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首汽約車CEO魏東:滴滴把市場做low了,擬推高端類順風車業務

隨著滴滴順風車致命案引發的社會聲討的加劇,9月4日,滴滴出行宣佈將於2018年9月8日23點至9月15日凌晨5點期間在中國大陸地區暫停提供深夜23:00~5:00時間段的出租車、快車、優步、優享、拼車、專車、豪華車服務。滴滴還稱將試運營車內全程錄音功能。

滴滴整改之後,未來網約車的低價模式可能遭遇挑戰。過去人們所享受到的移動出行的紅利也可能將不復存在。

滴滴專車的競爭者首汽約車CEO魏東日前在參加第一財經《中國經營者》節目錄制期間提出:“考慮到網約車提供的是駕駛服務,而且具有預約的屬性,消費者是為服務買單,因此網約車的價格理應比出租車高,應該往高端服務裡做。”

滴滴把市場做“Low”了

魏東認為,過去幾年,滴滴利用大量無證經營、成本低廉的“場外車輛”,做低了網約車市場的標準,未來這種局面應被打破。

魏東還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首汽約車即將在未來兩週推出豪華車業務。目前,首汽約車的主力車型為中端商務車,比如日產天籟和豐田凱美瑞。

他介紹稱,首汽約車和滴滴最大的不同是向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比如針對外國人、老人和小孩,通過服務的差異化獲得差異化的回報。

魏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並不認為一個健康發展的網約車市場會有壟斷現象出現。他認為,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從份額來看,之所以出現一家獨大,是因為遊戲的參與者並沒有按照規則出牌。而隨著更多競爭者“進場”,網約車最終會趨於各家均衡發展,迴歸有序競爭的態勢。

目前平臺型公司攜程、地圖公司高德、OEM上汽等新玩家都已開始佈局網約車市場。魏東認為,它們各有優勢,發力點不同,都有發展機會。但誰能持續做強,還要看後續的策略。“滴滴的事情只是一個導火索,網約車發展到現在,是時候應該集全社會的力量去倒逼改革,解決問題了。”魏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和滴滴這個資本造就的龐然大物不同,“正規軍”首汽約車擁有濃厚的國資背景,是國有化企業在互聯網改制大潮下的產物。2015年9月首汽約車上線,其平臺上的車輛全部為政府許可的出租運營車輛,司機持有從業許可證件,無需交份子錢,也無需管油和維修。這也令首汽約車最初的模式做得“偏重”。

2016年起,首汽約車在上海等城市與當地出租車運營商合作,比如上海大眾的網約車平臺大眾出行,以“平臺聯盟”的方式在智慧出行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從而為自己“減負”。目前首汽約車平臺擁有自營車輛近3萬輛,加盟車輛20多萬輛。

期待在同一賽道競爭

“我們經過過去兩年時間的擴張,已經在部分城市毛利持平,預計明年開始能夠整體盈利。”魏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相信如果滴滴迴歸正常賽道,也就是說我們能在同一個規範的賽道里競爭,那絕對是好事。我們並不追求體量超過他們,可以抓住各自的精準市場,”

首汽約車2017年底完成B輪及B+輪總計13億元融資後,估值就已經超過1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民生信託、百度和蔚來資本等。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目前C輪融資正在進行中。

面對滴滴“巨嬰”的不斷長大,魏東認為,企業仍應恪守價值觀。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網約車想要做大規模,並能給社會帶來價值,本身沒有錯,但是應該降低風險。”

他還表示,作為一個新興事物,網約車確實給監管和執法帶來很大的難度,包括對司機、對車輛的管理以及對數據的監管。這也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根據美國CNN的調查顯示,過去四年,美國Uber和Lyft平臺上發生的司機性侵和虐待乘客事件至少分別為103起和18起。全球行業專家呼籲應該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來保證網約車乘客的安全。

“以前順風車沒有監管,現在才開始提出要進行數據監管。”魏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但是滴滴拒絕交出數據,或者交出部分非實時數據,這又增加了監管的難度。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滴滴不交出全量的實時數據的原因可能是擔心平臺上過多私家車被暴露將引來天價的罰單。

“我們的目標是最大化地調動運力,通過App來計算。我們鼓勵上傳全部數據,不保留。數據是取之於民的,應該回饋給人們,用來幫助解決城市交通方案的設計。”魏東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政府手裡掌握最大的數據,比如地鐵的頻次、公交運力等等,這些都是動態實時路況信息,包括所有攝像頭。網約車數據上傳後,有利於政府交通管理的大腦,有利於預判的趨勢,從而實現宏觀調控。”

不過令人詫異的是,就在滴滴無限期下線滴滴順風車業務後,魏東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首汽約車正在考慮推出平臺規範化的類似於順風車的業務平臺。“我們會注意屏蔽掉一些用戶的隱私信息,既管好司機,又保護好司機。”魏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但是我們一定會在確保萬無一失的條件下推出這款產品。如果我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那麼寧可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