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私奔史:鲁迅和许广平提供了好榜样,赵四小姐最大胆

私奔是一个忠贞爱情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有多少痴男怨女,就有多少颗渴望私奔的心。从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始,中国人就开启了一个私奔的历史。

民国作为人性解放的年代,私奔更是成为家常便饭,由于现代媒体的放大效应,私奔事件本身也成了热恋中男女的活教科书。

鲁迅和许广平

民国私奔史:鲁迅和许广平提供了好榜样,赵四小姐最大胆

(鲁迅、许广平与儿子海婴)

先让我们看一段纯情少女征服意中人后激动的自叙,在文中,她给他取名叫“风子”。

淡漠寡情的风子,时时攀起脸孔呼呼地刮叫起来,是深山的虎声,还是狮吼呢?胆小而抖擞的,个个都避开了!穿插在躲避了的空洞洞呼号而无应的是我的爱的的风子呀!风子是我的爱,于是,我起始握着风子的手。

奇怪,风子同时也报我以轻柔而缓缓地紧握,并且我脉搏的跳荡,也正和风子呼呼的声音相对。于是,它首先向我说:“你战胜了!”真的吗?偌大的风子,当我是小孩子的风子,竟至于被我战胜了吗?从前他看我是小孩子的耻辱,如今洗刷了!这许算是战胜了吧!不禁微微报以一笑。

它——风子——承认我战胜了!甘于做我的俘虏了!即使风子有它自己的伟大,有它自己的地位,渺小的我既然蒙它殷殷握手,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同类也罢!异类也罢!不合法也罢!合法也罢!着都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无关系。总之,风子是我的爱……呀!风子。

文中的女子承认自己的爱“不合法”,但爱的纯真和强烈挑战着一切,她用炽烈的自己让那个顾虑重重的男人“风子”成了自己的俘虏。

这个女人就是许广平,那个“风子”就是鲁迅。“迅”就是快速的意思,许广平用“风子”做爱人的名字,正扣着“迅”的含义。

这是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婚外情。爱上许广平的鲁迅早已经是有妇之夫。

应该怎么看这个惊天动地的感情呢?这是一个连鲁迅自己也难以给出答案的问题。

他自己是一个青年导师,对各种复杂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答案,可这回当事人是自己。爱与理性在身体里的斗争像烈火一样烧毁着他瘦弱的身躯。他知道,只要向爱投降,自己那个沉默的小脚夫人朱安就会坠入更痛苦的深渊,同时也会成为自己所厌烦的“师生恋”八卦的主角。

用鲁迅自己的话说:他不敢爱,爱一个人太难了。

可是,爱确确实实已经战胜了他。他已经是一个再也不能回头的俘虏。他能做的就是和自己的爱人私奔。于是,他们私奔了。

起初,鲁迅还想让这个恋情偷偷地存在着,不惊动任何人,他们出双入对,但只要有朋友在场,他都摆出一副“没有什么”的样子。但是,人对男女之间的微妙感情是最敏感的,更何况这桩感情如此热烈,真情的小火苗很快就把包裹它的纸壳烧掉了。私情终于公示于天下。

那个像蜗牛一样爬了十几年的朱安终于意识到自己再也不可能爬到那个爱情大树的顶端了。她内心苦闷,但还要含笑面对自己的婆婆——鲁迅的母亲。

作为乱世中最脆弱的一员,她只能默许这件事的发生。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角度,她只要把许广平看作“妾”,心理就能满足几分。

令鲁迅始料未及的是,对这桩感情最反对的竟然是自己的弟弟周作人。虽然兄弟已经失和,但他认为弟弟总会以对真情的宽容来理解自己,可惜事与愿违,周作人拒不承认许广平的地位,反倒把向来不愿理睬的朱安奉为“正宗大嫂”。

私奔的人就是这样,越有人反对就越起劲儿。外间的嘲弄更加重了他们在一起的决心。他们不仅要一起生活,还要活出质量,活出真快乐,让那些假模假样的卫道士们嫉妒去。

鲁迅把两人的通信结集成《两地书》,于1933年出版。这是一个向世人挑战的举动:你们越是反对,就越是把最亲昵的爱展示给你们看。

读者从两人信中称呼的变化就能体会到爱情从萌芽到长大的全过程:

