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初恋失败的深层秘密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第二位得到这个殊荣的作家,他之所以能摘取世界文学的最高桂冠,是因为他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小说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神髓”,同时也因为他“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桥梁上做出了贡献”(见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而在川端康成的创作生涯中,有一个“事件”,对他的人生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他带来了深深的忧愁,这种忧愁像一种永不结痂的伤痛,痛得透彻,痛得悠久,贯穿在他的许多作品之中,而这个事件就是他和少女伊藤初代(1)的初恋的失败。

川端夫人曾经说过,这个事件被翻来覆去地使用,以这个小小的恋爱事件为题材的作品较多。如小说有《篝火》(1924年)、《非常》(1925年)、《南方的火》(1923-1926年)等十数篇小说,川端自己也说这些的作品是“我以自己的体验为题材写的小说”。

一、川端康成的初恋

川端的初恋发生在他高中高年级到上大学这个时期,也就是1919到1921年这个阶段,地点是东京本乡真砂町的咖啡店“露兜树”。1911年,模仿巴黎的咖啡店(café),日本的第一家咖啡店café·printemps在银座开业,当时咖啡店是一种很时髦的流行,文人、雅士及艺术家们常聚集在咖啡店里谈古论今,那里也经常挤满了崇尚新文化、新时尚的大学生和高中生,而川端康成和其他后来成为文学或美术巨匠的佐藤春夫、谷崎润一郎、东乡青儿等都是“露兜树”的常客。这家咖啡店不讲究豪华和时髦,而是富有家庭式的平易近人的气息,一名被称为“平出修的弟媳”的30出头的寡妇在当这里的店长,服务员中有一名叫“千代”(即伊藤初代)的十三四岁的少女,店长对她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

川端康成初恋失败的深层秘密

第一高中时代的川端康成。

当时川端康成与在一起住在第一高中宿舍里的文科生同学铃木彦次郎、石浜金作、三明永无等常到这里来,而与千代热热闹闹谈笑的总是三明永无和石浜,川端话很少,只在一旁静静地喝着咖啡听他们谈笑。

千代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已经尝尽人间的艰辛。她9岁丧母,被寄养在婶娘的家里,小小年纪就要帮助婶娘家里干家务活,还要看孩子,据说当时她是背着孩子上小学的,为此她还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几经颠沛后,千代到了东京,被咖啡店“露兜树”的女店主收留。她性格开朗、活泼,但是也时而流露出孤独和寂寞的表情。川端说她看起来“明朗而有些浮躁”,同时“没有一丁点体臭”,“病态般地苍白”,是一个“好像将快活沉没到低层,一直凝视着自己深层孤独的姑娘”。从小父母双亡,将自己称为“天涯孤儿”的川端康成,深为这位美丽而和自己身世相近的少女吸引,对她的爱恋日益加深。可是,1920年9月,咖啡店的女店主有了新的意中人,这位意中人在东京帝国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到当时日本殖民地--台湾银行工作,女店主也关了“露兜树”和夫君一起去了台湾。临走时,她把初代送到自己姐姐那里去寄养,而姐姐嫁给了岐阜县加纳的西方寺的住持。就在这一年,川端康成高中毕业,考上了东京帝国大学,当时他无法知道初代去了哪里。

川端康成初恋失败的深层秘密

初代16岁订婚时摄于岐阜。

而好友三明永无经过多方打探,得知千代在岐阜县的寺庙里做了人家养女。在三明的策划下,在1921年9月,他们去了岐阜。川端康成在相隔一年后与初代再会。川端请朋友陪伴访问了她养父母的家。1921年9月8,他们把千代约到长良川岸边的旅店,川端提出要和她结婚,她同意了,两个人还拍了纪念照。她当时说:“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您能要我,我是幸福的。”从她那里获得了结婚承诺的川端,与朋友一行三人一起访问岩手县的岩谷堂小学,当时千代的亲生父亲在江刺郡岩谷町的小学里当事务员,他们给他看了川端和初代在岐阜所照的相片,并说出了川端想与初代结婚的愿望,得到了初代父亲的许诺,但是在订婚之后不到一个月,为迎接新生活忙着准备房间等的川端,从她那里接到了她不能和川端结婚的绝交信。

就这样,川端康成从“每天早晨醒来,纷纷的喜泪都要打湿枕头”的爱的顶峰,又一次跌进了孤寂的深谷。在青春漫长的趑趄中刚刚萌发的一点点人生的自信连同浓缩全部生命创造的童年的梦,遂化作了永恒的苍白和空寂飘荡在他的心中。在他还没品尝过爱为何物之时,爱就绕过他,遽然远去了;在他还没真正地走人实在生活之前,生活就睥睨着他,把他抛弃了。

二、和尚性侵是川端初恋失败的根本原因?

