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系悄悄布局區塊鏈三年有餘:三駕馬車齊頭並進「暫不考核盈利」

【財聯社】(記者 莫磬箻)近日,騰訊投資項目貓眼娛樂將赴港上市、擬領投印度外賣平臺Swiggy、入股樂視網子公司樂融致新等等事件,著實讓互聯網巨頭騰訊又火了一把。

還記得上一次騰訊因何在市場掀起浪潮嗎?8月10日,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開出,底層技術支持由騰訊提供。

作為新技術行業風向標,區塊鏈從業者們都關心騰訊系正在做什麼,未來的區塊鏈構想和規劃,但這個互聯網巨頭對區塊鏈的姿態向來低調謹慎,細節信息曝光較少。

財聯社記者經過多方瞭解和復原,試圖真實呈現騰訊系區塊鏈現狀,及背後發力的“三駕馬車”。

“三駕馬車”各有打法

儘管在投資併購方面斬獲頗豐,對互聯網巨頭騰訊而言2018年似乎不太好過:Q2財報總營收和經營盈利兩項數據均低於市場預期,股價受挫下跌,市值蒸發近萬億港元;被公開批判正在喪失產品能力與創新精神,將淪為一家投資公司……

在傳統業務表現不佳之際,“區塊鏈”三字在騰訊的戰略地位似乎有所升級。

事實上,整個騰訊系對區塊鏈技術一直很重視,並且從2015年就開始介入佈局,但“做了卻不怎麼說”。

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分析其原因,“2015-2017年,區塊鏈被片面理解為比特幣和ICO,騰訊在內的幾大互聯網巨頭一邊埋頭佈局區塊鏈一邊刻意保持低調。到了2018年,隨著ICO被明令禁止,區塊鏈技術成功地去ICO和去數字貨幣化,大家才開始大張旗鼓地做、願意公開來談。”

結果是,騰訊系在佈局區塊鏈領域三年有多,但幾乎在2018年才開始對外發聲,其區塊鏈業務的相關動作及成果細節,外界所知實際上是少之又少。

財聯社記者從騰訊系內部人士處瞭解到,騰訊系的區塊鏈團隊實際上有三個,分別是:騰訊雲、財付通和微眾銀行。

其中,騰訊雲是基於騰訊多年對海量互聯網服務的經驗,打造的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公有云平臺,為廣大開發者提供雲服務器、雲數據庫、雲存儲和CDN等基礎雲計算服務,以及提供遊戲、視頻、移動應用等行業解決方案。

財付通則是國內第二大線上支付平臺,為騰訊於2005年9月推出,其業務覆蓋B2B、B2C和C2C各領域,提供網上支付及清算服務。

微眾銀行則是騰訊牽頭髮起設立的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不設物理網點,成立之初就在國內率先建成可支撐億量級客戶和高併發交易的核心繫統和互聯網分佈式架構,目前已推出首款微粒貸、微車貸以及微業貸幾大拳頭產品。

據前述騰訊系內部人士透露,“(以上)三家因為各自的業務資源不同,切入區塊鏈這張大餅的打法也不一樣,各有側重。騰訊雲致力於打造區塊鏈生態圈;財付通類則似於區塊鏈服務平臺,提供區塊鏈技術接入;微眾銀行則專注於底層技術平臺,做開源,構建生態。”

三年並駕齊驅

那麼,騰訊系區塊鏈的“三駕馬車”走過了怎樣的三年征程?

早在2015年,騰訊就成立了區塊鏈團隊,但一直是低調埋伏,具體規模至今仍是一個謎團。直至今年1月馬化騰才首次公開在朋友圈談區塊鏈,全國兩會期間首次就區塊鏈公開表態,隨後騰訊發佈可信區塊鏈藍圖與騰訊雲區塊鏈服務平臺TBaaS(Tencent Blockchain as a Service,TBaaS)。

TBaaS構建於金融雲基礎上,讓用戶在彈性、開放的雲平臺上能夠快速構建自己的IT基礎設施和區塊鏈服務,可以極大降低實現區塊鏈底層技術的成本,簡化區塊鏈構建和運維工作,同時面對各行業領域場景,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一站式快速交付定製。

“To B的供應鏈金融與To C的遊戲,是騰訊區塊鏈重點發力的兩大方面。”騰訊區塊鏈總經理蔡弋戈曾這樣展望方向。

相比之下,財付通是三駕馬車中最為低調的,據悉其移動支付業務涉及的分佈式和海量支付能力,以及多年支付賬戶與金融業務經驗的積累,為騰訊佈局區塊鏈提供了借鑑作用。

有業內人士推測,8月10日騰訊和深圳市稅務局合力在深圳市國貿旋轉餐廳開出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極可能系出自該團隊之手。

