对于私立学校,国家的政策是鼓励的,招生上比公立学校的就近入学占据很大优势,可以跨区招生,农村的一些成绩好的孩子就被私立学校招去了。

指望学生回流到乡村学校是不现实的,流失只会越来越严重。现在要做的,是稳住,采取措施,稳住老师,稳住学生,正视现实,家校合力,办好现有状况下的学校。


教师妹子一枝花


乡村小学11个专职教师,而学生仅有61人,师生比不到1:6。大家一定觉得这是师资的浪费,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留不住学生呢?

、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多少村民留在乡村。曾经回老家农村办事,发现原来有100多人的村组,除了几个老头、老太外,仅有两三户带着孩子留在农村的。其他人基本上都在县城或市区买了房定居,孩子带在身边就读。就算没买房的,人在城里打工的也会把孩子转到城里中小学上学,方便照顾。



、农村教育的质量也需要提高。前不久报道的湖南新化县水车镇荆竹小学期末考试成绩单:一年级的15人中,语文考个位数的有6人,最高分仅为30分,数学考个位数的有3人;二年级的19人语文成绩中考个位数的有5人,数学只有4人及格,最高分67分。这样的成绩怎么与城里孩子竞争?他们还有未来吗?如果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如此,谁还敢把孩子留在村小呢?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差,待遇不高,优秀老师不愿去教,导致教学质量差,学生成绩差。于是大家都把孩子转学到城市学校,村小没有了生源。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只能是村小继续合并,农村中小学更加难以振兴。

个人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


良心老师


我是一名扎根于山区的乡村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有发言权。为什么乡村教育留不住学生?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们都期望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很多山区农村人口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有能力的挣钱以后在城里买了房,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就算没买房的父母都会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让他们在城里就读,一方面是方便照顾,另一方面是教学质量也要比乡下好。

二、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和待遇低下

教学同样也讲求良性循环,好的学校,会有很多学生小削尖了脑袋想进去读,往往好的学生都流入到了别的好学校。好的学校不仅仅需要优质的生源,更需要优秀的教师,然而,乡村教师的待遇低下,是导致农村教师缺乏优秀人才,有优秀人才也过几年就往城里走了。所以,急需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来留住优秀人才也是原因之一。

三、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鼓励

虽然现在开放了二孩政策,但在此之前,国家大力鼓励人们只生一孩,对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入学有一定的奖励和照顾等政策,导致了目前生源锐减的现状。

以上都是乡村学校留不住学生的原因,你认为呢?

我是“山村老师看教育”,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如果喜欢请不要吝啬你的关注和点赞。


山村老师看教育


我所上班的学校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在主城的边缘,是上级圈定的可以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因此对为什么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少还比较了解。我们学校过去由于地处城市边缘一直生源不够足额,校长伤透了脑筋,我们教师还要给指标,动员一个学生奖励多少现金,那滋味真不好受。记得那时候还没有多少进城务工的农民,农村人也还没有大量的移民城市。曾经何时,一转瞬间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几年时间下来农村学校渐渐没有了生源,几经农村学校合并撤校,曾经每个队村都有的村校几乎全部撤销。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这所曾经四五十个教师编制的不起眼的初级中学,不断扩张教学楼起了一栋又一栋。教师也从大学毕业生及农村边远教师充实了进来,现在无论是硬件和软件都在大幅度提升,生源也是如波涛汹涌滚滚而来。学生都是随父母进城的孩子,也有羡慕城市教育教学环境的投亲靠友的。那些比较边远一些的农村学校没有了生源也的确是处境尴尬啊。生源就是学校办学经费的保障啊,失去了生源,经费不足,难以为继啊。没办法,这是历史的选择。


猫哥162604536


学生数不少了,40年前我的母校一所村小学,现在3个学生,三个老师——一个班主任,一个负责人兼科任,他们俩是50多岁的夫妻;另一个是即将退休的做饭兼保安!学校建设的很好,就是没有学生!我们全乡小学三年级以下各年级组学生数20人,4年后乡中学总人数不到50人!这就是辽宁最北的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教育的现状!


