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對孩子的 心理傷害極大

父母吵架,孩子心理傷害極大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 心理傷害極大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有過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的經歷嗎?當你們爭吵得面紅耳赤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孩子此刻的表情呢?當孩子戰戰兢兢地告訴你們不要吵架時你們有沒有意識到他已經忍無可忍了呢?每一個孩子都希望有一個溫暖而沒有硝煙的家,家裡有疼他愛他的爸爸媽媽,父母吵架其實孩子很害怕,在我們得到發洩的時候,可曾想過兒童心理問題有多大?

每個家庭都希望能夠生活如意、美滿,特別是孩子出生後,父母都希望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幸福的家庭氛圍。但是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不如意的事情,育兒問題、工作問題、感情問題、生活問題總是時不時的考驗著每個人,遇到矛盾,夫妻偶爾吵架可以說是正常的事情,而從孩子的眼裡是怎樣看待父母吵架呢?

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多名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差,期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吵架”。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大人之間說些什麼,孩子不會在乎,是無所謂的。其實,不管多小的孩子,他總能從父母的表情、語言、神態中感受發生的事情,並將眼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起手來,對孩子的心理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1、給孩子提供了不良的榜樣,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意識,父母之間解決問題的方式是通過吵架甚至是打架解決的,孩子們會誤以為吵架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也將會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父母吵架的神態、語言,他們有可能都會派上用場。將會影響孩子在生活、學習中的人際交際能力。

2、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的自信、安全感與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分不開。經常看到電視、電影中父母吵架時 ,孩子被嚇得瑟瑟發抖,躲在角落裡偷偷哭泣的場景。自己最親密的兩個人爭鋒相對,孩子會感到自己認為最安全的避風港也不復存在了,內心的恐懼、悲傷、無助油然而生。

3、如若孩子鼓起勇氣勸說父母卻無濟於事,他們就會覺得沮喪、無助、不受重視,甚至會開始悲觀的認為活著沒有意義。

父母吵架的時候兒童心理其實是非常害怕的,他們也只有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才會以阻止的行為向父母反抗,可如果他們的反抗無濟於事反而還招惹了家長的一頓臭罵,累積在他們心裡的那些壓抑和鬱悶就會爆發,當兒童感到沮喪、無助、不受重視時,接踵而至的就有可能是絕望,他們會悲觀的認為活著毫無意義,甚至天真的以為只有自殺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才能讓他們不再爭吵。

4、使孩子的情緒、性格、行為出現問題。長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除了攻擊性顯著增強以外,孩子的情緒、性格發展都會出現扭曲,變得感情冷漠,對他人缺乏信任,為人刻薄,愛挑剔,脾氣暴躁,或者性格內向,壓抑,容易退縮,對外界事物喪失興趣。這樣長大的孩子,容易走入歧途。

兒童心理其實真的很脆弱,問題一旦出現他們根本就承受不住,想必每一位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那麼就讓我們為了孩子,少一些爭吵,多一份諒解,用愛為孩子也為自己建立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另外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有些創傷終身難以癒合。生活在父母經常吵架、打架的環境裡,孩子會受到怎樣不良的影響呢?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 心理傷害極大

嬰兒期

嬰兒出生第一天就有聽覺反應,嬰兒對聽覺的感受有撫慰、警覺、痛苦。嬰兒如聽到父母強烈的吵鬧聲,他的感覺是痛苦,身體會變得僵硬,收縮神經,封閉起來自我保

護。嬰兒期如果經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勢必影響嬰兒聽知覺、視知覺發育,嚴重的將來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由於視-動覺協調發育不好,將導致考試卷面成績差。 幼兒期

孩子在幼兒期老見父母吵架、打架,心裡緊張恐懼,由於認知水平低,幼兒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他不能辨別誰是誰非,更不願認定誰是壞的。有的孩子會認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壞孩子,因此有心理負擔,會引起生理反應,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家長中有一方是衝動型、情緒失控的人,還會導致孩子由於受驚嚇而長期尿床。如果母親遭暴力打擊,孩子會感到極度不安全,因為保護弱小生命的他的媽媽都自身不保,他還怎麼“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兒園裡退縮,不合群,害怕與媽媽分離,主動參與活動的欲求低。在小朋友當中,各種心智和行為發育顯得相對落後。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 心理傷害極大

兒童期

兒童階段父母常大吵大鬧,會給孩子帶來羞辱感。如果父母是為他的事爭吵,孩子就會顯得很難受,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做惡夢,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課時心事重重。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說離婚,那就像有把劍懸在孩子的頭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著這把劍掉下來,真正生活在恐懼和擔憂中,這樣的孩子,學習沒心思,做什麼事都興趣索然,成績越來越差,自尊感低,由此又引來了老師的低評價的打擊,進入惡性循環,對他今後的人格成長產生一定影響。

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瑣事分不清是非對錯。當各自總是試圖據理力爭的時候,就難有家庭的和睦。在生活中夫妻之間要是出現矛盾,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儘量用溝通、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別讓夫妻間的吵架傷害到孩子。

父母吵架的學問

學問一:吵架 時儘量避開孩子,有什麼問題要等孩子離開後,再進行溝通。但千萬不要冷戰,因為那樣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孩子會不知所措,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學問二:吵架後要當著孩子面和好,輕輕鬆鬆“一笑泯恩仇”,並好好安慰一下受驚孩子的情緒。並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再有針對性地加以寬慰解釋。 學問三:要勇於承認錯誤,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語言、行為、甚至連“吵架”都可能成為孩子們模仿的對象。

學問四:把握程度,儘量不要讓爭吵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這樣也能減輕孩子的恐懼感。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為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大人不要認為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便相互攻擊、謾罵,這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將終生難以彌補。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 心理傷害極大

案例分享

初二學生小樺在學校不能合群,總是獨自來往,有時不願去上學。有天下午在教室裡用小刀割自己手腕,被老師送來心理治療。在瞭解了小樺的成長經歷後發現:小樺的父母從她母親懷孕起就經常吵鬧,其父是個很衝動的人,常常發火,吵完後又很快平息。父母吵架習以為常,嬰幼兒期常因父母吵架而惡夢頻繁,並且一直尿床至12 歲。 小樺從小在不安中長大,父母的吵架嚴重地影響了她的心理,心靈長期被緊張、恐懼、不安折磨著,造成了膽怯、懦弱、自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別人是不會喜歡自己的,在同學面前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形成內向抑鬱的性格,日漸疏遠同學。到了青春期,由於人際關係的困擾,終於導致精神崩潰。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是隱性的,問題的出現有時是滯後的,如果父母不意識到後果,必將禍害孩子。所以,欲生養孩子的父母自己首先要成長為能夠控制情緒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