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开口《旅行青蛙》,不知阿里的厨艺能否把冷饭炒香?

今年年初,大街小巷许多年轻女孩纷纷在讨论这个问题,不符合结婚生子年纪的她们,口中所谓的“儿子”,就是来自于日本的一只小青蛙。2018年1月21日,《旅行青蛙》一举登顶中国App Store免费榜,超过了《荒野行动》和《王者荣耀》等游戏。

淘宝开口《旅行青蛙》,不知阿里的厨艺能否把冷饭炒香?

可以说,一只蛙与四个“野男人”的组合,成功的血洗今年年初的手游榜单,而其中,《旅行青蛙》低成本、轻制作的逆袭更是为人津津乐道。不过就像许多轻手游一样,旅行青蛙也没有熬过这个冬天,不到开春的4月,便已经渐渐销声匿迹,泯然众人。

然而近日,阿里巴巴宣布将在淘宝内的多个入口开始限量内测中国版的《旅行青蛙》,全名为《旅行青蛙·中国之旅》,并且将于5月9日正式放量内测。

马云曾在2008年的电子商务专题汇报上表示“饿死也不做游戏”,不过这一举动在2014年新春就惨遭打脸,但从阿里进军游戏领域至今,公开发布的8款游戏无一成为现象级,这次又为何会选择《旅行青蛙》这个过气IP?

《旅行青蛙》需要一针强心剂,阿里游戏也需要一个新突破口

起初,《旅行青蛙》在中国的火爆就更像是一个巧合。《旅行青蛙》是今年年初1月份开始火热,并在短短数周实现了病毒式传播。而当时国内正在兴起的一股大潮流就是“佛系”。而《旅行青蛙》的放置类、养成、收集等游戏特性也恰恰符合了这一潮流趋势。同时当时国内女性向手游也恰恰迎来风口,像《恋与制作人》这种女性向手游开始逐渐显露獠牙。

在中国,很多《旅行青蛙》的女性用户都把里面那只小青蛙叫做“蛙儿子”,照顾它衣食起居,很大程度的激起一部分女性用户的母性,也因此养成强大的用户粘性。而且“蛙儿子”在外出旅行后会寄回来很多手工绘图的精美照片,让很多用户在很多社交圈疯传,引发“养蛙潮”。

《旅行青蛙》让用户有一种很良心的感觉,用户可以在怀旧手绘像素的氛围中,感受“蛙儿子”寄回来的不同照片,而这些手绘照片也是日本实际旅游景点的手绘图,而且细心的用户可以发现,该游戏在细节上也有很出色的把控,“蛙儿子”在家与不在家时,都会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异,如此用心的设计与几乎可以忽略的氪金内容,才让坊间不断有“养男人不如养青蛙”的口号传出,《旅行青蛙》一时间超越了当时火热的《恋与制作人》。

淘宝开口《旅行青蛙》,不知阿里的厨艺能否把冷饭炒香?

在互联网时代下,生活与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对于很多女性用户来说,焦虑感、孤独感、大龄单身等问题也随之而出,而《旅行青蛙》就很好的切入进来,让很多女性用户有了宣泄情绪的点,获得母爱的别样体验。同时对这款游戏的用户来说,可以在周围的社交过程中中获得更多的共同话题,获得线下更多的社交热点,也因此对这两款游戏产生更大的粘性。

但留给《旅行青蛙》的时间显然是不多了。

先是猪队友制作者上村真裕子,在采访中表示“表示起初设计这款游戏,因为自己很喜欢旅游,但因为没有时间,而且又加上很少有游戏注重旅行,所以就设计了这款游戏。而且这款游戏里面她认为的更多是妻子等待丈夫的归来,而不是母亲与孩子。”

从抚养“蛙儿子”一夜跌落成伺候“野男人”这就让很多女性用户一时间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这种放置类小游戏本身寿命就不长,虽然制作者表示会继续拓展内容,但现有的明信片、特产等游戏内容随着时间推移已经满足不了用户需求,《旅行青蛙》也随之跌落神坛。

对于《旅行青蛙》,正式需要一针强心剂,才能起死回生,而其寻找强心剂的地点也只能是用户分布率高达99%的中国,这也是日本游戏公司Hit-Point愿意在中国找“接盘侠”的原因。