原始人83342661


中部某一所乡村小学是一名专职教师只有61名学生,乡村教育为什么留不住学生呢?

你说的这个情况比我这个地区有的学校生源还是多的!我这里有个学校14个在职教师,只教学40多个学生,有的一个班仅有七八个人。为什么乡村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受国家农村楼房化影响,原来农村村民住的都是平房,后来国家提倡住楼房,好多农民都去镇上买楼房!开始的时候买楼房国家给补贴,一部分人买了,一部分人因为没有钱或者是持观望的态度留了下来,村子里走了一部分生源,但是随着人们对楼房的看法的改变,随着农民体会到了居住楼房的优势,尤其是冬天取暖舒适,所以更多的人去镇上又买了楼房,虽然国家没有了补贴,买的是高价,但是人们依旧坚持去买楼房,这就使农村的生源进一步的减少,而且是越来越少。

村子上只剩下的那些非常贫困的家庭和老人!造成了现在每个班只有五六个人的局面。


第二,农村青壮年出外打工的影响。 现在农村经济薄弱,在农村农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去挣钱。农村的青壮年们都跑到城市里去打工挣钱,他们打工时间久了就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了城市读书。不但如此,有的孩子上到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而且出去之后就再也不回来了。以后到了结婚的年龄即使在外面在城市里租房也不愿意回再回来种地,这样就造成了现在农村生源的青黄不接。

第三,农村人教育意识的提高,寻求高水平的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农村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由于经济的提升,眼界相应的宽了,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把自己的孩子转学到城区就学!

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的生源都在不断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提升,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改善。相信东村的生源会在不断的回流,不久将来,我们会迎来农村教育的春天。


我是松高寻鹤,专心教育研究多年。愿意为您在教育上的问题排忧解难,期待您的关注!也欢迎您的转发和评论!


松高寻鹤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讲,这是件好事,表面看学生是流失了,但从流向来看,学生流失到了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这意味着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趋好,农民对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了。

当然,这和前几年集中城镇优势教育资源,撤并了很多村校教学点也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小,生活上照顾不到,影响孩子成长。为眼下,也为孩子将来,不得已迁往城镇。导致城镇学校生源剧增,班容量爆满,教师工作压力持续增加。

而与之相反,乡村教育却日渐萧条,随着城市的扩张,乡村城镇化加速,村校学生越来越少,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这是多少年未曾出现过的教育现象。

国家现在精准扶贫,为避免贫困代际相传,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教育师资投入。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各级单位的精准帮扶、新一代年轻人的加入,吸引投资建设乡村。相信,以后会逐步减少流失。



一云林夕一


在一些僻远落后农村的教学点,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这些地方一般距集镇中心很远,交通不便,村民也很少,学生数自然更少。如今这些教学点已成鸡肋。若撤掉教学点,低年级学生不能到中心校住宿,校车接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太高,还很不安全。若保留教学点,每个班级的学生太少,按1:20的标准配备教师,根本无法排课;按课程安排教师,又会严重超编,浪费教育资源。

乡村学校留不住学生,不能怪乡村教育。根本的原因,是乡村留不住人。但乡村留不住人,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乡村的人哪儿去了?自然是去了城里。

去城里干什么?一是工作,二是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不但沿海发达城市的经济得以腾飞,连内地世世代代耕田种地为生的农民也沾了光,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农民工曾经有多苦,为城市流过多少血多少汗,受到资本家多少剥削,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上下五千年来的中国农民,是从未如此富有过的。哪怕是仅依靠出卖劳动力的群体,其收入水平也已逐渐逼近乃至超过县城的“中产阶级”。

2002年,我装修自家的二手房,请的泥瓦工日薪30元,小工日薪20元。当时我是工龄7年的初级教师,平均月薪1000元左右,略高于泥瓦工。

2018年泥瓦工日薪达350元以上,小工200元。我是工龄23年的中级教师,平均月薪4000元左右,远低于泥瓦工。

农民手里有了钱,该怎么花?

