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他既是国学大师,也精通西方文学,后来被誉之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吴宓为人板正而有真性情,教学十分严谨,旁征博引、腹笥深厚,不过,他在个人生活中,常因其真性情不加约束的一面,而显得天真到近乎荒唐。

吴宓是个古板的浪漫主义者,酷爱《红楼梦》,因为最爱林妹妹,所以自视为对林妹妹最爱护最忠诚的“紫鹃”,他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学校旁一家新饭馆起名为“潇湘馆”,他认为是对林妹妹的亵渎,苦口婆心劝老板改名未遂,亲自动手,用手杖砸了饭店招牌。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吴宓

他对女人有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在街上看到行驶的车辆,会举起手杖示意,直到身边的女士全部通过才放行;在教室里看到班上的女生没有座位,会亲自帮她搬来凳子;甚至还做过帮女生代笔论文的事情。他曾对别人说:“除了学术与爱情,其他问题一概免谈。”

他一生追求真爱,到垂暮未得其人,晚年自称:“生平所遇女子,理想中最完美、最崇拜者,为异国仙姝 ( 美国格布士女士) ,而爱之最深且最久者, 则为海伦 (毛彦文的英文名字)。

他对毛彦文苦恋一生,不惜抛妻弃子去追求她,而当毛彦文受感动、答应与他谈婚论嫁之时,吴宓又突然改变主意,导致毛彦文另嫁,吴宓余生都陷入了深深的悔恨和思念中。

对他的这片痴心,毛彦文并不领情。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在她晚年所著回忆录《往事》中,称对初恋朱君毅用情最深、对丈夫熊希龄用情最长,几乎没有笔墨提及吴宓。

有吴宓研究者专程前往台湾拜访毛彦文,说到此事,毛彦文连连摆手称:“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

吴宓的毕生痴情,付诸流水,他写满浓情蜜意的日记、字字血泪的情诗,都被毛彦文不屑一顾,而细按二人过往,却也很难责怪毛彦文无情。


1、仰慕同学未婚妻毛彦文,托她替自己做媒娶原配


吴宓出生于1894年,与毛彦文的未婚夫朱君毅是清华同学,因此相识。

毛彦文与朱君毅是表兄妹,1914年,毛彦文被家里逼婚,为反抗包办婚姻,她向表哥求助,并在出嫁之日逃婚,毛彦文原订婚约的商人方家索要3000大洋,才肯退婚,吴宓就帮朱君毅一起在清华发起募捐,获款1200元,解除了毛彦文的婚约。

朱君毅与吴宓同学时,毛彦文还在念小学,经常写信给表哥。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毛彦文

那几年,“从不通的文字渐渐地写成通顺的信,均为吴(宓)所阅览无遗”,毛彦文后来与朱君毅订婚,入读杭女师,书法娟秀、文彩斐然,令吴宓更加倾慕,常把毛彦文写给朱君毅的情书读了又读、赞叹有加,非常羡慕朱君毅有这样一位表妹。

此时,吴宓的留美同学陈烈勋见他单身,写信把自己的姐姐、24岁的陈心一介绍给他。陈心一也是浙女师毕业生,常听陈烈勋提起吴宓,又读过吴的诗文,对他颇为满意。吴宓难得受到女士关注,不禁心动。他看到陈心一照片,很是满意,但不知陈心一人品如何,就托毛彦文去打听。

毛彦文与陈心一俱为杭女师校友,但此前并不相识,受托之后,暑假前往杭州陈家,亲为面试,并将看法函告朱君毅:“不知吴君选择对象的条件为何?陈女士系一旧式女子,做贤妻良母最为合适。皮肤稍黑,但不难看,中文清通,西文从未学过,性情似很温柔。倘吴君想娶一位能治家的贤内助,陈女士似很适当。如果想娶善交际、会英语的时髦女子,则应另行选择。”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吴宓与陈心一

她建议吴宓可以与陈心一先通信交流,待双方了解并满意,才行订婚。

吴宓接受了她的意见,与陈心一书信往还,颇觉投机,因此跨洋订婚。后来他回国来到杭州,与陈心一一起泛舟西湖,深感“其乐融融”,二人结婚后,陈心一果然治家有方,“辛勤安恬”,并为吴宓生了三个女儿,而一心想娶才女的吴宓却又意有不足。


2、离婚苦追毛彦文,却又脚踏四条船,拿毛彦文当备胎


毛彦文的未婚夫朱君毅留学归来后变心,在南京向毛彦文提出退婚,吴宓作为二人的多年好友,曾居中调解多次,但最终朱君毅还是另娶了一个十七岁的女中学生。

毛彦文自幼仰慕表哥,视他为“世界上唯一的伟大人物”,订婚多年,本以为可以白头偕老,却突然遭此变故,痛苦异常,吴宓见她孤单可怜,心底的朦胧情愫一发不可收拾,竟深深地爱上了毛彦文,在她身边大献殷勤。

此时他已有妻女,便荒唐地想出了“娥皇女英”并存的念头,还跑去跟陈寅恪商量,被陈严厉批评“应持道德、悬崖立马,勿存他想。双妻制度,亦不可行”。

吴宓不死心,又向毛彦文试探提出,试图劝说毛彦文接受一妻一妾的思想,称“古之圣人有二妻已是常事”,毛彦文大感荒唐,没想到吴宓竟心存如此幻想,写信予以痛责,称“耻闻之”。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吴宓

