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貧困人口」上熱搜的背後是自我認知上的缺陷

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中國經濟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情況,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8%,達到了19.88萬億元,而2017年底中國的人均GDP也達到了62506元,眼看就要突破一萬美元的大關,在這個時候,一個詞彙卻在互聯網上瘋狂流行開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隱形貧困人口”,這個詞彙似乎是一夜之間在全國範圍內流行開來,雖然大家的收入水平不同,為什麼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隱形貧困人口呢?

“隱形貧困人口”上熱搜的背後是自我認知上的缺陷

一、無處不在的隱形貧困人口?

如果問你是貧困人口嗎?相信所有人都不會有這樣的感覺,誠然,我們不愁吃不愁穿,也許吃的不一定夠好,但是餓肚子的現象基本上已經消失了,但是如果要問你真的富裕嗎?相信很多人又都是否定的答案。

“隱形貧困人口”上熱搜的背後是自我認知上的缺陷

於是,網上隱形貧困人口這個詞彙一時間大火,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隱形貧困人口指有些人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從存款看,他們就是新時代裡的“新窮人”。的確,有吃有喝有玩,但是確認過存款,的確是窮人,大家可能真的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錢是夠用的,甚至說錢是多的吧。

“隱形貧困人口”上熱搜的背後是自我認知上的缺陷

替換高清大圖

當然,光有定義這是肯定不夠的,於是網上有集合了大量的具體病症所在:

病症1:每天在朋友圈曬各種私教課,然後跑遍城市的每個角落找一個價格最低的,不遠萬里公交換地鐵去上課。

病症2:時常逛小紅書等曬物APP,熟悉各種時尚品牌的最新新品,將各大奢侈品品牌的最新產品風格爛熟於胸,然而化妝品除了一堆小樣,真正要買一件大牌正品的時候依然會吐血。

病症3:攢了很長時間的錢,甚至吃土很久,以至於錢包缺血,終於買到了一兩件真的,然後在大量的高仿、超A產品中間,以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

病症4:出去旅遊會精心規劃攻略,找出一條價格最便宜,但是卻是最精緻的路線,在儘量不影響朋友圈曬圖的前提下,將少花錢、省錢進行到底。

病症5:外出吃飯,總是貨比三家,找遍大眾點評,一定要找到既有面子適合發朋友圈,但又便宜不貴的地方,經常會用有特色來顯示自己的專業。

總結一下,用各種手段遮擋錢包不足的劣勢。

二、為啥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是隱形貧困人口?

隱形貧困人口為什麼會爆火,這是有背後根源的,在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倫納德·蒙洛迪諾的新書《思維簡史:從叢林到宇宙》一書中曾經專門分析過人類思維的發展來源,我們對於隱形貧困人口的思考不能僅僅停留在財商這個簡單的領域,而是要考慮人類文明和慾望的發展歷程。

早在人類剛剛出現文明的時候,我們的慾望是相對較小的,這是因為在那個時代對於人類來說吃不飽肚子是最主要的問題,當時的原始人是不會在乎我們的衣服是不是光鮮亮麗,保暖才是最重要的需求,也不會在乎我們的外貌是不是美麗,因為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要務。但是,在人類的進化道路之上,我們逐漸有了自我認知的能力,我們在面對平靜的湖水和甚至後來的鏡子的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形象有了一個清醒的認知,我們會發現我們會逐漸長出皺紋,會在讓人尷尬的地方生長出毛髮。

大腦作為人類思考的硬件,它在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逐漸為了生存生長出具備形象化思考、質疑和推理能力的器官,當人類的大腦逐漸發展成熟的時候,我們的想象力就開始出現了巨大的提升,這讓我們逐漸有別於我們其他的先祖,比如尼安德特人,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其實還沒有多餘的慾望。

在人類文明進化的早期也就是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這段時間中,我們的祖先是追逐食物來進行遷徙的,女人收集植物、種子和鳥蛋,男人狩獵和搜尋動物的屍骸,由於這種逐水草而居的行為,讓大多數人類都是沒有財產的觀念,直到人類開始定居下來,形成由幾戶甚至幾十戶人家所形成的小村落、小部落,從而我們開始由蒐集食物向生產食物轉變。

由於定居的出現,人類的思維方式開始發生了改變,我們開始有了財產的觀念,開始有了明確的慾望,大自然花費了幾百萬年讓人類的大腦逐漸形成了對於財富對於思維的認識,而人類一旦具備了這種能力,我們這個物種就會在短時間內產生重塑我們生活與思考方式的文化。

