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界有句话叫“好厨子一把盐”,说的是好厨子不用每次调味都要把舌头伸出来去尝尝味道咸淡,全凭经验,无论盐糖辣椒一把下去就刚刚好。当年很火了一把的韩剧《大长今》里头,长今突然失去了味觉,但照样靠感觉烹制出无可挑剔的菜肴来。而在徐克电影《满汉全席》里,钟镇涛扮演的廖杰却因为味觉的衰退而无法正常发挥,相比较似乎是略逊一筹了。

不过去饭店吃饭有时候钻厨房去看看,或者是一些综艺节目,或者是有的纪录片里,见到的却都是要尝一下才放心,不由感叹现在好厨子难遇。最可怕是看到厨子拿个勺舀些汤尝一口过一会儿又把这勺拿过来去锅里舀,甚至尝剩下的还极其自然的倒回锅里去,就控制不住的想逃。

其实知道每个厨房里都在这么干,但眼不见心不烦有时候还是适合做个藏没了头的鸵鸟会轻松一点。

看一部日本美食片,厨子另有一个小盏,用勺舀出来放在小盏里尝。虽然一样够不上好厨子的标准,但同样被人看到了会更舒服一点。

拍照的米大师小时候有个毛病,别人夹过的菜就不碰了。后来去东北念大学,好像这毛病给纠正了过来。但听说过有改不过来的,万一赴宴也就顾不得讲礼仪了,菜一上桌先抢着夹一筷子,不然就只能空着肚子回家。

这毛病很多人也许会嗤之以鼻说是洁癖,我记得米大师是因为小时候听老师说了细菌传染什么的之后才开始的。如今出去吃饭西餐什么的分食制就不说了,考究一点的中餐也会每道菜上个公筷,只是我们有时候会不习惯,公筷夹过来就直接往自己嘴里去了,等放下来发现自己有两把筷子才惊醒,只能不好意思的叫服务员再拿双筷子过来。

不过意识到了是一回事,做的时候是否能做到位又是另一回事。如今汤菜都会上个公勺,大家也都知道要用公勺来舀汤,只是舀起来却又会贴着自己那脏兮兮的碗倒进去,勺边和碗壁免不了碰擦,那么口水什么的也就又交流了,更多的是一半汤勺沉浸在自己半碗汤内再来个大翻身,基本也就失去公勺的意义了。

如果不用公勺公筷,其实也凑合,咱们毕竟这么多年过来了,太矫情似乎反而一时无法接受。特别乡下吃喜酒,有那考究的人,看见一道好菜上桌,举起筷子来一边让着:“来来来趁热。”,一边却看见自己筷子上还粘着点上一道菜的残渣,这放进去万一新菜夹起来旧菜掉里边岂不是很不礼貌,赶紧缩回来,将筷子放入嘴唇与舌头之间含紧了,横着用力捋出去,发出清爽的一身“咂”,再红光满面的夹上去。

那么万一刚喝完甜羹,又上来一份竹荪炖土鸡呢?这把还点缀着半干半腻鸭血糯的勺子,是“咂”,还是不“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