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推薦6條「黃金飲食法則」,長期臥牀的人必看

有些小病吃藥打針就能康復,而有些複雜的病症,就一定要臥床靜養才能痊癒。

醫生推薦6條“黃金飲食法則”,長期臥床的人必看

長期臥床的患者,不僅活動量少、缺乏鍛鍊,更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孤獨抑鬱,極大地影響康復進程。《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為你講解臥床病人的注意事項。

受訪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師 戴民慧

長期臥床,飲食有6注意

長期臥床的人腸胃蠕動、消化腺分泌功能減弱,影響消化,易出現營養不良。因此,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對臥床人群來說,進食時要注意6點。

1、儘量不平躺

仰臥易導致胃食管反流,就是胃裡的食物反流進食管中,從而引發窒息。

吃飯時和吃飯後2小時內,照顧者應將患者體位保持在

坐立或半臥狀態,身體與床夾角應在60度以上。

2、集中注意力

邊吃飯邊說話或看電視,會分散患者進食的注意力,易發生嗆噎,甚至導致窒息。

3、餵食慢一點

對於食量小的患者,應採取少量多餐進食方式,在正餐中間添加零食,達到一天的營養需求。

另外,在餵食過程中,不要一邊餵飯一邊喂水,喝水雖然可以讓食物快速進入食道,但也更易引起嗆噎。

4、飯前含酸梅

臥床人群食慾不振,唾液分泌量少。進食前不妨口含酸梅,能促進唾液分泌,增進食慾的同時又可潤滑食物,避免嗆噎。

醫生推薦6條“黃金飲食法則”,長期臥床的人必看

5、食材軟、爛、碎

照顧者儘量為患者提供軟、爛、碎、糊狀的食物,如無刺的魚排、燉爛的肉泥、軟糯的麵條、蒸軟的蔬菜等。水、茶等飲品存在嗆入氣管的風險,照料者可稍微添加澱粉增加黏稠度。

6、每天營養足

對於臥床人群來說,每天攝入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非常重要。雜糧和瘦肉可補充B族維生素,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紅薯、深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A,海產品和動物內臟富含礦物質硒等。

臥床人群曬太陽少,要在飲食中注意補充維生素D。若出現便秘,要多吃些果蔬、雜糧、雜豆等,同時足量飲水,以助潤腸通便。

臥床警惕7種併發症

長期臥床的人群,容易發生很多併發症,不但使患者的康復停滯不前,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

中日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李海聰提醒,家裡如果有長期臥床的患者,要特別關注以下幾種併發症,及早預防。

併發症1

肺炎

長期臥床會讓呼吸道分泌物難以排出,導致肺部感染加重,引起墜積性肺炎。家屬應經常幫助患者翻身,叩擊其背部,鼓勵患者有痰儘量咳出,必要時用化痰藥。

另外,吃飯時最好協助患者保持頭部稍高的半坐姿勢(上身與床夾角在30°或45°),飯後不要立即平躺,防止食物進入氣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研究發現,環境的舒適直接影響患者的呼吸道健康,建議保持環境溫溼度適宜,溫度保持在22℃~24℃,溼度以50%~60%為宜。

併發症2

便秘

長期臥床,胃腸蠕動減慢,身體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會下降,容易出現便秘、腹脹、腸梗阻等情況。日常的飲食合理十分必要,飯菜營養要均衡,色香味也要兼顧,稀軟的飯菜最好。

李海聰主任表示,針對便秘等消化功能降低,可進行腹部按摩:睡前或飯後1~2小時,手搓暖後,以肚臍為中心,兩手掌旋轉按摩腹部,順時針按摩10分鐘左右。

併發症3

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

臥床患者運動量幾乎為零,肌肉和骨骼得不到鍛鍊,營養代謝又受到影響,成骨過程減少,破骨過程增加,易發生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

平時,需要幫助患者進行相應的功能鍛鍊和肌肉按摩,活動量應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而定,循序漸進地進行。

醫生推薦6條“黃金飲食法則”,長期臥床的人必看

併發症4

靜脈栓塞

長期臥床人群肢體活動受限,血流變慢,血液黏稠度和迴流阻力變大,容易發生靜脈栓塞,多發生於下肢。

除了幫助患者進行規律的功能鍛鍊外,還需注意飲食清淡,減少血栓形成。

併發症5

褥瘡

長期臥床,可引起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易發生血液循環障礙和營養不良,導致褥瘡的發生。可通過適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進行預防。

併發症6

尿路感染

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易發生尿路感染,要保持插管的局部清潔,做好定時消毒和護理。

同時,也要鼓勵患者多喝水,經常更換體位,預防尿路感染和結石的發生。

併發症7

抑鬱

部分因心腦血管等疾病導致長期臥床的患者,易產生孤獨、恐懼心理,應密切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進行良好溝通,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身情況,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

李海聰主任表示,長期臥床容易引起機體多方面的併發症,嚴重影響身心健康,患者需要在防治併發症的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爭取早日下床活動,避免長期臥床帶來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