首选在农村建房。如今农村的房子,若按套数计算,空置率至少在60%以上。房子越建越多,人却越来越少。

次选进城买房。手头的钱没有投资渠道,存银行会贬值,只有在城里买房,既能保值增值,还能自住。不如索性将家搬过来,将孩子转到城里读书。城里的学校条件好,老师水平高,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至于自己,继续外出打工,让老父老母在城里照顾孩子,两头不误。或者自己在城里做点小生意,在工业区上班,都行。如今内地的工资水平比沿海也低不了多少。

可以说是城镇化进程加速,也可以说是城市不断吸干了农村的血液。总之,农村日益凋敝。乡村学校也逐渐撤并、消失,只剩下一所中心小学和少量教学点。不客气地说,教学点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大多是被经济社会淘洗之后遗弃在乡村的贫困群体;教学点的老师,也多是年老的本地教师、代课教师,或过客匆匆的支教生。

乡村教育如何振兴,是个重大课题。也许可以乘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大战略的东风得以破局。让我们共同期待。


毫米


这是资源的严重浪费。

61名学生,11名专职教师,平均一个教师仅仅管5个学生。已经最接近于理想化的一对一的教育,要知道城里的孩子,要想享受一对一的教育条件那得花费不菲金钱。但在这所小学,却可以轻易的达到。

尽管这样,学生依然流逝,其实有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务工人员进程,当地条件好的也尽量在城里买房。子女随父母进程上学,造成学生大量的流失。现在教育条件非常宽松,进城务工子女也可以随父母进城上学和城镇户口的子女一样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在本地买房的,更是有这种上学的便利。所以,乡村小学学生的流失在所难免。

乡村教育和城镇教育在硬件条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乡村教育条件改善很大,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多媒体教学设备、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电子化教室等方面,城镇教育搞得如火如荼,教师配置比较全面。但乡镇小学由于受到人员和资金的限制,难以和城镇抗衡。

教育环境有一定差距,乡村教育现在主要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父母管不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极容易感染上很多不良的习惯。而城区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普遍都强,教育环境好,与优秀的孩子在一起,自己的孩子也会慢慢优秀起来。

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也有待提高。

综合几方面的原因,我认为乡村教育很难留着有条件的孩子转出,学生的流失将持续!



寐语小筑


我是农村教师,教龄30年,亲历了农村学校生源由火爆到大萧条的全过程。就以我所在乡镇(全镇人口2万余)学校而言,学生人数最多时,达到过3000人,村小学10所;而今全校仅剩600余人,两所村小。

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大的历史趋势,谁也阻挡不了,而且也未必是什么坏事。个人了解,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进城就读所致。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济条件改善后,纷纷把子弟接进城,一方面便于照看,培养亲情;另一方面可以接受优质教育,利于孩子教育和成长。同时,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不少农民在县城买了住房,由农村搬进了县城,他们的子弟自然也就得离开农村学校,进城读书。这是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大势所趋,由不得人。这是好事,毕竟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比不上城区学校尤其是城里的名校的。因此,农村学校学生减少,没什么可遗憾的。

二,生育率低所致。由于持续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农村生育率虽比城市略高,但生育率依旧低得可怜。记得曾在镇政府某年的工作报告中看到,我所在乡镇该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居然是负数,生的还没得死的多。生育率低,孩子减少,生源自然减少。这也将是大势,谁也无力扭转。二胎政策也没用,因为农村夫妇此前一直都是生两胎的居多。这种生源减少的原因,就未必是什么好事了。

三,教学质量低所致。农村学校由于软硬件配置都与城市学校存在差距,教学质量明显不如城区学校,一些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家长,咬牙都要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不了公办学校,进私立学校也干。没有住房,租房陪读也毫不吝惜。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近些年下降明显。一方面因为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因为教师素质下降严重。教师素质下降,一方面因为当年的中师生、专科生年龄大了,要么退休,要么精力不济,教书育人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新招年轻教师,明显素养不够,特别是敬业精神不够。教学质量下降导致生源减少,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四,管理松散所致。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一向松散。管理学生如此,管理教师也是如此。农村学校教师不会挖尽学生的全部学习时间,也不会挖尽学生的全部学习潜力,榨干所有。校长也不会挖尽教师的工作潜力。师生都处于放养式状态。学生从放养状态溜走几个聪明的,也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