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人物刑天,爲何被黃帝砍去頭顱還能戰鬥不休?

世上有無頭人嗎?所有的人類都是頸上頂著一顆頭顱嗎?這個問題放在當代,提問者會被當作傻子。但是,有關無頭人的故事,在東西方的神話傳說中都存在著。難道這是一種巧合?

1、無頭人存在嗎?

《山海經》刑天的故事記載於《海外西經》中,原文是:“形天(“形”古通“刑”)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翻譯一下:刑天與黃帝爭奪神位,黃帝砍了刑天的頭,並埋在了常羊山。無頭的刑天以乳為眼睛,以肚臍為嘴巴,持盾牌和大斧舞動作戰。

《山海經》人物刑天,為何被黃帝砍去頭顱還能戰鬥不休?

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沒有了頭還能繼續戰鬥,這樣的事情無論如何都讓人感到匪夷所思。而在《山海經》中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屍。故成湯伐夏桀於章山,克之,斬耕厥前。耕既立,無首,走厥咎,乃降於巫山。”

翻譯一下:有一個人失去了頭部,持戈和盾站立著,人們稱其為“夏耕屍”。過去成湯征討夏桀於章山,打敗了夏桀,把夏耕屍斬殺於他的面前。夏耕屍站起來,失去了頭的他,為逃避罪責,就跑到巫山躲避了。

與刑天、夏耕屍相對應,西方的傳說中也有無頭人的存在,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杜拉漢。杜拉漢還被稱為“無頭騎士”,他們騎著黑馬,腋下夾著自己的腦袋,衝鋒時揮動著用人體脊柱製成的鞭子。杜拉漢每殺一個人前都會長久駐留,大喊對方的名字……

《山海經》人物刑天,為何被黃帝砍去頭顱還能戰鬥不休?

杜拉漢還被稱為“無頭騎士”

2、被砍掉頭還能戰鬥嗎?

對於被砍掉頭還能戰鬥不息的傳說,多數人都持否定態度。但是,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對此是另一種態度:

阿公評價刑天與黃帝大戰一事說,不要隨便說古書的記載很荒唐。過去在科爾沁臺吉達爾瑪達都,曾經在漠北深山處打獵,看見一頭中箭的鹿跑來。我補射一箭殺死,想收歸已有時,忽有一人騎馬趕到,馬上之人“有身無首,其目在兩乳,其口在臍”。

紀昀記載這名無頭人時說,此人說話從肚臍發音難以分辨,但用手筆畫,大意是稱此鹿是他所射,其他我不應搶奪。阿公和其他人都被震驚難以說話,只有一個向來膽大的人,也用手筆畫對方並沒有射死鹿,補射後才死,雙方應該均分這條鹿。無頭人聽後表示同意,“持半鹿而去”。

紀昀下面的評論也許是對質疑者最好的答覆:

——這名無頭人難道是刑天的後代?天地之大,什麼事都有,只是我們侷限於見識太少。《山海經》記載的事由大禹親見,伯益起名,上古博物賢人夷堅記載的。《山海經》所言之事受前後世不同理解的影響,加上後人補註不一,錯誤甚多,還夾雜秦漢地名,閱讀時注意分辨就行了。同時說明《山海經》所依據的是《天問》,不應用《山海經》來註解《天問》,否則就錯大了。

《山海經》人物刑天,為何被黃帝砍去頭顱還能戰鬥不休?

被砍掉頭還能戰鬥嗎?

3、無頭人戰鬥不息的真相是什麼?

紀昀的評價比較中肯,沒有一味否定,也沒有全面肯定,同時指出《山海經》的來源實為屈原的《天問》,對“尊天學說”提出懷疑和質問,以“問天”的形式表達內心憤懣和憂思。從這個意義上講,無頭人是《山海經》中又一奇幻大膽的想象之舉。

那麼,無頭人與黃帝大戰的真相是什麼?

目前人們普遍持兩種觀點:一是無頭人實為勇悍部落的氏族圖騰,表示族人面對“上天”這樣難以抵抗的力量時,生生不息的鬥爭精神。二是無頭人實為上古某部落中勇士的駭人裝扮,以無頭的形象面對敵人,產生震懾感並使敵人無從下手。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樣的解釋會比較靠譜?

還是迴歸《山海經》,與黃帝爭鬥的刑天名字有什麼涵意?刑,殺戮謂之刑;天,本意為一種刑罰名,“剠鑿其額曰天”,就是在額頭上刺字的刑罰稱為“天”。有了這個前提再來重新閱讀《山海經》的記載,是不是會有新的發現?

《山海經》人物刑天,為何被黃帝砍去頭顱還能戰鬥不休?

無頭人與黃帝大戰的真相是什麼

也許真相是這樣的:在黃帝統一天下時,某部落的首領因犯錯,被處於額頭上刺字的刑罰。不認罪的這名部落首領率部與黃帝發生戰爭,結果戰敗被黃帝斬首,並把其首級埋葬在常羊山裡。

失去首領的這個部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無奈之下把首領的不屈編為故事,“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意為雖然我們部落失去了首領,但是首領的精神會一直激勵我們去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