微眾銀行在區塊鏈佈局上則最為積極。據財聯社記者瞭解,目前微眾銀行的區塊鏈團隊,包含專職的技術、產品、運營人員,以及參與區塊鏈相關工作的支撐部門人員,已逾百人。

微眾銀行同樣是在2015年就開始探索區塊鏈技術,並於2016年5月聯合多家金融或科技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金鍊盟。

2016年8月,微眾銀行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推出了國內首個在生產環境投產運行的多金融機構間的區塊鏈應用——基於區塊鏈的機構間對賬平臺。

2017年7月31日,微眾銀行聯合萬向區塊鏈與矩陣元共同研發的安全可控的企業級聯盟鏈底層平臺BCOS對外開源。在此基礎上,2017年12月微眾銀行聯合金鍊盟的多家成員機構共同研發的BCOS金融分支版本——FISCO BCOS完全對外開源。

2018年2月,廣州仲裁委基於“仲裁鏈”出具了業內首個裁決書,該“仲裁鏈”由微眾銀行聯合廣州仲裁委、杭州亦筆科技三方基於FISCO BCOS區塊鏈底層平臺搭建。

此外,微眾銀行還在供應鏈金融、跨境業務、智慧零售、物業管理等眾多場景展開積極探索。

在長時間的實踐摸索中,微眾銀行逐漸清晰了其區塊鏈發展思路:基於底層平臺構建區塊鏈開源生態圈。

“多點開花”的尷尬

在公眾的印象中,騰訊系對待新技術的習慣是:先佈局,再應用;應用看一步走一步,落地相對謹慎。

鑑於區塊鏈行業處於發展早期,據悉,目前騰訊系內部並未針對三大區塊鏈團隊設置盈利KPI考核。

但區塊鏈應用要真正落地談何容易。

在業內人士眼裡,騰訊系在區塊鏈佈局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技術和生態能力有所不足、以實驗性的割裂的非核心應用場景為主,多點開花未難以形成合力。

騰訊系區塊鏈業務的創新性不足,從其區塊鏈專利數也許能窺見一斑。

根據1月26日發佈的《中國區塊鏈行業發展報告2018》,阿里巴巴以總量49項專利排名第1,騰訊以總量11項專利僅排名第23。

對此有互聯網同行給出分析,“騰訊的主營在遊戲和社交一家獨大,長時間的互聯網大哥位置坐習慣了,敏銳性和進取心可能就喪失了。”

從管理學角度看,公司一旦成為行業領導者,因其原有的競爭優勢形成的思路和規範“牆壁”,會成為原有創新體系的困擾,以創新為驅動力的體系會進入崩塌階段,這就是亞馬遜集團董事局主席貝佐斯所說的“次日”公司困境。

所謂“次日”公司,是貝佐斯在2017年寫給股東的信中,相對於“首日”公司提出的管理學概念。

“首日”公司特點是不斷接受新事物,不斷以用戶為中心,不斷提升決策效率;“次日”公司特點則是陷入程式化、業績和效率下滑頻繁、創新不足的階段。

騰訊正在緩慢變成一家“次日”公司。

在區塊鏈業務方面,騰訊速度較慢,也和其業務體量有關,但更重要的還是創新精神告闕。

騰訊是一艘鉅艦,在保證傳統業務情況下,其區塊鏈業務需要負重慢走,核心業務場景不便用於試錯。“老闆無法承擔失敗風險,因而在區塊鏈上不敢all in。”

儘管騰訊系區塊鏈團隊之間也有資源協同,但畢竟都獨立運作,各管門前一畝三分地,難以真正做到共享。

在外部,百度、阿里巴巴也加入了強攻區塊鏈的“排位賽”。其中,百度最早推出區塊鏈Baas開放平臺的(百度Trust),目前已成功應用於資產證券化、資產交易所等業務,並促成國內首單運用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所資產證券化產品。

阿里螞蟻金服團隊也開發了區塊鏈BaaS平臺,並上線了基於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布比、雲象、趣鏈、太一雲、複雜美等技術團隊也在搶位,希冀從中分到一杯羹。

看上去,騰訊系區塊鏈征程還很漫長。借力於“三駕馬車”,騰訊最終能否從區塊鏈賽道中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