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书刷新了我对孩子识字的认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我国小语教育的最高指导思想大纲,其中关于识字的部分,涉及到了几个最基本的问题,看完后让我在识字上有了新的认识。

这两本书刷新了我对孩子识字的认知

首先刷新了我对识字的定义。

曾经我简单地认为,识字就是“认字”,能够读出来就是认字了嘛。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中,对识字有较严格地解释:(P64)

  • 完整的识字过程,是把汉字的形体和词语的音义全面联系起来,也就是把口头语词转化为书面语词的过程。严格来说,没有承负汉语语词的字不能算作“已识字”。
  •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他们的心理词典,必须是他们的经验所覆盖、懂得意义的词语才能进入他们的心理词典,汉字必须关联了心理词典中的词,才是“已识字”。

好吧,我承认我读了好几遍,原来认一个字需要将它的“音、形、义”三者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孩子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理解字义不是说要孩子说出这个字所记录的词是什么意思,一个最简单的标志是能组词),进一步的要求是能写。

孩子凭借声音或者颜色,图形的多次重复挑出指定汉字字片的过程不能之为“识字”。 书中的解释是儿童对于汉字字形的感受比对音义的感受要强,对音的感受比对义的感受要强。汉字是方块字,简单的字形容易引起儿童的视觉联想。懂字的形体,却不懂它的意义。这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跟认字完全不是一回事。

过早识字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

我曾经看到一些文章不主张学龄前孩子识字,他们认为“识字后,孩子会只关注绘本上的文字而忽略图画了,而图画对孩子的想象力的影响更大。”对于这一点,我以前是有困惑的, 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否定了这一看法,至今我也并没有找到可靠的研究说明,文字比图画缺乏想象力。图画带给我们的是形象直观的空间想象,而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想象是可以跨越时空,超越眼前的。我们的大脑视觉皮层区那有一个区域叫Occipito-temporal area(颞枕联合区),在我们没学识字之前,这块区域基本上就是用来加工视觉物体的信息的。我们学了识字之后,这个区域的部分位置就用来加工文字了。曾经有过文盲跟非文盲的研究对比,发现识字的人的视觉辨别力是要更强的,尤其分辨细节的能力,而且思维的流畅性要更好。文字和图形是相辅相成的,在想象力方面没有孰强孰弱之分。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识字?

按照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设定,“正式识字的开端期是小学一年级”。

从幼小衔接、入学准备的角度来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针对识字需要做的准备分为两方面:

一是心理认知上的,让孩子们建立对符号的兴趣,关注书写符号,逐步具有文字符号的意识;

二是技能上,“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指的是习惯书本上的文字横排、分行规则,懂得页码和翻页,学会利用图画了解意义,了解拿笔的手姿和书写的姿势。

幼儿期孩子有其独立、特有的发展任务。为上学做好准备不是3-6岁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更不是唯一的。如果过早大规模、正式地学识字,可能会得不偿失。

孩子的发展是全面的,也是有内在的规律。0-4岁主要是发展关乎感知,情绪,情感,动作,交流方面,4-5岁之后,逻辑能力才着重发展。认字发展是逻辑能力。0-4岁的孩子,吃,睡,玩就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剩下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孩子的早期过于看重,发展他的认知,逻辑能力,就会限制情绪,情感方面的发展。全世界基本上都是6-7才上小学,因为孩子在6-7岁的时候,孩子的逻辑思维才开始比较好地能够发展,他的自控力才能达到要求去适应学习生活。

也就是说孩子在6岁前后,孩子基本上都是基于日常经验自己的感官去学习;6岁以后是基于学习经验的去发展自己的。

孩子初期阶段识字的目标

在我的身边有部分家庭将大班的孩子是送去幼小衔接班的,会教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平时和妈妈们聊天,也是能感觉到那种如果让孩子零基础入学的焦虑。对于语文,谈得最多的就是识字。(其实我很纳闷,为什么不谈阅读量,我的观点是阅读量比识字更重要。)究竟1年级的孩子要认多少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孩子的识字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年级至2年级。要求孩子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提倡“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我家一年级语文老师告诉我,一年级上学期生字总数约为360余字。基本上每个月要认识90个字,平均一周是20多个,前少后多(不仅仅是认,还要会写)。她也提到,对于没有任何识字基础的孩子来说,这个任务其实是不轻的。对于学龄前感兴趣识字的孩子,这个每周识字的量可以参考下。