而隨著人類逐漸從農業文明進化到工業文明,從而我們形成了關於財產的文化,我們從周圍的人那裡學到的行為、知識、觀點和價值來定義著我們的文化,而為什麼說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隱形貧困人口呢?這就是因為,拜物教在人類生活中的流行,根據馬克思的理論,我們在生活中逐漸發現有些東西能夠彰顯我們的價值,能夠讓我們獲得更多的認同,比如說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居住方式,所以我們開始進行模仿和類比。

最早,由於信息傳遞手段還不發達,我們只會和周圍的人進行攀比,然而現在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我們攀比的對象逐漸變成了我們所認識的所有人,我麼也許收入還可以,甚至可以達到月入2-3萬的情況,成為馬雲心目中最幸福的人,但是我們還是會覺得很窮,因為我們的大腦認知已經由向我們之前的生活進行對比,轉變為向我們周圍的人,向網上那些曬出自己生活的人進行對比,也許我們月入5000的時候,我們只會去711買一份盒飯,但是當我們月入兩萬的時候,我們就希望吃有品位的食物,而且大家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強烈,因為當你花上萬元買個包包的時候,你會發現還有幾十萬的包,幾百萬的包。

也許你說你不去買這些奢侈品,但是你總要在衣食住行上面花錢,舉例來說,如果你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生活,無論你生活地多麼節儉,你也都是隱形貧困人口,這是因為按照北上廣深的房價,一對年輕的夫婦如果想要買一套房子的話,在自己家庭月薪能夠都達到馬雲所說的幸福生活,也就是一個月五萬一年六十萬的時候,如果要買一套100平的普通房子,至少需要600萬,也就意味著不吃不喝十年的時間才行,只要買房,就會秒變窮人,而且會一窮很多年。

這就是人類思維認知的問題,因為我們對比的永遠不是自己之前,而是周圍的人,而是網上你看到的人,即使房子真的便宜了,我們依然會有對比,會有傷害,每個時代都會有它的奢侈品,在60年代能吃到一頓飽飯就是奢侈,在70年代能有三轉一響就是奢侈,在80年代能有冰箱彩電就是奢侈,在90年代能有汽車和手機就是奢侈,而到了現在能有房子就是奢侈,每個年代都會有新的奢侈品出現,這就是經濟規律的作用,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大腦和思維在不知不覺中被互聯網放大了我們的痛點,這是人類思維進化的必然規律。

那麼,既然我們找到了問題,那麼大家不妨試著去收縮自己的需求,去學會斷舍離的觀念,不斷放小自己的痛點,只有這樣才能夠不被隱形貧困人口所糾結。

三、“隱形貧困人口”的背後是自我認知上的缺陷-“隱形貧困人口”自救指南
首先從認知上看待自己,不要盲目的攀比,合理的養成以下習慣,早日擺脫隱形貧困人口。

1、開源

“開源”,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增加收入。

如何增加收入?這是個技術性的歷史難題。總的說來,提升自身能力是基礎。

對於大多數青年來說,正處於事業的黃金期,這個時候,努力一下,就是上升期,不努力,就會默默無聞。處在上升期代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公司抬頭的提高和工資收入的提高,這便是開源。

除此之外,創業也是很多青年人青睞的方法,前段時間摩拜創始人收入16億,餓了麼賣了95億,便是最好的案例。

“隱形貧困人口”上熱搜的背後是自我認知上的缺陷

2、節流

“節流”,指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或少花錢多辦事。

節流其實是“隱形貧困人口”的痛點,正是因為做不到這一點,才成為了“隱形貧困人口”,所以,大刀闊斧的減少支出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先嚐試量入為出。

除此之外,還可以將貧困源頭消費轉賣,例如,想健身辦了張健身卡,但是去了幾次後就荒廢了,這個時候,可以將健身卡轉賣,也是節省了一筆小費用。

“隱形貧困人口”上熱搜的背後是自我認知上的缺陷

3、合理利用現代化金融工具

隱形貧困人口為之所困的無非是錢,而現在社會關於金融的工具,數不勝數。例如:貸款、信用卡等等,都是可以合理利用的。

合理的運用這些工具,不僅可以減少生活帶來的壓力,還可以提升信貸等級,雖然消費了未來,也是在成就未來。

貸款時,小額貸款和日常消費可以選擇信用卡等信用貸,大額貸款可以選擇房屋抵押貸款,例如:購買珠寶包包等奢侈品、留學、旅遊等,額度高、利息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