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的人爲什麼能活到上百歲?揭祕古人長壽祕訣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生命屬於我們,並且只有一次。

有的人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是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人從一出生就在向著死亡靠近,所過的每一分鐘都是走向死亡的過程。不同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所用的時間長短不一樣。

我們在讀上古歷史的時候,總會被一個事兒所困擾:為什麼上古之人能活到一百歲以上?

上古的人為什麼能活到上百歲?揭秘古人長壽秘訣

無論是上古之人,還是現代人,都心存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自己能夠長壽!”但是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受到疾病的侵襲而影響到壽命的長短。所以,為了自己能夠長壽,就要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入手,做好養生保健工作。

《黃帝內經》解密古人長壽秘訣

上古的人為什麼能活到上百歲?揭秘古人長壽秘訣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這樣說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其翻譯是:

上古時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辦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漿,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欲,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於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所以,從上面的這一段話中大家知道為什麼上古之人會長壽了吧!具體我們來看養生方法:

上古的人為什麼能活到上百歲?揭秘古人長壽秘訣

1

“法於陰陽”

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統一和諧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的變化,根源於一年四季的變化。所以,人要想長壽,就必須掌握自然的變化規律,自覺適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順應四時,使人體與自然始終保持協調平衡,從而提高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2

“和於術數”

運用多種養生方法,鍛鍊身體。

3

“飲食有節”

飲食要有節制,這包括膳食選擇,進食節律,進食方法等方面。

上古的人為什麼能活到上百歲?揭秘古人長壽秘訣

4

“起居有常”

起居作息要有規律,要根據生物節律來安排起居作息。春天和夏天要遲睡早起,秋天要早睡早起,而冬天應該早睡晚起。

5

“不妄勞作”

強調不宜過度勞累。生命在於運動,適度的體力和腦力勞動鍛鍊,可以讓經脈流通,生機旺盛,是保持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

上古的人為什麼能活到上百歲?揭秘古人長壽秘訣

以上這些長壽方法是適合於上古之人的,但對於我們現代人又有哪些長壽方法呢?做到這“九多九少”,便可輕鬆長壽。

上古的人為什麼能活到上百歲?揭秘古人長壽秘訣

01

少肉多豆

相信大家身邊都有很多人是“無肉不歡”的,可是按照“膳食平衡寶塔”的建議,一個人每天最好只攝入瘦肉75克,即一副撲克牌大小的一塊。

大家要適量吃肉之外,可多吃豆製品。豆子被稱為“地裡長出來的肉”,其實提供蛋白質的好食品。

02

少鹽多醋

要知道,鹽不僅會偷走你身體裡的鈣,還會帶走正常的血壓。在家裡做飯的時候,除了少放鹽,也要控制醬油、辣椒醬等調味品的攝入。

而醋可以稱得上是廚房裡的保健調味品了,炒菜的時候不妨放一點,可以幫助消化,有助於其中鈣質的吸收。

03

衣少多浴

“春捂秋凍”,秋凍並不是讓人挨凍,而是要緩緩添衣服。適當涼爽刺激,有助於促進身體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洗熱水澡既能解乏,有助於睡眠。在洗澡的時候做點“小動作”,比如用手掌順時針按摩腹部,可防便秘。

上古的人為什麼能活到上百歲?揭秘古人長壽秘訣

04

少食多嚼

在吃飯的時候少盛一點,或換小一號的餐具,可避免發胖。一般來說,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有助消化,還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

05

少藥多練

遇到傷風感冒這樣的小病,最好抗一抗,別隨便吃藥。另外,最新研究顯示,只要每天堅持鍛鍊15分鐘,平均可延壽3年,比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都稱得上是最好的“藥物”。

06

少車多步

研究發現,整天開車到處走的人比喜歡走路的人,生病時間長2倍。

上古的人為什麼能活到上百歲?揭秘古人長壽秘訣

07

少欲多施

平時要多給予幫助,比如參與募捐活動,小小善行能讓你感到自己生存的社會價值。

08

少慮多笑

笑不僅能能增進肺活量,還能幫你減肥,給心臟鬆綁。開懷大笑15分鐘能夠消耗40卡熱量。

09

少言多行

健康計劃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與其整日抱怨自己不健康,不如利用這些時間行動起來!

關於長壽的方法,大家get到了嗎?長壽不是嘴上說說,需要付諸於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