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可以聯合起來建立「歐盟」,爲什麼亞洲國家不能建立「亞盟」?

微風142567227


簡單說來,之所以歐洲會出現歐盟,而亞洲沒有出現亞盟這樣的組織,靜夜史是因為歐盟有著完全不同的幾大區域特色:

1、西歐國家勢均力敵

我們常說的歐盟,並不是指所有歐洲國家,比如俄羅斯、白羅斯、土耳其等國家就不是歐洲成員國。

而在西歐國家中,成員國相對而言勢均力敵,沒有過分突出的強國。雖然英國和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但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這兩個大國,尤其是英國徹底掉出了一流強國的序列。

從傳統的世界大國泯然眾人矣,所以就不得不放下身段和之前看都不看一眼的窮鄰居們組團。


在歐洲的歷史上,比英法早的超級大國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都已經成為歷史,所以可以不予考慮;而德國等相對年輕的國家雖然實力很強,但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以及戰後極其嚴厲的懲罰,也徹底失去了重新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可能。

所有這些,加上那些從來沒有崛起的小國家,共同構成了歐盟國家攜手的政治基礎。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經過數百年的快速發展,歐盟成員國普遍經濟發達。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歐盟成員國形成的經濟基礎。


而亞洲國家,由於歷史長短不一,發展軌跡千差萬別,特別是有很多國家長時間被歐美殖民者殖民,帶有嚴重的殖民地烙印,很多國家比如韓日還受到美國的控制,失去了政治的自主性。

所以亞洲國家,沒有在一個區域內形成聯盟性質的國際組織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在這裡需要提出的是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日本提出“脫亞入歐”,擺明了不想和亞洲鄰居玩。歷史上,亞洲國家也相互瞧不上,特別是長期領先世界的我國。對於亞洲國家而言,不過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所以,亞洲不具備形成亞盟的條件!


2、特殊的外在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政治的格局,特別是西歐國家。

二戰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世界影響力如日中天。而同時,浴火重生的蘇聯也一躍成為和美國相匹敵的超級大國。於是,兩極格局開始形成!

這個時候,西歐國家就非常尷尬了。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摧殘,西歐各國無論是英國、法國還是德國,都奄奄一息。他們發現,自己根本就無力和美蘇兩極中的任何一方叫板。

此時蘇聯的鋼鐵洪流,可以將任何一個西歐國家輾成渣渣。而美國為了對抗共產主義,推行“馬歇爾計劃”大力扶持西歐發展,同時美國還發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軍事實力控制西歐國家。


這時的西歐,想要對抗蘇聯,擺脫美國,就只能走聯合之路!之前的英德法德世仇算什麼,安全才是硬道理。

所以,從法德煤鋼聯營開始,到1993年,歐盟終於成型!

相比之下,亞洲的局勢更為複雜,因為亞洲受到的,除了美蘇的壓力,還有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這決定了亞洲地區註定不會太平。

再加上有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區域攪屎棍的角色,地區不穩定因素更多。而且最主要的是,亞洲國家的實力太不均衡,我國的發展在周邊國家看來是巨大的威脅,這種沒有互信的基礎使之無法組成區域聯盟。


3、歐洲國家區域小,宗教單一

不管是天主教、新教還是東正教,都屬於基督教,在宗教和文化認同上,歐洲有這樣的基礎。這是因為歐洲區域面積小。

而亞洲的面積是歐洲四倍,隨便一個區域比如東亞都是西歐國家的兩倍還多。

而且,亞洲地區宗教複雜,除了佛教、伊斯蘭教等世界性宗教,還有印度教等影響巨大的宗教,這讓亞洲國家在宗教和文化認同上不具備形成聯盟的基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歐盟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產物,其促進了歐洲的經濟發展,現了歐洲的和平與繁榮。這是一種大趨勢,雖有波折但是不可阻擋。歐盟也是世界區域一體化程度最高,經濟實力最強,影響力最廣的一體化組織。歐盟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歐洲的大融合,從根本上消除歐洲民族國家之間的邊界,變成一個統一的歐洲合眾國。

(歐亞)

亞洲有區域一體化組織麼?