2014年,川端康成和这位初恋情人往来的11封书信被发现、公开,其中有一封是川端康成未发出的信,其他10封初代给他的信。这封未投寄的信函全文约700字,没有署名日期,也没有信封,因此写信日期不详,但从内容推断,应该是写于1921年10月下旬以后。

从这些信中,可以看到他们在1921年9月上旬一直到11月27日之间的恋爱过程和感情的巨大起伏与变化,这些起伏和变化大致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1.川端康成到岐阜以后的热恋过程。>

最新发现的伊藤初代给川端康成的第一封信,邮戳盖的是“大正10年(1921)9月19日”。川端康成请朋友陪伴他访问了初代养父母的家,把她约到长良川岸边的旅店,川端提出要和她结婚,三个人一起拍了纪念照,这以后川端康成回到了东京,给伊藤初代写了信,而这封信是初代写给他的回信。

初代的第二封写于10月1日,她知道了川端康成10月8日、9日要到名古屋去,因此希望他能顺便到岐阜看她。

川端康成初恋失败的深层秘密

(从左到右)川端、初代及三明永无在岐阜合影。

<2.初代的养父母干涉他们的恋爱。>

川端康成在10月上旬真的又到了岐阜,而在10月13日初代写给川端的信中,透露了养父母对他们恋爱的干涉,在14日晚上所写的信,进一步披露了他们的恋爱受到养父母干涉的事实,信中还提到西方寺的住持、初代的养父青木觉音给川端康成的明信片,其明信片的内容为日文草书,识读十分困难,大致意思可能是说不要老写信来,要娶初代需要明媒正娶,通过相对象等正式方式进行。

<3.川端康成在实现他和初代的爱情时行动的延宕。>

在10月18日的信中,初代告诉川端康成,她仍然“每天以泪洗面”。并告诉离开西方寺的日程大大提前,决心11月1日离开西方寺,并说要和附近住着的一位比她年长的不幸的女性一起到东京去,因此希望川端康成借给她20元钱,只要有了这20元,“就可以离开这个讨厌的地方”。但是川端康成拒绝了借钱给她,这个情节也写进了我们前面所提到过的《南方的火》中,这是川端康成在这段爱情中最关键的“败笔”。

<4.爱的顶峰。>

虽然初代的养父母极力反对他们的爱情,但是这种障碍成了一种反激励,使初代的爱情火焰更加燃烧。她在10月23日给川端康成的信中写道:

你能爱我这样的人,对我来说是真正的幸福,至今为止我也接到过许多人的信,那上面写着爱呀恋呀这些停留在口头上的话,怎样给这样的人回信呢?我不知所措,但我把我托付给了你的心,虽然我是这样的人,但请永远爱如此的我,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信中写“爱”,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爱。

川端康成初恋失败的深层秘密

伊藤初代

<5.音信断绝>

初代的这封信,把川端康成的感情推上了高峰,为了结婚,川端还去找文学前辈菊池宽,想让他为自己写封搞翻译工作的介绍信,以便养家糊口。菊池宽只打听了姑娘的年龄和住所,不加任何评价,也不刨根问底,对川端说:“我最近准备出国—年,我妻子说我出国后,她想回老家去,这期间,我将这房子借给你,你可以和那位女子在这里同居。我已预付了一年的房租,另外每月还给你50元。本来一次给也可以,不过还是由妻子按月寄给你好。从菊池宽那里回来,川端康成高兴得几乎脚不着地地飞跑起来,他觉得的梦幻已经差不多要全部实现了。为了迎接初代的到来,他还买来五个冬天用的坐垫,准备第二天就搬家。

