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理標誌商標讓農民增收致富

地理標誌商標讓農民增收致富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志遠)說起遷西板栗、柏各莊大米,很多唐山人都吃過,而且評價不錯。這些都是我市地理標誌商標。截至日前,我市擁有地理標誌商標總量達到15件,位居全省前列。

市工商局商廣處負責人介紹,近兩年,我市新增豐潤生薑、遵化香菇、曹妃甸大米、曹妃甸胭脂稻、唐山大米等6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市工商局深入瞭解符合地理標誌商標要求的特色產品和農林等產品的資源狀況、數量、類型、分佈、品質特徵和生產、加工、流通等情況,形成具有註冊潛力的市縣兩級產品名錄,組織行業協會和農技推廣機構,科學確認地理標誌商標保護地域,開展產品標準和技術規範的制定和評價。在地理標誌商標註冊後,該局幫助、指導商標註冊人嚴把地理標誌商標產品質量和品質,加強生產基地建設和地理標誌商標產品的檢驗檢測等技術鑑定和質量監督等工作,幫助地理標誌商標所有者,組織農民實施規模化生產,提高產品產量,形成規模效益。該局加強地理標誌商標的註冊和使用指導,並與農林及有關部門搞好工作銜接,指導地理標誌申請人做好地理標誌商標申請工作,增加地理標誌商標總量。

該局加強地理標誌商標和帶有地理標誌商標包裝物的印製監管,依法查處侵犯地理標誌商標行為,切實保護地理標誌商標專用權。一些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企業和個人存在生產假冒地理標誌產品現象。由於地理標誌產品受產地區域限制,產量有限,滿足不了市場需要,因此一些地理標誌保護區域內的企業受利益驅動,利用外地的原料生產產品。以“遷西板栗”為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遷西板栗定義規定只有用遷西縣板栗產區的鮮板栗生產加工的遷西板栗才能稱為“遷西板栗”。然而,由於原產地核心區遷西板栗的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受利益驅動,一些慄農和企業甘冒風險,從承德等地購置新鮮板栗,並以遷西板栗的工藝炒制,在原產地域保護範圍的庇護下瘋狂製假售假。這些品質、價格相差懸殊的遷西板栗一經包裝,都變成了所謂的“五星級遷西板栗”,嚴重損害了真正“遷西板栗”的利益和聲譽。

據悉,“遷西板栗”先後四次參加“中國商標節”和“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展”,並在2017年作為省代表參加了世界地理標誌大會。市工商局充分發揮商標品牌指導站作用,促進地理標誌發展。該局積極幫助遷西林學會進行商標國內、國際註冊,現已在德、法、意、西班牙及香港、臺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註冊成功。該局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薦一批”的原則,加大對“遷西板栗”地標企業的品牌培育力度,指定專人通過現場指導等方式,幫助建立商標管理制度和保護措施,組織申報材料,解決出現的難題。遷西縣板栗行業已有3件商標獲得馳名商標保護,擁有著名商標10件。目前,遷西板栗栽培面積已經達到75萬畝,4500萬株,常年產量5萬噸。產品銷往國內上海、大連、廣州等180多個大中城市,國外已銷往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1000萬公斤,佔全國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省出口總量的近二分之一。遷西板栗產業已輻射至全縣17個鄉鎮、417個行政村,帶動種植戶6萬餘戶。“遷西板栗”註冊為地理標誌商標後,每公斤高出市場價1元至2元,人均增收近千元,全縣慄農人均收入從過去的幾百元到目前的人均2600多元,比2008年翻兩番。遷西板栗產業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8萬餘個,帶動30萬慄農和10萬炒慄人增收致富,在精準扶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工商局建立50件地理標誌商標培育庫,指定業務精通的工作人員對重點貧困地區進行針對性指導,已組織灤縣花生、黑沿子毛蚶、樂亭扇貝、樂亭桃、樂亭甜瓜、灤南蝦油、灤南海米申報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加大對地理標誌的宣傳和推介力度,2017年在央視七套春晚向全國觀眾推介玉田包尖白菜,2018年1月19日玉田縣集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將玉田包尖白菜強力推上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