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誕生了世界級的網際網路公司,而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沒有?

震禮


答案會讓很多人跌破眼鏡的。

早就這麼一句話,互聯網誕生於美國,興盛於中國。而我的答案是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必然屬於中國。這是為什麼?我給幾點答案。

第一、1840年以來,中國人有著別人不具備的渴望,就是學習和追趕的渴望。這方面西方國家,包括日本都是沒有的。這是強者必然會出現的懈怠心態。西方雖然誕生了互聯網,但它們的後勁,明顯不如中國強勁。

第二、中國人其實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優秀人種,但中國文化有致命缺陷就是改造世界的激情很低。但是商業利益是中國人發奮最好的春藥。一旦看到商業利益,世界上沒有幾個民族能抵擋住中國的發展。

第三、中國是從一窮二白直接跳入IT時代的,例如我們很多人只是使用過一兩年傳呼機就進入手機時代,大部分人接觸電腦直接就是微軟視窗時代。這種跳躍進入使得沒有疲倦期,如果每個時代你都平穩經歷,那激情和渴望會降低很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網絡粘著度那麼高的原因之一。因為一是激情還在,二是別國除了網絡還有別的流行文化、生活方式可以粘著,而我們真的就是網絡為最大。這種高粘著度,使得發展互聯網經濟就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利益。就是說,我們別的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反而成就了互聯網經濟。

第四、早期那一批人的開拓和突破。今天的互聯網經濟其實與馬雲的網絡支付成功有很大關係,這個突破使得互聯網經濟爆炸式增長。第二方面就是社交媒體微博的出現,這樣就把全社會都整和起來。過去論壇時代大家都是無頭蒼蠅,很分散。這種互聯網信用的突破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中國互聯網一直被說成是一個內網,這個內網排斥拒絕了外面的強勢企業進入。這就給我們自己的企業發展、創新贏得了時間和機會。如果發展不設防,那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可能會佔據半壁江山以上,這樣本土企業發展的機會就會被壓縮。中國成功的一點與之有很大關係。微博、微信這類社交軟件和媒體更是如此。

所以最關鍵的兩點,一是封閉的內網使得獲得了時間和機會,二是巨大的人口優勢、網民數量,使得這個內網之下並不寂寞。微博在熱鬧時,凌晨三點刷新率都是非常高的,看過的想再看到,無轉發很難再找到。

這些多方面的因素,一比對,你發現只有中國具備。


國病


中國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崛起有內外和外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

信息時代,人口的價值被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隨便做個應用都有幾百萬幾千萬的用戶,規模經濟很容易發揮作用。

比較俄羅斯和歐洲,我們的巨大人口優勢釋放了紅利,所有創業者都是受益者。

此外,中國文化統一,十幾億人口用一種文字和語言,這是互聯網發展中最大的平臺化基礎,因此有了阿里巴巴和騰訊。

只是人口多,文字文化統一,那麼日本也不差,但日本老齡化嚴重,互聯網革新動力不足,加上發達國家的節奏,還正趕上了失去了二十年經濟衰退,互聯網經濟也沒能大起步。

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崛起還需要很多外部條件,比如通信業務發展!中國自從通信業改革以後,大踏步追上了世界發達國家,移動通信更是彎道超車,如今流量資費大幅降低,網速大幅提升,且網絡覆蓋在大國中全球最好,為互聯網公司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這方面,印度雖然也人口多年輕化,還是英語國家,但基礎設施不行,與中國差距很大。

即便說中國互聯網很多山寨,那也是需要人才與技術儲備的,不是誰都可以做到。

中國三十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世界工廠的製造業地位,功不可沒,阿里巴巴誕生成長在民營製造業經濟最活躍的浙江不是偶然。

由此可見,中國互聯網的崛起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抓住了歷史機遇。


馬繼華



這個問題不太好,儘管中國有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但並非真正世界級的,大部分只是規模大而已。

當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公司,根據目前市值,世界前十大互聯網公司均來自中美,沒有第三國的身影。

