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Shangri-la)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下轄市及首府所在地,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橫斷山區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區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景區所在地。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縣,藏語稱“建塘”,相傳與巴塘、理塘系藏王三個兒子的封地。“甸”,似為彝語,意為“壩子”、“平地”。一說中甸系納西語,為“土地”的音譯,意為“酋長住地”或“飼養犛犏牛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慶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1933年,詹姆斯·希爾頓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恆和平寧靜之地“香格里拉”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香格里拉

漢時為犛牛羌地。

晉時為馬兒敢地。

南北朝屬党項部。

隋屬南寧州總管府。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香格里拉

唐初屬吐蕃神州都督地,唐南詔國為劍川節度使地。

宋大理國為旦當(今香格里拉),屬善巨郡。

元代稱“大旦當”,至元三十年(1293)改屬宣政院轄地吐蕃等路宣慰司。

明中葉後為忠甸,屬雲南布政司麗江軍民府。

清康熙年間吳三桂以中甸地予達賴喇嘛,雍正四年(1726)劃歸麗江府。雍正五年(1727)4月,移劍川州判駐中甸,並劃歸鶴慶軍民府。雍正八年(1730)7月,鶴慶府屬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於中甸地置中甸廳,設同知,復屬迤西道麗江府。

民國二年(1913)4月,中甸廳改為中甸縣,迤西道改為滇西道,中甸縣屬滇西道。民國三年(1914),滇西道改為騰越道,中甸縣屬之。民國十八年(1929),裁騰越道直屬省。民國三十一年(1942)屬雲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駐麗江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屬雲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駐維西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屬雲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區(駐鶴慶縣)。

1950年5月10日,中甸和平解放,屬麗江專區。

1956年9月11日,國務院決定設置迪慶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中甸縣城。

1957年9月13日,迪慶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香格里拉


1961年由維西縣劃入五境區(鄉)。

2001年12月17日,民政部批准將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2002年,小中甸鄉撤鄉建鎮(省政府2002年7月16日批准)、金江鄉撤鄉建鎮。

2005年11月8日,雲南省政府將格咱鄉駐地由翁上村遷至格咱村。

2014年12月16日,香格里拉撤縣設市獲得國務院批准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香格里拉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香格里拉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香格里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