而阿里恰恰需要一个响亮些的IP来再探游戏圈。阿里从2014年开始进军手游界之后,前后共发布8款游戏,但是均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也不乏《卧虎藏龙贰》这种有着不错受众,国内影响不小的IP。去年8月份发布的《卧虎藏龙贰》,在十三家阿里系兄弟品牌的助威,以及冯提莫、李诞等流量网红的代言下,一度攀升至手游排行榜第四位。

淘宝开口《旅行青蛙》,不知阿里的厨艺能否把冷饭炒香?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狠跌,不出两个月,《卧虎藏龙贰》便已经不复开服时的场景,终究没有持续火热,达到现象级的地步。可以说在游戏运营上,阿里与常年霸榜的腾讯、网易比还略显稚嫩。

而对于出生不久的阿里游戏,也需要不断的尝试,而这时也急需中国合作伙伴的《旅行青蛙》无疑是睡觉递枕头,双方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回头草的二次咀嚼:昔日现象级影响力真能重现?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旅行青蛙》固然是曾经登上过APP排行榜的首位,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吸引力,如果放在三个月之前,阿里此举百利而无一害,但是放到如今,恐怕多少会有些不太乐观。

阿里巴巴是在今年4月2日宣布与日本游戏公司Hit-Point达成战略合作获得Hit-Point授权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发行旗下现象级手游《旅行青蛙》,但是在此时,根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旅行青蛙》(日文版)的DAU于今年3月30日跌至73.12万,与调峰时期的763.04万DAU简直天差地别。

淘宝开口《旅行青蛙》,不知阿里的厨艺能否把冷饭炒香?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的入局,实在是显得有些迟了。而且阿里巴巴确定于5月9日正式放量内测,这相比拿到版权时又推迟了一个月,无疑是让这款手游更凉了一些。如今再拿出来重新翻新,也有一点消费玩家对《旅行青蛙》“情怀”的味道。

但是要知道,对于游戏,只靠卖情怀是大忌。游戏爱好者或多或少对于一款喜爱的游戏都依着一种名为“情怀”的情感,这也是支持玩家愿意继续为后作、续作等消费氪金的重要因素。但无疑这类玩家也是最为挑剔的,他们对“情怀”的要求极为严格。这一点在国产主机游戏的双剑之一的《仙剑奇侠传》系列尤为明显,一代口碑不如一代,后来甚至在铁粉圈中传出仙剑4后再无仙剑的口号,以至于手游化的仙剑系列,粉丝买账不多,无一成为现象级游戏。

主机游戏尚且如此,手游就更甚。有着30年历史的老IP魂斗罗曾经是80、90一代人经久不衰的回忆,论IP强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IP。但去年腾讯拿下正版魂斗罗IP推出的《魂斗罗:归来》,在经过大批怀旧玩家疯狂涌入之后,迅速跌破口碑,网上涌现出不少痛斥毁经典的言论,至今再无成绩。

此次阿里的《旅行青蛙》,也存在一旦不受忠实粉的认可,便惹火烧身的风险。而且对于手游来说,过气往往就意味着死亡,因为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实在太多。

手游行业属于同质化严重,而且更新换代快的行业。像之前吃鸡类手机游戏流行,小米吃鸡、网易吃鸡、到如今的腾讯吃鸡,一时间全是同质化的产品。你对这款不满意,立刻会有别的供你选择。而且手游更新换代极快,一些小游戏往往只有几个月的寿命,就算是像《王者荣耀》、《阴阳师》这样红极一时的现象级大手游,如今也是各有下跌。

极光大数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是关于《旅行青蛙》用户游戏APP安装的数量的统计。

淘宝开口《旅行青蛙》,不知阿里的厨艺能否把冷饭炒香?

可以看出,安装《旅行青蛙》的用户安装别的游戏APP的数量大多都不在少数,当然这也是因为《旅行青蛙》本身是一款放置类手游,不需要花费什么时间,很多时候达不到游戏用户心目中消遣娱乐的地步,这也意味着这类游戏一旦用户失去兴趣,立刻会淹没在其他游戏的光芒之下,再想挽回颓势就难上加难了。

而且淘宝此次推出的《旅行青蛙》,是在淘宝上开口,是登陆淘宝APP之后,可以从我的淘宝页面或者搜索框中,点击《旅行青蛙》的图片进入。这也意味着玩家想要运行《旅行青蛙》需要的步骤增加了,而互联网产品,一直强调极致的“瘦身”,多一个动作往往就意味着存在流失更多用户的可能。