最初,许广平称鲁迅为“先生”,后改称“鲁迅师”“迅师”。到了同年7月,则开玩笑地称鲁迅为“嫩棣棣”,棣者,弟也。一向敬重的“老师”竟然成了“弟弟”。许广平的自称,由最初的“受教的一个小学生”改称为“小鬼”。

而鲁迅,一开始称对方为“兄”,后则称“广平仁兄大人阁下”“愚兄”,信中还有“害马(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辱骂许广平为“害群之马”)”的叫法。而自称则署“老师”,但却有意加上引号,或者单名一个“迅”字。

这些称呼尤其是“嫩棣棣”之类,肉麻得简直要把周作人这样的“正经人”的牙都酸掉了,难怪他要跳出来反对。

这次著名的私奔以婚姻的美满而结束。鲁迅收获了他作为男人的最快乐时光以及一个连他的前妻(嫡妻?)都喜爱的男孩儿。许广平收获了她的真爱。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经典的私奔事件无形中给痴男怨女们提供了极好的榜样。

孙中山和宋庆龄

民国私奔史:鲁迅和许广平提供了好榜样,赵四小姐最大胆

(孙中山和宋庆龄合影)

如果论名气,鲁迅与许广平的这次“私奔”并不是最有名的,在他们前面有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他们之后有张学良和赵四,但另外这两对在感情的“纯”与“真”上都要比鲁迅逊色太多。

1915年,22岁的少女宋庆龄爱上了自己叔叔辈名人孙中山。宋庆龄是—个许广平式的纯情少女,但孙中山可不是鲁迅式的瞻前顾后的好人,他曾经亲口对朋友袒露了自己的三大爱好:革命、女人、看书。当朋友惊异于他把看书放到女人之后时,他微微一笑。

当他决定接受宋庆龄的爱情时,他不仅是有妇之夫,还是一个有妾之夫,并在高峰时拥有确切数目不详的日本情人。每个小情人年龄都比宋庆龄小。

作为孙中山的亲密朋友,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当然知道孙中山的这些嗜好,他极力反对这场不成体统的爱情。但是,爱的力量足够冲破他设置的小小防线。

被父母软禁的宋庆龄竟然在女佣的帮助下跳窗户逃走,只身赴日本去找孙中山。在日本人的见证下,他们结婚了。中华民国的“国父”还在,可是“国母”就这样悄悄换人了。

这是中华民国第一场私奔大戏。令人尴尬的是戏的主角是国父和国母两人。中华民国以这样一种个性解放式的戏开场,对天下男女当然是一个极有力的情感暗示:私奔吧!如果你真的爱他!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民国私奔史:鲁迅和许广平提供了好榜样,赵四小姐最大胆

(16岁的赵四小姐和张学良)

孙、宋私奔戏的山寨版本是张学良和赵四的私奔。

和孙中山一样,张学良有政治实力,而且有足够的金钱和青春可供挥霍。有这样的条件,张学良简直想不成为一个花花公子都难,据他自己交代的长期女友就有十三个之多,这比孙中山的战绩强很多。

在舞会上,同是富家女的赵四小姐赵绮霞爱上了这位风流少帅。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几乎和孙、宋的差距相当。

张学良也是有妇之夫,并且夫人于凤至还非常贤惠,连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赵家当然要反对这种吃亏婚事。赵四要想和张学良一起,还是只有私奔一条路。

于是他们私奔了。不过私奔的形式是赵四跑到沈阳去找自己的心上人。

与其他私奔不同的是,这场私奔有表演性质。自知难以挽回的赵家为了防止花花公子张学良不认账让女儿吃亏,在赵四启程的同时就在报纸上发了一个广告:赵家和赵四断绝一切关系。

这看起来维护了赵家的名声,但客观上却给张学良上了一个套,张学良想不钻都不行。

当然,当时的张学良是戴着十二分的情愿去钻这个套的。开明的元配夫人于凤至不仅没有煞风景地制止这场婚事,还特地为赵四买了一座楼作为她和丈夫的爱巢。

赵四和张学良的私奔事件的结局也是美满的。他们是“白头偕老”的真正实践者,当他们以让世人称羡的高龄离世时,他们已经在一起70多年了,可谓是最资深私奔搭档。

本文摘自《黑白民国》 傅林 著,九州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