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漁村到國際油港 他見證舟山港三十年巨變

从渔村到国际油港 他见证舟山港三十年巨变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外界對舟山的印象就是漁島漁村,40年後,舟山從傳統漁區發展為原油、煤炭、鐵礦石、糧食等大宗戰略物資的儲運、中轉、加工、交易基地,每天都有數十艘萬噸級以上外輪光顧。

樂柯定,中國舟山外輪代理有限公司一名中層幹部,親眼見證舟山港對外開放30年鉅變。

以下是樂柯定自述:

1985年

我生於1965年,老家在定海小沙,女作家三毛祖居也在那裡。

1985年,我從江蘇航運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原舟山港務局做調度。80年代初,舟山港只有沈家門墩頭一個三千噸級碼頭,不過是個港埠。

海上貿易以漁業為主,當地小有名氣的舟山洛達輪船公司、舟山第二漁業公司有幾艘冷藏船和冰鮮船,出貨量在幾十噸到幾百噸,漁獲基本上自給自足,海鮮特別便宜,帶魚、鯧魚等,幾毛錢一斤,現在賣六七十元一斤的皮皮蝦都是當飼料的。

改革開放後,大量建設物資從海路過來。有一次,一艘萬噸級雜貨船“新華4”輪載著國外進口的一萬多噸水泥來舟山。

當時,老塘山一期萬噸級碼頭還在建設中,我們只好向海軍某支隊借用碼頭,引航員借港監艇出去引航,大輪靠碼頭時大家非常忐忑,擔心碼頭不能承受船靠碼頭的衝擊。

而一萬多噸的袋裝水泥,用吊杆開四路下貨,卸了一個星期,那段時間定海街頭滿是揚著水泥灰的大卡車,但大家非常高興,一船貨卸下來,比在漁碼頭賺得多!

1987年4月1日,舟山港宣佈對外輪開放,5月13日第一條外輪“第八義宗丸”靠泊墩頭碼頭,裝了5889立方米馬來西亞原木,木材進口在相當長時間內成為舟山港主要貨種,但當時裝卸效率低下,安全風險也大。

直到老塘山一期工程建成,碼頭上配備四臺吊機,裝卸效率才有所提升。

1993年

自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大量外輪進港,舟山港域進入快速發展期。

1993年初,岙山中化興中原油碼頭建成投產,開啟了我國沿海港口可直接靠泊超大噸位油輪的歷史。

2月11日,岙山原油碼頭首次迎來超級油輪——載重噸為31.8萬噸的“蘭姆帕斯”輪,站在登輪塔下,得抬頭才能看到輪甲板的船員,這在當時是了不得的事,舟山老百姓爭相從電視、報刊上一睹“巨無霸”風采。

“蘭姆帕斯”輪成功靠泊岙山原油碼頭,創下了當時舟山港有史以來引靠的最大噸級船舶和國內港口引靠超大型船舶紀錄。從此,舟山口岸進入大船時代,舟山港域深水資源優勢逐漸被開發。

此後,舟山街頭外國人身影越來越多。那時舟山旅遊主要靠普陀山,每艘超級油輪或郵輪到舟山,都被推薦在普陀山停一天。水手紛紛下船,普陀滿山都是“金髮碧眼”的小夥姑娘。老百姓特別自豪。

2003年至今

2003年,老塘山三期碼頭建成後,舟山港成了糧食集散中心,巴拿馬型散貨船在老塘山減載部分貨物,在船舶吃水符合長江通航要求後,再開往目的港卸貨成了最經濟的運輸方式,舟山作為中轉站,成為江海聯運地的雛形。

2016年,“江海聯運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舟山衢山鼠浪湖建設30萬噸級(兼靠40萬噸級)礦砂中轉碼頭投產運營。

舟山港得天獨厚的深水岸線資源,使舟山港從一個地方小埠迅速成長,到港船舶越來越多,船型從以雜貨船發展到大型油輪和散貨船,並逐步發展到世界上最大的40萬噸級巨型礦砂船,吞吐量數億噸,舟山港口發生了巨大變化。

2017年寧波舟山港吞吐量突破十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現在,一艘萬噸貨輪到岸引來的舟山狂歡,已成為過去時,萬噸級以上的外輪每天都有幾十艘,而且數據不斷刷新,我心裡有滿滿的自豪感!

徵集令

2018年,改革開放的征途將走過40年。

即日起,都市快報聯合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浙江省檔案館,發起有關“1978-2018我的編年史”記憶的檔案徵集。

你的創業、你的愛情、你的家人、你的工作,無論什麼故事,都可以說給我們來聽,我們來幫你編寫一部——個人編年史。

請掃碼關注“錢塘新聞”微信號後留言報名,或致電熱線85100000,留下你的聯繫方式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