吴宓仍不死心,不久,他看到徐志摩迎娶陆小曼,心里羡慕不已,不顾家庭社会反对,与妻子离婚,扔下三个孩子来公开追求毛彦文,一时社会舆论沸沸扬扬。好在吴宓为人不坏,离婚之后,对妻女仍倍加关怀,生活费、教育费也全都承担了。

毛彦文对吴宓并无情意,被动卷入此事后深感尴尬,索性前往美国留学,而吴宓也以访学名义前往欧洲,仍未停止热烈的追求。

毛彦文拒绝说:1、她把吴宓看作她的极好的朋友;2、在Jennings(指朱君毅)之后,她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怀有爱情的感觉;3、如果环境迫使她非结婚不可,她只愿嫁给一个从未结过婚的男子。

尽管如此,在吴宓多篇诗词吐露苦恋心声之后,年过三十的毛彦文口风有所松动。

当吴宓在巴黎发电报要毛彦文前去结婚后,毛彦文答应了。

可没想到,她来到巴黎后,公开追求她多年的吴宓竟改了主意,不肯结婚,导致毛彦文在他面前落泪称:“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出发点即是错误?”

而面对此情此景,吴宓日记称“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耳!”

此时的吴宓,三心二意,在国外又结识两个女友,来往密切,在杭州还有一个投稿结识的文学女青年卢葆华,一脚踏四船。

他对朋友说,准备回国先追求卢葆华,因为他最渴望娶的是一个像许广平那样由才女而甘于家务的妻子,卢有这个潜质,如果卢不答应他的求婚,他再考虑和毛彦文结婚。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卢葆华

此时的吴宓,在情场上左顾右盼、意气风发,把毛彦文当作最后保底的备胎。

卢葆华当然不会答应一个冒失上门的老学究诗人求婚,她被吴宓的到来吓了一跳,当场予以回绝。而毛彦文得知此事,便彻底断了与吴宓结婚的想法。

吴宓却不肯放弃,不断为她公开发表各种炽烈的情诗,对此,已深知吴宓为人的毛彦文只能回避,避免与他再度纠葛。

毛彦文在37岁那年,由同学做媒,嫁给了65岁的前民国总理熊希龄。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毛彦文与熊希龄

吴宓闻之后悔不已、痛苦万分,写了组诗《吴宓先生之烦恼》在报纸上发表:

“一、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二、作诗三度曾南游,绕地一转到欧洲。终古相思不相见,钓得金鳌又脱钩。

三、赔了夫人又折兵,归来悲愤欲戕生。美人依旧笑洋洋,新妆艳服金陵城。

四、奉劝世人莫恋爱,此事无利有百害。寸衷扰攘洗浊尘,诸天空漠逃色界。”

他笃定拿得住的备胎竟然不肯嫁他,“赔了夫人又折兵,归来悲愤欲戕生”,惨苦愁情,跃然纸上。

两年后,熊希龄身故,吴宓重新点燃了心底的希望,他每天给毛彦文写一封万字情书,还一度追至香港,但毛彦文深感熊希龄守护之忱,发誓此生不再嫁,绝不肯假以颜色。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毛彦文

吴宓不久看上同校助教、26岁的张尔琼,在他的追求下,张尔琼答应与他谈婚论嫁。

而天真的吴宓却将给毛彦文的情书拿给张看,张尔琼非常生气。

吴宓则在给她的道歉信里称,为使道德与爱情两全,他要与毛先接洽,“如果毛彦文肯嫁当然最好,如果毛彦文不嫁就专心和你结婚”。张尔琼自然是不会答应做这个备胎。

吴宓孤伶多年,却自得其乐,将自己比之为痴情的宝玉,视毛彦文为终身不可得到的完美女神,很是享受这种求而不得的痛楚。老年日记中,仍对她深深怀念。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他常将当年写的四首诗在课堂上拿出来条分缕析、细诉伤心情史,因此,“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这一直抒胸臆的名句流传甚广。


3、被年轻女学生设套成婚,一人之力供养妻子全家多年


1953年,59岁的吴宓娶了23岁的邹兰芳,为此,他写诗称“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这段黄昏恋让吴宓晚年十分受累,邹兰芳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又是地主家庭出身,其两位兄长是川军旧部,因叛乱被镇压,留下好几个无人抚养的遗孤,都由邹兰芳微薄的工资供养。

她力有不逮,看了吴宓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后,热情洋溢地致信吴宓,极道其仰慕之情,称她很佩服吴教授的道德文章。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最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

晚年吴宓

接到吴宓书生气十足的回信后,邹兰芳不请而来、登门求教,以学生身份为吴老师缝被浆洗,温柔备至,吴宓本来就怜香惜玉,见这年轻女学生身世可怜、崇拜自己,于是答应与她结婚。

此时的吴宓是二级教授,一个月工资253元,抵得上两个县长,而且他还是高级统战对象,政治待遇也相当优渥。

婚后,吴宓叫苦不迭,邹兰芳一进门就卧病不起,终日求医问药,邹家的亲戚也要花他的工资,他一个人需养邹兰芳家九口人。

三年后,邹兰芳病重身亡,吴宓却没有停止对妻子家的接济,他每月工资一到手,就将大半寄给邹兰芳的几个侄儿、侄女,坚持了十多年,直到文革开始他自顾不暇时才停止。

毛彦文在晚年自传《往事》中虽对吴宓笔墨不多,但也肯定他人品不错,对前妻和孩子关照有加,只认为,吴宓本是个书呆子,其对爱情的理想与追求都非常荒唐和虚幻,注定没有结果,而这和当时学界对吴宓的认识是一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