其實亞洲的區域一體化進程二戰結束之後,不長時間就已經出現,程度雖然不比歐洲,但是相對比於其他地區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水平要高。只不過亞洲的一體化不是整個亞洲,而是部分地區。亞洲最為成功的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跟歐盟類似,東盟是以地區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並依託東盟平臺建立起了一系列外部合作機制,擴大地區影響力。除了東盟以外亞洲地區還有相關區域合作組織,比如主要涵蓋亞洲阿拉伯國家的阿拉伯國家聯盟、海灣地區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以及很多年前設想的“東亞共同體”。

(東南亞國家聯盟)

既然歐洲可以通過區域一體化實現整個歐洲的和平與繁榮,那麼為什麼亞洲卻不行呢?

亞洲之所以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一體化組織,其根本原因就相對比歐洲而言,亞洲的範圍太大了。範圍大就意味著,人員之間來往和交流受到限制,並不是十分緊密,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圈子。亞洲的區域之間宗教和文化迥異,這也就導致了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亞洲認同,不但如此亞洲地區的文化普遍不具有包容性,即便是相同文化圈範圍內的國家,彼此也無法形成統一的共識,相互猜忌的現象一直存在。這是由於亞洲文化都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下的產物,而不是商業文明和海洋文明,人與人之間缺乏互信,民族與民族之間更多的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近代現代民族國家都是,封建帝國受西方殖民主義衝擊,解體後的產物。再試圖將所有國家都聚合在一塊幾乎是不可能的。

(1833年的亞洲)

結語

歐盟其實也歐洲國家共同文化認同為前提下的產物,儘管歷史上同樣紛爭不斷,但是歐洲文化包容性明顯要強於亞洲。足夠的包容也就更能夠建立互信,結成同盟也就成為可能。歐盟的基石就是自由包容,這也是為什麼難民要往歐洲跑,而不是湧向亞州其他富裕地區的原因。歐洲富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富的同時還願意收留。不過現在受難民的影響,歐洲的右翼民粹、民族主義者抬頭,他們正在腐蝕這歐盟的基石。

(歐盟的困境)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道理很簡單,主要有政治制度、安全防禦、文化基因、宗教信仰、普世價值觀等幾方面制約因素:

首先,從政治制度上來看。

歐洲幾乎清一色的資本主義制度,這就為彼此之間的聯合打下了共同的制度基礎,不存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對立與鬥爭;

其次,從集體安全角度來說。自戰後以來,歐洲面臨著前總統及華約的共同威脅,由於二戰讓整個歐洲處於滿目瘡痍的重建恢復階段。根本無力單獨應對來自於外部勢力的威脅。因此,聯合起來共同開展協作防禦是必須的;

第三,從文化及宗教信仰來說。除俄羅斯以外的歐洲大都信仰天主教或者基督教。這是它們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宗教信仰基礎,說白了“上帝”的意志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第四,從經濟發展來說。戰後以來歐洲基本上都是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幫助下,實現經濟復甦的。但也因此受到了美國經濟的制約,同時也唯美國馬首是瞻成了“矮子”。後來歐洲逐漸意識到團結起來共同發展經濟的重要性,單獨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不能抗衡,但是整個歐洲聯合就是世界一大經濟體,另外,都實行市場經濟也是共同基礎;


第五,從普世價值觀來說。歐洲各國基本都是以“民主自由”作為“政治正確”的行動準則。具有共同聯盟的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

第六,從歷史上來說。歐洲的歷史基本上就是羅馬的歷史,一脈相承。沒有太多的個性。

總之,歐洲的聯合也是從歐共體再到歐盟一步步地實現。而亞洲歷史情況複雜,文化及宗教信仰各有不同,另外意識形態等都不具備聯合基礎。


東震木


歐洲小國在二戰之後都十分脆弱的情況下建立了歐盟組織,以加強國家之間的全方位合作,並且歐洲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宗教都相對差異化較小,但在北約的壓迫下發展緩慢分歧不斷被擴大化;亞洲地區國家之間文化差異明顯,並且國土面積大國眾多,很難形成統一高密度聯合體,無法滿足所有國家的利益。

歐盟有其成立的必要性和客觀條件,而亞洲就建立不起來相應的組織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歐盟成員國實力差距不大,可以說是勢均力敵。雖然英、法、德國曾都盛極一時,但是在歷史的發展軌跡中逐漸趨於力量平衡,這就使歐盟有了可形成組織的政治基礎。而亞洲國家,由於歷史長短不一,發展軌跡千差萬別,特別是有很多國家長時間淪為了歐美的殖民地,失去了政治自由。再加上亞洲各國之間的實力不平等,所以原本就沒有可以形成統一組織的基礎。

