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綻放最美風采:記湖南祁東河洲鎮一中女體育教師何中意

何中意,女,出生於1968年9月26日,湖南省祁東縣河洲鎮一中體育教師。1991年畢業於郴州師範專科學校體育系,中學體育一級教師。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河洲鎮一中任教,已有二十七個年頭。

二十七年來,她始終堅守河洲鎮鄉村教學第一線,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恪職篤學,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始終以一個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堪為師表,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盡責敬業,傾注愛心,用自身的形象、言行和實際行動感化影響學生,做老師們的表率。

巾幗綻放最美風采:記湖南祁東河洲鎮一中女體育教師何中意

何中意和學生們在準備上體育課


提高素養,碩果累累

從教二十七年來,何老師擔任體育教學和歷史教學工作,先後擔任班主任、教研組長等職務,獲得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

她熱愛學習,刻苦鑽研,於2003-2006年間繼續學習,2006年7月獲得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語言文學系函授本科學歷。她始終堅持每年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其撰寫的論文《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榮獲國家級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一等獎;論文《玉璞需雕琢,鐵杵磨成針》在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中榮獲祁東縣一等獎、衡陽市教育理論優秀論文一等獎。

二十七年來,她矢志教學改革,求實創新,敢於拼搏,勇於奉獻,團結協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由她主持的研究課題《“體教結合”與體育特長生的訓練管理研究》榮獲國家級研究課題;她製作的課件《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榮獲國家級的體育課件。

同時,由於何老師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在教學工作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每年的初三體育中考中,何老師所教的班級體育平均分都超過縣平均分;她還兼教初中歷史,在初三中考中,她教的班級歷史成績也超過縣平均分。

在課外體育代表隊的訓練中,何老師首先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其次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再根據各個學生特長重點培養和訓練。由於何老師訓練方法得當,她帶領的代表隊參加在祁東縣舉行的各種比賽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巾幗綻放最美風采:記湖南祁東河洲鎮一中女體育教師何中意

何中意在體育教學中


規範自身,樹良好形象

“人格是最高學位”,這是何老師的一個口頭禪,也是她人格的真實寫照。

作為體育學科帶頭人,對其他教師,從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學校老師最信任的教師之一。對前來請教的老師,她出謀劃策,查找資料。而對那些想投機取巧者,她又會毫不客氣地痛斥,“做優秀教師要先學做人,這是我的原則。”

“為了教育教學事業,我願意付出畢生的精力,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在教學工作中,她能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實施辦法》來進行教學和測試。教學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上好每一節課。她能做到課前認真備課,課後認真小結。

在上課的時候做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在遊戲中鍛鍊、在鍛鍊中嬉戲,使學生生動、活潑、有效地完成一節課的訓練內容,使學生掌握了體育基礎知識,培養了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和習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體育、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何老師作為體育科教研組長,平時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何老師擔任初三體育教學工作,深知鄉下教育特別是體育教育,條件差,設施落後,學生要取得成績十分不容易,但鄉下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勢,能吃苦,身體素質普遍較好,她深入研究,總結了一套適合農村初中學生的體育訓練模式,強化訓練,糾正誤差,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在訓練中,大到姿勢,小到動作分解,她都手把手地教,直到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動作規範為止。

相時而教,用愛心詮釋教育真諦

班主任老師博大精深的愛,像陽光一樣可以溫暖學生的心靈,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架起師生情感的橋樑,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009-2012年,何老師擔任初105班的班主任工作,陳俊傑同學是班中品學兼優的學生,由於家庭發生事故,無法籌得上學費用,將要面臨輟學。何老師幾次三番託同學叫他回學校上課都沒有迴音,於是她獨自下鄉上門家訪才得知原因,何老師毫不猶豫地替他墊付生活費等一切費用。第二天她再次上門家訪,將入學報名單拿到陳俊傑同學的手中,並親自接他到學校來。

何老師用她的言行感化學生,使得一位將要輟學的學生重返校園。如今陳俊傑同學也已走進了大學的校園。陳飛同學,父母離異,家庭關係複雜,家庭教育不得法,使得他心理嚴重受傷,並染上了吸菸、喝酒、打群架、泡網吧等不良習慣。對此,何老師沒有放棄不管,沒有諷刺挖苦,而是經常和他進行朋友式的促膝談心,以一顆母愛之心對他噓寒問暖,同時,又讓他為班級、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感悟到自身的價值,循循善誘,愛心感化。終於,這位學生流著淚水發自內心地說:“老師,您真好!”

何中意老師是河洲鎮一中這所鄉村中學教師隊伍中的佼佼者,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了可親的教師形象。在平凡的崗位上,幹著不平凡的事業,幾十年如一日。她用愛心溫暖著學生的心田,引導他們不斷進取,為學校體育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記者 李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