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在移動互聯網時期就成了巨大的人口紅利,所以一款手機應用在中國動輒幾千萬或者上億的用戶,這在其他國家根本不可能。

現在,中國經濟在快速轉型,這在移動互聯網時期表現出了巨大發展機遇,所以在經濟社會的很多方面湧現出了很多科技創新公司,比如支付寶、微信、美團、滴滴、頭條等。

另外,中國對移動互聯網發展高度重視,把信息化視為千年發展機遇,所以在政策、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和扶持,比如中國的移動通信網絡,不僅速度快,覆蓋廣,而且費用還低。

最想說的是,我們要清醒認識到,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更多的是用戶規模優勢,多集中在生活服務等領域,在原始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和美國還有較大差距。


震長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1969年10月29晚上10點30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本科生查理與斯坦福研究所的比爾建立了第一個ARPANET鏈路。二者相距560公里,實現了分組交換網絡的遠程通訊,標誌著世界互聯網的誕生。

1983年,美國國防部研製出了現在通用的網絡TCP/IP協議,互聯網因此開始流行起來,Internet誕生。

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國際專線(64K)接入了國際互聯網,中國互聯網誕生了。1997年,中國三家互聯網公司誕生,網易、搜狐、新浪(當時稱四通利方)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時代。

回顧整個世界互聯網的發展史,可以說在起步之初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巨大。相信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想到中國的互聯網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和美國分庭抗禮,中國的BATJ悉數上榜。

前些年,德國互聯網公司Rocket Internet 上市的時候,官網上有一句話:“做美國和中國之外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而同樣是發達國家的歐洲,可以說在信息時代擁有天然的優勢,而發展卻大大不如中國,為什麼中國誕生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

1)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對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基礎。我國從過去的有線互聯網過去,發展到現現在的無線、移動互聯網,都源於國家對光纜、移動基站的建設。為何互聯網企業代表多次建議國家能投入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從用戶的角度考慮,更多的也是出於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2)市場因素。市場是支撐整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世界之最。網民體量的巨大,為互聯網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深度,單以這種流量轉化成收益,就可以日進斗金,是整個市場支撐了世界級互聯網公司的誕生。

3)互聯網的工具性。為何早些年前國外的互聯網巨頭入駐中國會失敗,在個人看來,這與互聯網自身有關。就互聯網而言,它只是一種工具,工具講究的就是實用,不會產生比如買名車會顯得有面子這種類似的感覺。互聯網的價值僅僅體現為使用價值方面,不會品牌溢價,在中國沒有人覺得用FACEBOOK比微信好,道理就是如此。

中國本土的企業更懂中國國情,也更容易成功,這可以歸結為企業自身的因素。此外,中國市場的創業環境也支撐互聯網企業的發展。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都沒有出現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

韓國人口數量有限,網絡消費深度不夠,難以支撐巨頭企業的成長。

印度這個國家剛實現村村通電,人民收入水平有限,互聯網企業市場需求不足。

俄羅斯本身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總量連日本、韓國都比不上,更別說支撐互聯網巨頭企業了。

日本算是一個能夠支撐互聯網巨頭的國家了,但由於日本專注於製造業,這個國家因循守舊,比較佛系,缺乏滋生互聯網巨頭的土壤。

雖然中國互聯網企業從市值上來說是世界級的,但中國互聯網巨頭主要的陣地都在國內,擴展國外市場仍然壓力重重。相較於谷歌、亞馬遜、FaceBook這樣的巨頭,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每日經濟新聞


這個問題有些夜郎自大了。舉一個例子,著名的社交媒體軟件Telegram,就是一家俄羅斯企業。國內很多人沒有用過Telegram,不代表它不是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Telegram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快最安全的聊天軟件,用戶數量突破2億並且還在持續增長。從這幾個評價來看,還有人敢狂妄得否認Telegram不是世界級互聯網公司嗎?



