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庫克扎克伯格到王興 他們在高層論壇上透露了哪些關鍵訊息?

1979年出生的王興是70後最後一代創業者。在他前面,有64年的馬雲、68年的李彥宏和71年的馬化騰;在他後面,是83年的程維和張一鳴。BAT和TMD這兩大盤踞中國互聯網的陣營中,美團為新舊之交。

就在王興出生的前一年,中國步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快軌,堪稱20世紀中國第三次歷史劇變發生的一年。

“我常跟朋友說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和改革開放同齡。”這是王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的發言。中國講究“過九不過十”。39歲的王興站上這個論壇,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他已經在創業這條路上“明辨不惑”,而這一年,他也在新的經濟大潮下為美團標記好了座標。

最具分量的高層論壇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是兩會後中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此前對於很多互聯網從業者來講,“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稍顯陌生。論壇的參與者主要是世界500強企業首腦、國際組織高層官員及知名學者。

回顧這個大會過去五年的主題,無一不與中國經濟的關鍵詞密切相關:2013年“中國改革開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2015年“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2016年“新五年規劃時期的中國”、2017年“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幾乎每一屆主題,都是當年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2018年會的主題為“新時代的中國”,與此次兩會寫入黨章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遙相呼應。而會議列表中的重量級參會者,也證明了會議的門檻。

中方嘉賓中,有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政府部門的38位政府官員,與包含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王洛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高尚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等28位知名學者。

外方嘉賓中,亞洲開發銀行行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世界銀行首席執行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荷蘭皇家殼牌公司首席執行官、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谷歌公司首席執行官、IBM公司董事長等頭銜的出現也是令人精神一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作為“嘉賓”出席的蒂姆·庫克,今年作為“外方主席”出現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的名單中。讓人不禁想起,2017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嘉賓們的座位上,都統一擺放著一臺微軟公司的Surface Pro 4——包括蒂姆·庫克的座位。

低調出場的科技大佬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科技、互聯網的“出場頻次”並不高,但每次出現都是圈內的“大新聞”。

2016年,馬雲和扎克伯格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進行東西方互聯網巨頭間的巔峰對話,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脈絡。而就在這一年,人們還在信仰“圍棋是人類智力的最後堡壘”,AlphaGo橫空出世,戰勝李世石,給人們當頭一棒。

轉眼兩個半月,李彥宏在百度聯盟峰會宣佈互聯網“下一幕”的到來,阿里、騰訊隨後跟上,開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與佈局。再後來,2016年也便成了人們口中的“人工智能元年”。

2017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微軟向主辦方提供了300臺Surface 2合1平板電腦,不知道庫克看到“桌面”上Windows10的操作界面有沒有一點“早該想到”的遺憾?

庫克站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演講臺上,預言AR技術的跨越還需要5年的時間,而AI的應用時代已經到來。2017年9月13日,號稱首款為AR而生的iPhone問世。同一年,谷歌發佈AR Core,與蘋果的ARKit形成掎角之勢。

2018年庫克來到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時間很不“湊巧”,恰恰趕在中美貿易戰的臨界線。在這一環境下,他的發言成為一大焦點。

當然,庫克也表示“對抗會讓雙方都難以受益,希望兩國領導人能夠理性地採取行動,蘋果正在努力地與中國開展經濟合作”。這一發言背後,蘋果公司不僅將中國客戶的iCloud 數據移至中國的服務器,還將捐贈2500萬元,並通過支持和培訓幫助30多萬名貧困地區從幼兒園到初中的學生找到脫貧的路徑。

可以看出,這家美國科技巨頭正在通過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向中國這片1/5的巨大市場示好。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還多了一副中國企業家的面孔。便是“39而不惑”的王興。

王興的身影出現在“人工智能時代的美好生活”主題論壇。而這個主題對他來說極為貼合,他說,“八年前創建美團,美就是美好生活的意思,團就是大家一起的意思。”

在王興的演講中,新時代的經濟形態已經被勾勒出輪廓: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消費升級和人工智能下的就業潛力。

穩操經濟抓手的王興

與改革開放同齡的王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再次與中國的經濟走勢合軌。在這個時代中,王興為美團找到了三個最有力的抓手點:產業、消費、就業。

首先說產業。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經濟對第二產業依賴度下降,而第三產業的拉動力在增強。而美團聚焦的生活服務賽道,也正是所謂的第三產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過程中,第三產業的提速發展離不開美團提供的“互聯網+”這一核心引擎。而在美團的多元化發展中,服務品類也已覆蓋酒店、旅遊、電影、零售等多個行業,可以說是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的完美範本。

有人說,有一種宿命叫“王興式宿命”。近十幾年,除了還未迎來大規模商業化的人工智能,中國互聯網也就只有三個“超級大風口”:社交、電商、O2O。

王興先辦校內、飯否,後做美團,相當於抓住了兩個風口。而2010年的美團長跑八年,經歷千團大戰、抗住BAT的O2O壓制,順利坐穩生活服務領域頭把交椅,終於又在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大風口站對產業賽道。不得不說,與改革開放進程一同“成長”的王興,對於經濟脈搏的把握總是異常精準。

然後,再說消費升級。這不僅是國家經濟的增長動力,同樣也是互聯網垂直領域的熱詞之一。美團曾經聯合《第一財經週刊》發佈了《新青年Lifestyle洞察報告》。《報告》對消費升級的現象進行描述:消費升級在生活服務領域呈現出消費結構多元、品質化導向兩大趨勢。其中,貢獻了87%的生活服務訂單的80、90後,是消費升級的引領者。

消費升級過程中,用戶“需求”的衍變是服務升級的方向,而效率便是關鍵詞之一。王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介紹,美團無人配送團隊在無人車和無人機領域已經完成多輪研發迭代,申請了超過60項技術專利。而美團外賣的無人車也已經在朝陽大悅城進行試點運行。24小時配送服務中,消費者的夜間消費需求將是無人配送車的絕佳應用場景。可以說,人工智能應用這一局,王興也跑進了第一集團軍。

最後,說說人工智能。在王興看來,人工智能的價值並非取代人類工作,而是幫助人們更好地工作。

比如,幾乎所有以人工智能為戰略的公司都會做的語音交互,王興沒有用在做智能音箱上,而是用在了24萬外賣騎手身上。他介紹,通過語音接單,80%的訂單可以在20秒內完成;藉助語音直接撥打電話,騎手在用戶側交付時間平均縮短20%左右。美團的人工智能幫騎手拿掉“用手機”的多餘步驟,不僅加快了成單效率,也提升了安全性。

“人工智能,在最初僅服務於少數人。”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演講的最後,王興強調,“但是在美團,我們相信科技是普惠的,科技創新的根本目的是要服務於大眾。”

作為互聯網巨頭中“承上啟下”的一代,王興並未在瘋狂的技術浪潮中迷惑。他一直明白,無論經濟如何變、風口怎麼吹,“吃得更好、生活更好”這句老口號,將是任何時代都不會改變的剛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