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思|我们身边的环保,应该从新能源汽车开始

《边走边思》是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边思远在“E车汇”开设的专栏,它是我们每周的固定栏目,希望您能从中获取知识。

今年前7月,我国汽车行业有点苦,增长仅3.5%,MPV、交叉型乘用车同比下降17%、18%。新能源汽车却偷着乐,纯电动汽车增长8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60%。电动汽车真火、真热吗?

边走边思|我们身边的环保,应该从新能源汽车开始

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刚好50万辆,就算2018年产销达100万辆,相对传统燃油汽车的2800万辆,还是小巫见大巫;从新能源乘用车排行榜上,除云度、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有几百、一两千的数据外,其他成千上万的交付量还是传统的造车厂;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看,清一色的传统汽车厂,前期布局普混的传统车企最近多转向插混。如此看来,此火,若非补贴、双积分、限行限牌等多项非市场因素,肯定火不起来!

边走边思|我们身边的环保,应该从新能源汽车开始

8月7日立秋以来,中国多地多个火炉城市开始降温,但全球范围对今年夏季环球酷热的反思没有停止。德新社8月14日发布科学家利用新的预测系统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异常炎热。这项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结果称,这一趋势将强化目前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预测是在这场严重且持久的热浪席卷北半球作出的。

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从事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气候变化的专家汉森作证说,二氧化碳的增加正在改变我们的气候。他的分析已被全球各大媒体头条报道。

十九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两项发明汽车和电,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环境,发电烧的煤和开车消耗的汽油都在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学家发现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全世界8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化石能源。

边走边思|我们身边的环保,应该从新能源汽车开始

电力和汽车被应用的1880年,当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0.028%。1958-1960年,科学家在夏威夷测试的结果是0.0313-0.0315%。当这个数字在1988年曾翻了一番,达到0.056%。有权威的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如果二氧化碳翻番,全球气温将上升1.5-4.5摄氏度。

但是二氧化碳到底多大程度影响到气候变化,科学家至今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答复。这是一个太过复杂的系统,即使以今天的算力,仍然没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可以准确地模拟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太多,而且初始因素的细微变化都可以带来气候的巨变。

边走边思|我们身边的环保,应该从新能源汽车开始

《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吴晨在8月13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上发表《寰球炎热,人类该如何从容应对气候变暖》一文中说,气候变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很大程度因为它不像环境污染或者人口剧增造成的潜在的粮食短缺那样容易达成对问题的共识,因为有关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太多。应重新思考人与地球的关系。

法国论坛报在8月7日发表的《热岛效应是城市酷热元凶》一文中说,面对气候变暖和城市化的持续,气温在城市地区变得更高已成为一个让人担忧的话题。不过对此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最有效就是重新思考城市空间的合理化使用,首先应该考虑汽车在生活中位置。一些人类活动释放的热量也可以进一步增加热岛效应的强度。比如以汽车行驶为首的交通运输和空调相关的气体排放。尽管跟人们的通常看法不同,污染不是城市气温上升的祸首,但是机动车密度依然对气温上升有着影响。

边走边思|我们身边的环保,应该从新能源汽车开始

英国《经济学人》8月2日发表的《世界正输掉气候变化战争》中说,随着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及其他低碳技术变得成本更低廉、效率更高,这些技术的使用大幅增多。去年,全世界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在一些阳光灿烂和风力强大的地方,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如今比煤炭的成本更低。

钢铁、水泥、农业、运输及其他形式的经济活动占到了全球碳排放的一半以上。在技术上,比起发电,它们更难变得洁净起来,而且受到行业既得利益的保护。气候模型暗示,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必须要大规模净化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今后的汽车方向将是清洁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