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啓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盜墓自古就存在,到了曹操,一下子有了一個光華閃閃的名頭:摸金校尉。

於是,盜墓賊華麗麗地轉了正,成了官家的人,職能是偷出死人的錢,充實軍費。

曹操掛了,摸金校尉也退出歷史舞臺,不過,這個職業仍然存在。就在曹操死後60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盜墓賊閃亮登場。他親手打開了一座大墓,由此引出了一箇中國曆史和文化上的奇蹟。

盜墓賊名叫不準,打開的墓位於司州汲郡,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衛輝市,具體點說,是衛輝市孫杏園鎮娘娘廟村。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時間是西晉第一個皇帝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80年,這一年,司馬炎滅了東吳,正式結束三國曆史,中國重新統一。

不準打開大墓後,進去摸金,誰知這墓出乎意料地大,他的火把不夠用,在地上一陣劃拉,居然摸到了一堆木片,點著了照明。

摸來摸去,沒發現多少值錢的東西,不準一邊失望,一邊儘可能地掏摸出幾件文物,揚長而去。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因為古墓地處偏僻,幾天後,人們才發現了現場,急忙報官。官員們發現,那些被不準燒剩下的木片,上面彷彿有字,那些字如同蝌蚪,無人能識。

遠在洛陽的朝廷中有識貨的能人,根據地方官上報的公文,他們敏銳地感覺到,這些木片可能比較重要,便下文要求汲郡把木片報送中央。汲郡的官員們得令,派人收集木片,除不準燒掉的和散落的之外,居然裝了幾十車,浩浩蕩蕩上路。

運送木片的人不知道,他們此行辛苦,卻給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送出來一件不世出的寶物。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那些木片,是戰國時魏國人撰寫的典籍,以歷史為主。人們對它做了整理,幾經周折之後,形成了現在的《竹書紀年》,又叫《汲冢書》。

中國歷史長達數千年,正史部分卻出現過可怕的中斷。秦始皇焚書,除秦國正史外,各國曆史全部銷燬,只在秦國中央有獨一份的留存。幾年之後,項羽在咸陽一把火,又把秦國保存的正史全部燒光,於是,中國出現了漢代以前沒有正史的尷尬狀況。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開啟驚天大發現,卻無人能讀對他的名字

不準無意中發現的竹簡,正是當年被秦始皇燒掉的魏國正史的一部分,可謂彌足珍貴。如果今天我們看到的《竹書紀年》真實無誤,那麼,中國上古歷史有很多地方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官員們很快就抓到了不準,送官治罪,他最終的命運,我們不得而知。歷史就是這樣弔詭,一個普普通通的摸金校尉,一個只能在黑暗裡偷點營生的鄉野草民,一下子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盜墓賊。

好玩的是,不準的名字,除專家之外,千百年來幾乎無人能讀準。它不能讀為不準,而是讀作fǒu biāo,也就是說,不準不是不準,而是“否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