而且在笔者亲身体验后,发现阿里的这款《旅行青蛙》节奏异常的快,三叶草的来源增多,也加入了新材料金叶子,这就让原本佛系的《旅行青蛙》多了一份匆忙,有可能因此流失掉原本放置的魅力,也是一大隐患。

可以说阿里这次“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旅行青蛙》这个IP,已经没有那么“新鲜诱人”了,而之后如果料理这块“食材”,还要看阿里的厨艺了。

《旅行青蛙》的中国特色新赋能:冷饭也能炒出新味道

周星驰《食神》中有句经典台词:“炒饭要用隔夜饭来炒。”冷饭、剩饭虽然难炒,但也是要看后续如何操作,如何赋能,功夫下到了,也不是不可以风助火势。

当初《旅行青蛙》被人诟病的就有一点,就是没有汉化。虽然游戏简单,没有中文也能正常操作,但一些说明类的文字看不懂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游戏体验。也因此当时市面上充斥着不少的山寨版汉化。

而阿里引进正版的《旅行青蛙》不仅做到了文字的汉化,还做到了内容的汉化。很多玩家之前会觉得《旅行青蛙》很用心,就是其在很多细节上的把控做的很好,比如青蛙在家不在家,烛灯、衣帽架会随之变化。而阿里版在家的内容细节上添加了很多的中国元素,比如中式灶台,中国地图等等。

淘宝开口《旅行青蛙》,不知阿里的厨艺能否把冷饭炒香?

而且在明信片与特产上,也加入了中国特色的风景、地产,这也无疑是解决了当时日本版《旅行青蛙》在内容匮乏方面的诟病,据说以后还会有更多企业合作,比如ofo就发文表示以后可能会在明信片中看到小黄车的身影。

淘宝开口《旅行青蛙》,不知阿里的厨艺能否把冷饭炒香?

内容上的汉化无疑是一种不错的竞争力,但在笔者看来,阿里版《旅行青蛙》的最大优势还是用户导流。

《旅行青蛙》毫无疑问的是一款女性向手游,据猎豹大数据分析,《旅行青蛙》的女性用户占比有71%。而淘宝的用户一直是以女性居多,这就意味着在淘宝开口《旅行青蛙》,其受众群体是相通的,互相的导流成功率会得到加强。

而且阿里很好的将淘宝与《旅行青蛙》进行互动,淘宝用户在浏览商品、添加购物车等APP动作,都会作用到《旅行青蛙》上,使其加速回家,三叶草加速生长等等。

在笔者看来,阿里这种举动很好的利用了《旅行青蛙》这个IP的吸引力,是在利用IP做文章而不是一味的死磕游戏。阿里的企业基因就决定着其始终是围绕着以电商为核心发展的,一味的埋头做游戏,无论从经验还是技术都很难在短时间形成可以比肩网易、腾讯这种老牌游戏巨头,阿里八款游戏均无法引起轰动也是因为如此。

阿里游戏目前不应该执着于游戏本身,跟多的要考虑如何才能够与本业产生互动,也就是阿里所说的“互动消费”。以游戏刺激电商活动,以电商活动反馈游戏,以此建立在用户导流上的粘性,才是阿里系游戏的最大竞争力。

其实阿里游戏的这种“互动消费”早在在2014年就初见端倪。2014年9月阿里巴巴与Rovio合作独代的《愤怒的小鸟思黛拉》中,关卡主界面的右下角出现了3个推广入口,除了游戏的官方微博外,另外两个入口是天猫与淘宝。

淘宝开口《旅行青蛙》,不知阿里的厨艺能否把冷饭炒香?

而像这次的《旅行青蛙·中国之旅》,完全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元素。比如在部分明信片和特产中恰当的植入部分商品,带动相应商品的消费,而其中的旅游景点也可以主动选择与一些旅游企业合作,举办各种《旅行青蛙》线下旅行活动,推动相应周边、特产的销售,做更多的业务延伸。

若是一味的沉醉做游戏本身的阿里,目前着实少了一份竞争力。阿里系出来的诸多业态,或多或少都带着点“电商”味,但如果把这味道当成主味来做,围绕电商核心的阿里式“满汉全席”,又何尝不让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