Telegram可不是單純搞社交軟件的互聯網公司,如今T的elegram無論是在社交軟件圈還是幣圈都是一個傳奇,2018年其ICO項目傳出已融資17億美元,成功登上ICO老大寶座。


這幾年中國確實出現了一隊的世界級互聯網公司,百度、騰訊和阿里這三巨頭自然就不說了,身後的第二梯隊小米等也在大跨步進入世界互聯網舞臺的中央位置。類似樓主所提的這種問題其實經常見於中國的業內人士討論。


很多國內的互聯網從業人員經常聲稱世界互聯網市場就是中國和美國平分天下。但不客氣的說,這種自吹的提法有點過於yy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當今世界互聯網行業依然是美國一家獨大,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本質上不過是美國技術的應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依然在很多地方受制於美國。


需要未雨綢繆的是,隨著中國越來越開放的經濟政策,一旦美國的互聯網企業們獲准進入了中國市場,中國這些所謂互聯網企業能競爭過人家嗎?某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做了多少惡,一旦外企進入,他的市場份額下滑,還能有今天這麼風光嗎?


少吹一些牛皮,多做一些創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巨擎路還很遠。


李明波論中東


中國確實誕生了很多互聯網巨頭,全球市值最高的10個互聯網公司,有4個是中國的(BATJ),有6個是美國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規模巨大的市場,人口優勢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網民規模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互聯網模式不斷創新、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務線上化步伐加快,成為網民規模增長推動力。並且手機網民佔比達97.5%,以手機為中心的智能設備,成為萬物互聯的基礎,車聯網、智能家電也在促進住行體驗升級。如此龐大的網民用戶,只要互聯網公司產品做得好,很容易被大眾接受實現用戶市場流量轉化。

2、改革開放,推動技術創新

1992年改革開放後,國內的投資環境顯著改善,經濟迅速發展,大量國際資本湧入國內,對互聯網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同時人們的思想上也迎來了鉅變,接受新鮮事物,互聯網的新興業態不斷湧現,一場持久的技術革命已經拉開序幕。

3、創業環境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鼓勵下,我國民眾創業意願很強烈,很多本土風險投資人大量湧現,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創業投資聚集地。在這樣的環境下基本免除了很多創業者的後顧之憂,在我國互聯網行業中,很多新移動應用的普及速度非常快,有的應用甚至在一夜之間就火爆大江南北,並且大部分用戶敢於去嘗新,只要你有好的創意和出色的能力,創業成功的幾率還是非常大的。


天方燕談


去年11月在採訪一家IT公司的負責人時,我問了一個類似的問題,得到的答覆是:中國市場的多元性和複雜性是中國互聯網產品很大的一個市場優勢。

怎麼講?就是中國的很多互聯網產品經受住國內大市場的優勝劣汰後,再拿到國際市場上,除了需要適應當地的一些法規和宗教規定外,在用戶個體的訴求上,基本能夠做到有求必應,甚至是能超出有求必應的狀態

,滿足了對方用戶很多他們沒有想到的訴求,起到了引領用戶需求的效果。

這種優勢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他們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是中國正在經歷的、或者剛剛經歷的。所以一投放到這些經濟體的市場中,適應性非常強。

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原因是中國在智能手機普及上的“彎道超車”,中國的電腦和非智能手機普及要比發達國家慢得多,與此同時,信用卡消費的普及度也相對沒那麼高,而諸如微信、支付寶等具有時代引領性的互聯網產品和公司剛好趕上了智能手機在中國快速普及的進程,讓這些產品在經受過十幾億用戶的使用實踐後具備很強的優勢。

此外,中國實力和影響力的快速提升,以及經濟的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是這種現象出現背後的根本支撐。

不過,中國互聯網公司走向世界頂級或者中國更多的互聯網公司走向世界,現在制約的因素也有很多。在涵叔看來,

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兩個,一個語言的制約,中文在世界範圍內還不夠普及,而很多互聯網產品是著眼於中文使用者設計的;另外就是人民幣的國際結算還有很大的障礙。如果在中文的普及和人民幣國際結算上能有發展的質變,中國互聯網公司乃至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之路會順利得多,中國企業也才真正能走到世界頂峰。


涵一


這個問題非常有價值,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我們把它分成兩個部分來進行分析。

第一個部分是,中國為什麼能夠誕生世界級互聯網公司?