在接到初代10月23日的信后,他在10月27日给初代写了回信,但是一直没有接到回信,因此他又给初代写了一封信,但是这封信一直没有寄出,这就是那封到2014年才被公布于世的信。

在新发现的初代的十封信里,有几封在川端的小说中被稍做文字的修改出现过,但是这封他自己写的未发出的信,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没有出现过。

<6.“非常”发生>

11月8日,当川端康成回到住宿的地方,他看到了初代由岐阜发来的信,邮局的邮戳是1921年11月7日。

信是这样写的:

想念的康成先生:

谢谢您的来信,没能给您回信实在是对不起,我知道你那里一切正常。我现在有事通知你!!!我们虽然已经定下了难以改变的婚约,但我这里发生了非常的事情,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个事情告诉您。现在我这样说,您一定感到不可思议吧?您一定会说,把这个非常的事件告诉我吧!但是对我来说,就是死掉了,也远比把这件事告诉您幸福。我请求您就当我这样的人已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吧!在你给我写回信的时候,我已不在岐阜了。您就想我正在一个未知的地方生活吧!我一生也不能忘记和您的○!请您原谅我。今天我给您的是最后的信,您就是往这个西方寺里发信,我也不在这里了。再见,请我向您道别。

川端康成初恋失败的深层秘密

初代告知川端发生了非常事情的书简。

川端康成初恋失败的深层秘密

初代告知川端发生了非常事情的书简的信封。

川端康成在接到这封信的夜里就乘夜行列车直奔岐阜,初代当时还在那里,但是和一个月见到的初代判若两人,他在《非常》中写道:

道子(初代)现在这个样子,绝不是痛苦了一天半天的结果,最近道子给我写了10封信,她在信上说:这一个月里,每天都在和父母吵架,每天都在哭泣,对我来说,这都是空想的感伤,但是对于道子来说,却是现实的痛苦。现在我正以空想面对现实,这就是我的婚约的客观现实。究竟发生了什么“非常”我无法知道,可是,在与我的婚约和环境之间,她的心似乎被拉碎了。她是难以忍受这样的重荷,才给我写了那绝交的信吗?(2)

正像《南方的火》中用作品中的人物的名称所记载的那样,第二天,水泽(三明永无)也赶到岐阜来声援川端,他带着川端写的表达他对初代的爱的长达20页的信及初代赴京的路费,来到西方寺做说服动员工作,在他的说服下,初代有所回心转意,并决定在来年正月的忙乱的时候从庙里逃出去到川端那里去。

这样,在11月12日给川端的信中,她向川端道歉,并感谢川端给她路费,说她已决定去东京。

但是,在11月25日,初代又给川端写了如下的彻底绝交的信:

康成先生:

感谢您的来信,我读了您的信,不能再相信您的心。您并不爱我,只想用金钱的力量来支配我。看了您的信,使我无法再相信您,而且我恨您。我没有想要美丽的和服。(略)请您忘掉我吧。您的真实想法是,只要我去了东京,以后我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您都不在乎。我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要忘记您,您要恨我那就恨吧,请便。(略)我永远恨您的心。

有关初代和川端绝交的原因,关于初代所说的“非常”究竟是什么?研究界有种种说法,最多的说法是作者在《南方的火》中所表现的那样,也就是发生了“处女疑惑”。川端康成的女婿、养子川端香男里先生在“川端康成与永远的少女”这篇文章中指出:

关于这个“非常”的实体,在收录川端康成的后记文的集子《独影自命》中有所记载,敏锐的研究者们已经指出过。在记有大正十二年“十月二十日”日记这里,写着石浜金作听来的消息---“道子(注:指千代)在岐阜○○遭性侵,自暴自弃,离家出走。”这两个“○”是川端自己在利用自己的日记时故意用的伏字,而在35卷本《川端康成全集》补卷一中,去掉了伏字,清楚地写道:“千代在西方寺遭僧人性侵。”这是因为初代自己把这一事实向近亲说了,因此就这样记录在这里。(3)

三、川端恋爱失败的更深层原因

笔者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不是线型的因果关系,性侵也可能是川端恋爱失败的一个原因,但是这里也可能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日本的丙午迷信。

