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界有句話叫“好廚子一把鹽”,說的是好廚子不用每次調味都要把舌頭伸出來去嚐嚐味道鹹淡,全憑經驗,無論鹽糖辣椒一把下去就剛剛好。當年很火了一把的韓劇《大長今》裡頭,長今突然失去了味覺,但照樣靠感覺烹製出無可挑剔的菜餚來。而在徐克電影《滿漢全席》裡,鍾鎮濤扮演的廖傑卻因為味覺的衰退而無法正常發揮,相比較似乎是略遜一籌了。

不過去飯店吃飯有時候鑽廚房去看看,或者是一些綜藝節目,或者是有的紀錄片裡,見到的卻都是要嘗一下才放心,不由感嘆現在好廚子難遇。最可怕是看到廚子拿個勺舀些湯嘗一口過一會兒又把這勺拿過來去鍋裡舀,甚至嘗剩下的還極其自然的倒回鍋裡去,就控制不住的想逃。

其實知道每個廚房裡都在這麼幹,但眼不見心不煩有時候還是適合做個藏沒了頭的鴕鳥會輕鬆一點。

看一部日本美食片,廚子另有一個小盞,用勺舀出來放在小盞裡嘗。雖然一樣夠不上好廚子的標準,但同樣被人看到了會更舒服一點。

拍照的米大師小時候有個毛病,別人夾過的菜就不碰了。後來去東北念大學,好像這毛病給糾正了過來。但聽說過有改不過來的,萬一赴宴也就顧不得講禮儀了,菜一上桌先搶著夾一筷子,不然就只能空著肚子回家。

這毛病很多人也許會嗤之以鼻說是潔癖,我記得米大師是因為小時候聽老師說了細菌傳染什麼的之後才開始的。如今出去吃飯西餐什麼的分食制就不說了,考究一點的中餐也會每道菜上個公筷,只是我們有時候會不習慣,公筷夾過來就直接往自己嘴裡去了,等放下來發現自己有兩把筷子才驚醒,只能不好意思的叫服務員再拿雙筷子過來。

不過意識到了是一回事,做的時候是否能做到位又是另一回事。如今湯菜都會上個公勺,大家也都知道要用公勺來舀湯,只是舀起來卻又會貼著自己那髒兮兮的碗倒進去,勺邊和碗壁免不了碰擦,那麼口水什麼的也就又交流了,更多的是一半湯勺沉浸在自己半碗湯內再來個大翻身,基本也就失去公勺的意義了。

如果不用公勺公筷,其實也湊合,咱們畢竟這麼多年過來了,太矯情似乎反而一時無法接受。特別鄉下吃喜酒,有那考究的人,看見一道好菜上桌,舉起筷子來一邊讓著:“來來來趁熱。”,一邊卻看見自己筷子上還粘著點上一道菜的殘渣,這放進去萬一新菜夾起來舊菜掉裡邊豈不是很不禮貌,趕緊縮回來,將筷子放入嘴唇與舌頭之間含緊了,橫著用力捋出去,發出清爽的一身“咂”,再紅光滿面的夾上去。

那麼萬一剛喝完甜羹,又上來一份竹蓀燉土雞呢?這把還點綴著半乾半膩鴨血糯的勺子,是“咂”,還是不“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