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老梁漫话: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老梁漫话: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俄国文学,我喜欢屠格涅夫。看中文版外国文学作品,要看运气。我们跟作品间隔了一道翻译,翻译的文学素养不高,再好作品翻译出来也变了味。好比中午的剩菜,晚上回下锅再吃,终究吃不出原香。屠格涅夫不同,他的作品很早就进入中国,译文经过丰子恺、巴金等几位大家锤炼,基本将他的思想和文风固定下来,总不至于话传话,传着传着就跑了题。国内最了解屠格涅夫的应该是巴金,文风最近却是沈从文。沈从文的冷峻安逸与屠格涅夫的素静客观有相似之处。

老梁漫话: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屠格涅夫干净的文笔一直为人称道,他写景画面总是干净的看不见尘埃,写静让你听不见一声鸟鸣,干净的象一幅素描。毛姆评价屠格涅夫写景:“他之后,世界再无大师。”一切自然景物,经过屠格涅夫的笔,都显得那么梦幻、和谐、纯粹。可用这支干净的笔写人和事,就有些冷,就象他的《初恋》,他的笔干净的没有一丝爱,他只是冷静的写下人的言行,他从不解释!他只保持他的干静诚实,哪怕那个主人翁是“我”。

……

有一天,那个男孩去看她,她坐在椅子上哭泣,一脸泪水。她实然要男孩过来,嘴里挂着阴森惨酷的微笑。她用手摸他的头发;冷不防抓住一把头发又扯又捻:

“好痛,”他忍不住说。

“好痛,是吗?你以为我就不痛吗?”她重复说。……她终于扯断男孩的一绺头发。“我会把你的头发藏在项链挂着的小盒子里挂在身上。”她说,眼晴里蓄满了泪。“这样也许可以稍微安慰你。再见了。”

……

《初恋》里的这一段,屠格涅夫没有分析,他诚实的象个摄影师,他的干净让我们心痛不已。

老梁漫话: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沈从文的文笔同样干净,只是他的笔干净得只剩下爱。他爱这个世界的一切,甚至能原谅“罪与恶”。当年沈从文被自己的学生高青子撩拨的春心萌动想入非非之际,竟然给自已妻子张兆和写了“坦白书”,来分享自己的“矛盾与痛苦”。张兆和接信后大怒,直接回了娘家,从此夫妻是路人。沈从文的本意其实是坦白和道歉,顺便表达下“矛盾的爱意”,张兆和却会错了意。文字有时并不可靠,就算你如屠格涅夫般干静诚实的表述,没有理解说啥也是枉然!有时候,好文章不光要有好翻译,还要有懂你的人。词不达意没关系,不看就是。就怕看了却会错意,那就麻烦了!沈从文至死都不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却不停地道歉,对妻子的不原谅却同样心痛不已……

老梁漫话: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文字遇到有心人才是文学,读懂了才是爱。沈从文生前最后一句话是:“三三,我爱你”。张兆和知道已是晚年,“鬓已星星也”,没有原谅,只说:“从文终究是个善良人!”

老梁漫话: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