孩子识字的几点建议

1)在孩子识字的初期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汉字的情感。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无论是什么启蒙,最为关键的还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了实现孩子早日独立阅读,减轻自己的负担,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不断给孩子加码识字, 这样做的后果只会造成后劲不足的局面。对于培养孩子对汉字的深厚的情感,这是我在过去的思考中没意识到的。而这一点又极其重要。汉字本身携带者非常丰富的历史,故事,趣闻。对于汉字故事的讲述,历史的展现都是对汉字文化的挖掘,这能加强孩子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2)将孩子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在广阔的生活中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孩子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和简单的生活用语,如果能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回忆他们所熟知的场景,孩子识字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3) 关注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的体会和认知,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初期阶段,孩子基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认识,而且基本靠的是机械识记,以对大轮廓的整体识记为主。在这一阶段,识字的重要手段有两个,就是利用读,用语音来强化字形与口语的关联,利用构图,显示字形与语义的关联。

5)先认识《基本字表》的字(具体字看附表)

《基本字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一共是300个汉字,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将来教孩子识字,这是我重要的参考依据。

6)注重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观察力和空间感,为孩子将来写字打下很好的基础。

我曾经一直都不太明白为甚么蒙台梭利如此注重孩子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的发展, 原来她曾经设置的所有的精细活动都是在为以后的书写做准备。握笔和运笔,都是属于精细动作,需要手腕带动手指,同时手指用力,并在运笔时控制转动的方向。如果小手不够灵活, 写字就会变得很困难。汉字是方块字,有一个空间布局,有左右、上下、里面之分,如果孩子的观察力和空间感受力不够,就比较难认清字形,从而出现书写的错误。

关于孩子识字,纠结是否要识字,或者什么时候识字,识多少字,其实意义并不大。我不赞成在孩子没有兴趣的时候,硬教学龄前孩子识字,但是如果孩子有了兴趣,我觉得还是要积极的回应孩子。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的死板和绝对。孩子是活在真实的生活里,看看我们身边的信息量,其实想让孩子不识字都是很困难的。他们时刻都在吸收新的信息,试图将它们整合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升级自己的认识,这是我们人类在进化中胜出的自带技能。

附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共300字,按音序排列)

B

八 把 爸 白 百 班 办 半 包 饱 北 贝 被 本 比 边 别 不 

C

才 草 册 长 厂 吵 车 成 吃 尺 虫 出 穿 船 窗 床 春 次 从 

D

打 大 但 当 刀 到 道 的 灯 地 点 电 东 冬 动 都 豆 对 多 

E

儿 耳 二 

F

发 反 饭 方 放 飞 分 风 

G

干 高 哥 个 给 更 工 公 共 狗 瓜 关 光 广 国 果

H

孩 海 好 合 和 河 很 红 后 花 画 话 还 回 会 火 

J

机 几 己 加 家 见 江 交 叫 姐 巾 今 金 进 京 经 九 就 军 

K

开 看 可 课 口 哭 快 

L

来 老 乐 里 力 立 脸 两 亮 了 林 六 

M

妈 马 猫 毛 没 每 美 妹 门 们 米 面 民 明 木 目 

N

那 奶 你 年 鸟 牛 农 女 

P

胖 跑 朋 皮 片 票 平 

Q

七 奇 起 气 千 前 青 秋 去 全 

R

然 让 人 日 

S

三 山 上 少 舌 身 生 声 师 十 什 石 时 市 是 手 书 树 双 谁 水 说 四 岁 

T

他 她 台 太 天 田 条 跳 听 同 头 土 

W

外 玩 晚 万 王 网 为 卫 文 问 我 五 午 

X

西 习 洗 下 先 现 向 小 校 笑 些 心 兴 星 行 学

Y

牙 羊 阳 样 要 爷 也 业 叶 页 一 衣 医 以 因 阴 音 用 有 又 鱼 羽 雨 语 元 月 云 

Z

再 在 早 站 找 这 真 正 知 直 只 中 竹 主 住 桌 着 子 字 自 走 作 坐 做

这里是昊妈的生活笔记,专注于分享孩子的早期启蒙,您若喜欢,欢迎常来逛逛。

这两本书刷新了我对孩子识字的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