首先,這個定義不是很準確,中國本質上還沒有世界級互聯網公司誕生。包括騰訊、百度、阿里,其實都是在中國市場領先,全球化上,還有很大的差距,只有阿里目前在全球化上有一定競爭力。

百度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平臺,騰訊的QQ與微信社交平臺,也是在中國流行,海外市場其實被美國公司佔據。

阿里的電商國際化比較超前以前,包括阿里的支付寶國際化也比較靠前。而華為、小米,目前還是算是硬件公司,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

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包括市值、資本市場等,也可以說,中國擁有世界級互聯網公司。因為包括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都是在境外上市,而且市值都很高。尤其是騰訊與阿里,一個在香港上市,一個在美國上市,市值都進入世界十強。

他們市值這麼高,主要是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也就是中國巨大的互聯網人口,成就了他們的國際地位。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佈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這麼龐大的互聯網人口,帶來的行業紅利,是無法想象的。

這是中國成就世界級互聯網公司最基礎的要素。

但僅有人口紅利還是不夠的。因為印度總人口目前與中國差不多,互聯網人口也不少,2017年印度互聯網人口超過4.5億,這也是非常驚人的。

國家政策扶持。

我們國家對信息社會非常重視,包括對企業的寬鬆監管,對網絡的不遺餘力建設,都極大推動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所以能夠成就這是國家政策扶持的

中國在技術上的模仿與創新。

中國很多互聯網公司,起步都是從引進、模仿開始,從早期的三大門戶網站,到後來的騰訊、阿里。然後在發展過程中,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得到中過本土基礎設施、政策扶持,以及技術上的創新。比如百度起步核心就是中文搜索;阿里的騰飛與中國完善的交通網絡直接相關等。

中國基礎設施完備。

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目前是全球先進行列。

然後還有一點是,中國統一的文化、文字,給中國互聯網公司帶來巨大便利。因為統一的文化有助於網友在一個頻道上發聲,互聯網公司推廣的難度降低,成本下降,有利於他們快速成長、發展。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不但大中華地區流行,在很多海外華人聚集區,漢字也很流行。

最後是中國人的創業精神。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的創業精神得到進一步釋放,諸多年輕才俊將創業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選擇,而在傳統領域的創業,已經被瓜分殆盡,不管市場還是技術,都已經極大飽和。只有互聯網這個新興領域,給年輕人帶來巨大的實現夢想的機會,年輕人的激情,極大的推動力中國互聯網事業的發展。

可以說,中國成就世界級互聯網企業,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作用。

現在再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沒有同樣的世界級互聯網公司?

日本人口基礎不少,但在互聯網上,創新不足,這與日本人口老齡化直接相關。互聯網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需要有年輕人的激情與創造力,但日本人口老年化最嚴重,在面對互聯網這種創新性虛擬經濟,日本動力不足。

韓國主要是本國人口基數太少,而韓國的主要發展方向還是在技術、實業上。這樣從高級人才角度來說,市場基礎不夠,專注於互聯網店人才不足,這個產業就很難成就世界級影響。

俄羅斯又是另一個狀況。

俄羅斯是能源國家,地廣人不少。但賣資源能夠發財,誰願意在互聯網這種行業裡辛苦折騰?於是最頂級的人才都投身與能源行業,在互聯網上的投入就非常有限。而且,俄羅斯地域太廣,如果要建設完善的互聯網網絡,成本太高,這樣只能慢慢發展。等整個網絡建設完成,機會已經失去了。

印度其實有機會,印度軟件也發達,又是英語國家,互聯網人口也多,現在估計接近5億。但印度在互聯網行業,先機失去。因為印度階層分佈太明顯,基礎設施不如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也不如中國。


