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三个口叠加,打一字?本科生:品或目,全都被淘汰

面试官:三个口叠加,打一字?本科生:品或目,全都被淘汰

很多应聘者,为了能够顺利的通过面试,在面试之前都下了大量的功夫。很多应聘者不仅对面试的流程非常的清楚,而且会把面试官可能问到的问题全都背的滚瓜烂熟。这就是所谓的不打无准备之仗。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试官也只好不停的升级面试的难度,以此来甄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面试官:三个口叠加,打一字?本科生:品或目,全都被淘汰

王恺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是个地地道道的重点本科生。王恺所学的是环境管理专业,但是王恺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就没有朝着这个方向找工作。王恺从网上调查过,说年轻人如果想赚大钱,那就得去当销售跑业务。所以王恺就把目标锁定在一些大公司的销售岗位上。

有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公司邀请王恺过去面试,王恺胸有成竹的去参加了。王恺在面试的前一天晚上,就把这个公司的很多资料都烂熟于心。所以王恺对于自己的这次面试非常的有信心。王恺觉得其他应聘者肯定没有他这么有心。

面试官:三个口叠加,打一字?本科生:品或目,全都被淘汰

果然,充分的准备让王恺顺利的通过了前几轮的面试,但是到了最后一个环节,还有三个人,包括王恺在内。王恺在心里嘀咕,另外两个人,一个本科,一个专科,能有点威胁的,那就是那个本科生了,所以王恺就多留意了那个本科生。

面试官开始发问了。面试官说从前几轮的面试可以看出你们的能力都挺强,不分伯仲。现在我出这么一道题,请作答。三个口叠加,这是一个什么字?

面试官:三个口叠加,打一字?本科生:品或目,全都被淘汰

那个本科生抢先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三个口叠加,自然是一个"品"字。我想面试官之所以出这个问题,就是看我们的反应速度吧,本科生沾沾自喜道。面试官冲着他点点头,说他的回答正确。

王恺却在心里暗笑,最后一个环节怎么可能出这么简单的问题。王恺对面试官说到,这道题有两个答案,一个是"品",另一个是"目"。面试官听了王恺的回答,伸出大拇指,为王恺点赞。

面试官:三个口叠加,打一字?本科生:品或目,全都被淘汰

轮到专科生回答了,专科生说到,这道题可能有好几个答案,因为面试官没有说清楚这三个口是如何叠加。所以,这个问题回答"品"、"目"、"回"、"吕"、"口"等答案都正确。面试官听到这里,大声说到,你被录取了。

面试官点评到,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回答的都正确。只不过,面试官想考察一下三个人的思维发散程度,是否有固化思维。很显然,专科生更胜一筹。

面试官:三个口叠加,打一字?本科生:品或目,全都被淘汰

小编认为,参加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不能固化,一定要多维度多角度的去考虑一下面试官的问题,面试官没有废话,每一个问题都有所要考察的点。所以,面试时要抓住面试官所提问题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