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縣中坪村:扶貧車間育香菇 「廢料」鋪就富裕路

泰和县中坪村:扶贫车间育香菇 “废料”铺就富裕路

中國吉安網訊(黃從周、陳燕、葉瓊)桂子飄香,萬物爭榮。近日,在泰和縣橋頭鎮中坪村扶貧車間、德書茶樹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筆者看到,一個個種植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菇農們正在菇房裡忙著採收茶樹菇。

茶樹菇,是香菇的一種。它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療於一身的純天然無公害保健食用菌。茶樹菇的育種材料多為山茶籽殼、黃豆杆、玉米芯等“邊角廢料”,是十分適應山區發展的一項成本低、風險小、效益高的綠色安全食品產業。近年來,橋頭鎮充分發揮地理區位優勢,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大力發展茶樹菇種植產業。合作社社員、扶貧車間負責人邱文芳說:“我們扶貧車間有5個大棚,每個大棚有40多萬棒,現在是採第六批菇,每兩個菇棒可以採一公斤的鮮菇,我們橋頭鎮好山好水菇也長的不錯。”

中坪村茶樹菇基地是橋頭鎮扶貧車間的其中一個。這個車間它吸納了社員25戶,其中貧困戶有20戶,有9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常年在這裡務工,他們每個月的收入1000多塊錢。茶樹菇產業在脫貧攻堅中挑大樑、唱大戲,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大夢想”。津洞村貧困戶劉丙生今年61歲,兩個女兒已經出嫁,一個人生活,大事做不來,收入很少。現在村裡有了扶貧車間,他不出遠門就能打工。他十分高興地說:“我是本村的貧困戶,在這裡合作社勞動,每一天是80塊錢一天,一個月能做十來天,一個月有1000錢多塊錢收入,能補助我家裡的生活經濟,生活變得很好。”

茶樹菇的技術互通性比較強,栽培場地也相對比較簡單,每個大棚可栽培茶樹菇8萬袋;從產量上看相對比較穩定,從生物轉化率來說已經達到了88.8%。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計算,每公斤鮮菇在12元左右,幹品在80—120元之間,一年下來,平均每袋茶樹菇可以賺2元錢左右。德書合作社社員羅德興說:“我們這裡的菇基本上是銷往井岡山,因為這裡的旅遊的人比較多,還有這裡的溼菇,溼菇就是留的時間太短了,基本上賣個一天,幹菇就可以賣很多地方,可以賣很久,主要就是把這個種好了,我們這裡就可以脫貧致富,可以帶動周邊的群眾全部把這裡致富起來。”

不僅如此,茶樹菇還具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它的幹品和鮮品都可以在市場上銷售,而且價格比較穩定。村扶貧車間搞好包裝,申請品牌,提升檔次;橋頭鎮黨委政府擔當實幹,幫助廣大菇農發展新品種,促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讓扶貧車間發揮更大作用,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橋頭鎮黨委副書記郭尚瑤說:“產業扶貧是一個非常好的路子,我們黨委政府將加大投入,支持我們的產業扶貧車間,為早日實現橋頭鎮貧困戶脫貧致富奠定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