川端康成有关这段恋爱经历的小说《南方的火》,有如下的段落:

《本朝俚谚》中说:“丙为阳火,午为南方之火”,时雄(川端本人)非常喜欢这句话。人们说火和火重叠会过于激烈,而弓子(初代)就是一个“火姑娘”。“丙午二八少女”--这带着日本古老传说色彩的话,使他所梦见的弓子像美丽的彩虹一样。不仅如此,弓子的命运之星是“四绿”,“四绿”是风流之星,一想到“四绿丙午”,他幼稚的情感就会被煽动得非常炽烈。

--美丽、要强、顽固、喜欢打架、聪明、水性杨花、见异思迁、敏感、锐利、活泼、自由、新鲜,这种性格的姑娘和弓子一样,多生于丙午年,真是不可思议,但时雄确信这是事实。现在时过境迁已经六七年了,时雄还是确信这一点。而且丙午年生的女孩自杀的多,这个问题甚至成了新闻杂志的一个焦点,由此有许多人和他一样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可是,以前他并不觉得这件事是迷信或不可思议,而是有切实的根据,丙午的姑娘,是战争的姑娘,他们是在明治39年生的,所以是日俄战争的姑娘。大多数39年生的姑娘,从38年到39年在母亲的胎内,举国上下的战争和胜利的激烈情感,是他们的胎教。同时,凯旋兵的孩子,多在39年出生,兵士们在满洲和西伯利亚的原野,成了不知明天是死是活的杀人狂,拼死战斗。这些凯旋兵和在国内等得不耐烦的女子疯狂地欢悦结合而怀上的孩子,是丙午姑娘,想到这一点,心里就会被一种说不出来的凄惨所笼罩,她们去杀男人,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弓子也似乎深信因为自己是丙午年生人,所以一生不会有好命运。9月见到她的时候,她像是很绝望地说:

“即使到了东京,我也只能干些风俗色情之类的工作,我是丙午生人嘛!”

接着她又说道:

“‘午’一直在作祟嘛。”她说这话时,那声音里又分明跃动着喜悦,这是和时雄订了婚,而从一直纠缠她的坏命运中跃起的欢喜之声,她在回首不幸的过去,也试图看到自己崭新的光明。(2)

《本朝俚谚》是一部收集了许多汉典和俚谚的辞书类著作,在日本江户时代正德5年(1715)出版,全书9卷,分为5册,作者名为井泽长秀(蟠龙),至今只有错误百出的古本,没有活字本。

《南方的火》中的弓子生于明治39年(1906),也就是丙午年生的女性,从命相来说,午位于南方,丙偏向南方,而且丙午都配属于火,这就是小说的题目的由来。

由于丙午是火上加火,日本德川时代前半期,一般民众相信,每逢丙午年,必有大火灾。但据历史记载,在德川幕府执政的264年间,经逢5次丙午,只有弘化3年(1846)的丙午年江户有过较大火灾,因此丙午年有大火灾之说在当时被人怀疑,而到享保年间(1716-1735),丙午迷信变成了“丙午年生的女子会吃掉丈夫”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是在江户开府后的第3次丙午,也就是1726年(享保11年)的时候,开始逐渐形成的,而在后来的1786(天明6年)、1846(弘化3年)、1906(明治39年),排斥丙午年所生女子的风潮持续了下来,从最能反映世态炎凉的一种打油诗--川柳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如:

“丙午一生在黑暗中渡过。”

“丙午听不见种马的声音。”(“种马”,意为“丈夫”,意思是说他们被丙午女吃掉了)

“丙午女的嫁装从远方送来。”(意为近邻都知道。)

“丙午女是远藤氏的女儿。”(“远藤”在日语里和“缘分远”发音相近)(5)

日野九思在《迷信的解析》一文中指出:

丙午年弘化三年(1846)后的下一个丙午年,是明治39年(1906年)。明治33年(1900),日本全体国民热望的条约改正得以实现(指与欧美各国签订的领事审判权的撤销和一部分关税自主权的恢复),而在明治37、38年的战役中,轻松战胜强大的国家俄国,取得未曾有过的大捷,一跃加入世界一等国的行列,国民教育也渐渐普及,加之国民的自尊心不断提高,因此即使到了丙午年,将丙午年出生的幼儿弄死等反人道的罪恶也较少。乙巳明治38年(1905年),全体国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日俄战争上,几乎没有时间去宣传丙午迷信,堕胎、流产等残害胎儿的现象也几乎没有。可是,到了明治39年出生的丙午女长到了婚龄时期的关东大地震前后,渐渐丙午迷信开始抬头,丙午女容易遭到疏远,很多人遭到无法结婚及被解除婚约的厄运,失恋和厌世自杀的惨事在报纸的第三版屡见不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就是有些幸运一点,结了婚的人,也都是嫁到比自己家庭地位低很多的人家。(6)

日野九思所述,正是的川端康成初恋失败的一个历史背景,从当时的报纸来看,在明治39年(1906),将丙午年出生的幼儿弄死的报道确实较少,但是也不是没有,如《东京朝日新闻》明治39年11月6日报道:

杀死婴儿(水户)

鹿岛郡(茨城县)大谷村国井定吉之妻遥提(音译,42岁)在上月20日,因丙午迷信将分娩之女婴压死。三日被发觉后将其绑缚送官。

而到了丙午年所生女孩长到19岁的大正13年(1924),丙午女自杀的报道骤增,据笔者统计,从大正13年到昭和3年(1928),也就是丙午女到达从19岁(虚岁)至23岁(虚岁)的婚龄时期,仅《东京朝日新闻》所报道的丙午女自杀事件就达14件之多,仅大正13年3月就有4件。

我们从最新发现的伊藤初代的10封信中,最强烈地感觉到的就是她情绪变化的大起大落,这与其说是她性格的原因,不如说整个社会环境在她内心的反映,她会担心自己作为一个丙午女能否成功地走入婚姻,会担心结婚后她会“杀夫弑子”,会担心自己被“始乱终弃”,因此她对恋人的一举一动和每个言辞都高度敏感,每一个令她猜疑的行动和话语,都会引发她过度的情绪上波澜,而周围的人也一定会因为她是丙午女而喋喋不休,摧毁她对幸福的憧憬,断绝她对婚姻的期盼,更有来自川端的朋友的手相预测等,把她的精神钉在“火与火重叠”“凶恶命相”中,把她的思虑集中在“结婚就是不幸”的桎梏中。

而川端本人虽然无限向往和初代结婚,但在心里的深层对丙午女杀夫的俗信又深信不疑,这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在促成和初代结婚这件事上产生行动上的延宕,这也表现在他没及时给初代寄去来东京所必需的路费这件事上。

中国是易学的发源国,但是在中国的易学思想中,并没有日本的这种丙午迷信,日本的丙午迷信,是日本文化的“特产”。

有关川端康成与易学的关系,笔者在2016年5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川端康成与中国易学》中有更全面的论述,可以说,从宏观着眼,易学的“易”与“不易”的思想,贯穿川端文学的始终;从微观着眼,《十六岁的日记》、《山音》、《参加葬礼的名人》、《抒情歌》、《南方的火》等作品,都和易学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笔者甚至惊叹∶他的某些作品竟然利用《易经》的某一卦相构成思想与艺术的深层框架,形成一个神秘的人间生活、深层心理与天道神启之冥和的微型宇宙。

--------------------

(1)川端一直称伊藤初代为“千代”,因为伊藤初代是东北人,在东北发音中“初代”被称为“千代”,而“伊藤初代”这个名字,是在战后才考证出来的。

(2)川端康成《非常》,《川端康成全集》(日文版),第2卷,新潮社,1980年,151页。

(3)川端香男里“川端康成与永远的少女”,《文艺春秋》2014年8月号,123页。

(4)川端康成《南方的火》,《川端康成全集》,(日文版),第2卷,新潮社,1980年,521—522页。

(5)粕谷宏纪,《新编川柳大辞典》(日文版)1995年,东京堂,665页。

(6)日野九思《迷信的解剖》,东洋文化研究会。1934年,286—287页。

(照片由川端康成的女婿、养子川端香男里先生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