其次,歐洲幾乎都是資本主義制度,這就為彼此之間的聯合打下了共同的制度基礎,不存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對立與鬥爭。

第三,歐洲宗教相對單一,無論是天主教、新教還是東正教,都屬於基督教,所以歐洲有著很強的宗教文化認同感,而且歐洲面積小,凝聚力強。但是亞洲宗教文化相對更加複雜,而且地域跨度大,凝聚力不強。再加上,歐洲自戰後以來,元氣大傷,長期處在一個恢復期,所以勢單力薄就無法抵抗來自外部的威脅,因此就形成了很強的集體安全意識。

而亞洲局勢相比之下就複雜的多,亞洲既有美國的壓迫,還有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這決定了亞洲地區註定不會太平。再加上有日本、印度等這些不穩定因素,就更加讓亞洲內部形不成團結一致的目標和力量。沒有相互信任的基礎,也就沒有形成聯盟的基礎。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有小日本和韓國棒子也不能“萌”在一起!還有印度阿三,再加上印尼狗,有他們在,亞洲能安定下來就不錯了!


品味致尚


類似效果歷史倒是有過,當時中國憑藉軟硬實力,四海皆服各取所需,我有面子你有裡子,大家相安無事,這就已經很不錯了。像歐盟別想了,亞洲現在沒有強勢文化經濟圈的凝聚,同床異夢,各過各的小日子吧。。


漫無止境者


沒有可比性,歐盟有獨特性,第一歐盟所在區域各國文化相近,氣候相似,飲食文化相似,價值觀相似。第二,地域跨度小,歐盟總面積僅比中國大一點,多是小國甚至袖珍國,這和小國有什麼關係嗎?很簡單,因為領土小條件少,很難自給自足,對外倚存度會比較高,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地大物博,自成體系,哪怕閉關鎖國也能過日子。小國資源不全,相對對外交流會更頻繁,袖珍國就更不用說了,理個髮都可能出國。這有利文化交融。第三,該地區人口緻密,經濟發達,發展層度相差不大。回頭看亞洲,地域遼闊,民族文化差異巨大,各成體系,受限地理因素影響大,交流比較少,價值觀迥異,人口分佈和社會發展程度差異巨大,這種情況是沒辦法政治經濟上強行糅合的。


惜雪LJM153365363


明顯你想問的和你問得不一致 不是不能 跟能不能沒關係 而是有沒有必要 還有就是你所謂的亞盟也可能用其它稱呼代替了


獨自聽風


題主出的題目不正確。亞盟早就有了,這就是東盟,算起來比歐盟建立時間還早一些。東盟只是10個國家,論規模要比歐盟小多了,但歐洲的國家也不是全部都加入了歐盟的。

東盟的發展和壯大,無法和歐盟相提並論的,以建立至今,也就是東南亞十個國家,在國際上可以說是無足輕重的,其世界舞臺的話語權和經濟實力和影響力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歐盟卻覆蓋了整個西,南,北歐以及部分東歐乃至少數亞洲國家,除了世界舞臺的話語權份量重,其經濟實力和影響力在世界上也是舉足輕重的。正因為如此,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沒有亞盟。

亞盟之所以無法擴大,除了沒有話語權和經濟實力及影響力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亞洲沒有能團結和引領亞洲的國家。儘管有中國和日本,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兩個國家不可能聯合起來,那樣引領亞洲國家走向繁榮,所以東盟只好自己玩。

而歐洲有德國和法國(以前還有英國),這兩國能作為核心相互合作,可以放棄一部份本國的利益來團結歐洲各國(英國就是因為放棄的利益太多,所以退出的),讓歐洲有一股凝聚力,因此歐盟得到發展和壯大。另外德國法國的經濟的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份量,也是歐盟能快速發展的另一個原因。


糊塗比清醒好


本來是可以的,可是由於日本的政治出身很爛加上韓朝的軍事對峙,再有以色列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領土爭端導致中東地區戰火不斷,再有印巴之間也存在領土爭端,緬甸又有國際毒品黃金三角洲的難題,所以問題彙集起來,亞洲不可能成立亞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