波士財經


中國15億人口,佔據世界1/5,26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以中國菜誕生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



一、中國的巨大人口數量是互聯網的發展基礎

中國擁有世界1/5的人口,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人口是最大的資源,所以所有人口眾多的城市都是擁有巨大的互聯網前景,比如韓國,日本,臺灣,香港,泰國,新加坡這種人口稀少的國家或城市根本不可能發展出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

而美國為什麼會誕生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是因為英語是世界第一大的工作用語,美國互聯網公司從誕生之初就是服務全球的互聯網用戶的,而不是美國本土用戶,這樣的用戶量無疑是比中國這樣單一國家用戶更大的。



二、中國市場經濟超前,已經開放26年

中國從1992年開始改革開放,此後經濟迅速發展,改革開放帶來的是社會經濟,投資人等迅速湧入,中國慢慢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讓資本和互聯網創業前所未有的發達。而印度則仍然處於改革的初期。



三、中國對內的監管相對寬鬆,且有效阻隔了國際互聯網公司

中國監管主要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塊,所以Facebook 和Instagram目前仍然不能入華,這對國內互聯網來說一定程度是保護,讓國內互聯網在發展之初有一個相對國內競爭的土壤,所以孵化出來的都是國內互聯網公司。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監管又比俄羅斯更加寬鬆。俄羅斯並不是沒有誕生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比如電報telegram就是誕生於俄羅斯但受不了俄羅斯的監管最終整體遷移至美國發展。


毛琳Michael


1、規模化人口是一個因素

從人口這個角度來講,中國擁有目前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所以人口規模上,中國理應出現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

2、在創新擴散後,規模化才得以體現

如果深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驅動國家強盛的因素,最主要的有兩個:一個是人口規模,另一個就是技術創新。

而這兩個因素會在不同的條件下,輪流引領著整個世界的發展進程。當技術擴散以後,大家的技術基本雷同。那麼規模的優勢,就將體現出來。而當新技術剛剛研發出來的時候,則技術創新因素引領全球的發展趨勢。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近幾百年的大國崛起歷程中。我們就會發現,剛開始由彈丸之地荷蘭開啟了創新之路。然後由規模稍微大一點的英國引領。緊接著在二戰之後,世界的霸主分別是人口規模達到上億規模的蘇聯和美國共同引領。

隨著引領世界潮流的超級大國,人口規模越來越大。我們會發現,原先大國優勢逐漸從規模優勢變成技術創新優勢。

3、引進創新,開啟規模化之路

以出版業為例,當美國出版業還沒有興起的時候,美國書商們以盜版英國圖書為主要發展方式。這和中國互聯網,早期以引進美國互聯網模式發展一樣。早期的中國互聯網創新,其實就是快速引進美國先進模式的代名詞。

一個簡單的動作——引進先進模式,可以產生兩個效果,第一是造成創新技術的擴散與趨同,使得中國的規模化優勢得以體現。第二,由於規模化優勢的體現,把和中國技術水平相同,而規模不如中國的其他國家排除在外。比如日本,俄羅斯等。

4、印度等無有效人口規模,但未來依然有機會

但同樣的巨大人口,為什麼不能使印度也出現很多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當然,我們必須要承認印度的軟件行業也非常發達。也存在技術創新的潛在因素。如果我們進一步考慮,會發現,印度不存在巨大的互聯網,雖然有很多原因,使之不具備中國互聯網公司崛起的內外條件。但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在於,印度沒有有效的規模化人口。就像印度人,沒有有效的大規模接入世界分工體系一樣(畢竟印度只有少數軟件行業的人才,在世界上被歎為觀止)。

而印度大部分家庭是買不起電腦的,更無從談到上網。不過這個趨勢在未來可能會得到扭轉。因為很多中國手機公司正準備在印度發展,而隨著印度使用無線互聯網人口的增加,很可能在印度會誕生下一代世界級互聯網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