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堯都區地名來歷

原標題:縣名解析:臨汾堯都區地名來歷

臨汾堯都區地名來歷

堯都區相傳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帝堯陶唐氏誕生、建都之地,古稱平陽。春秋時期晉國置平陽縣,歷秦、漢、魏、晉不改。2001年設地級臨汾市時,改縣級臨汾市為堯都區,以紀念“堯都平陽”之歷史。

風景名勝

堯都區主要有堯廟、華門、華表、中國地形微縮景觀、堯典壁廊、堯陵、仙洞溝、大中樓、元代戲臺、龐杜墓地、上太明墓地、朱村墓地等旅遊景點及名勝古蹟。

堯廟:位於堯都區城南約3公里處。史載,初建於晉,址於汾河之西。晉元康中遷於汾東,當府城西南。唐顯慶三年(658)遷今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堯廟主體建築包括:宮門、儀門、光天閣、堯井亭、廣運殿、舜殿、禹殿、帝堯寢宮等。

華門:由基座、主門與閣樓三部分組成,是一座突出造型氣勢,兼容各時期古建風格的宏偉建築,每一部位都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華門大臺階,是一座寓意華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觀。

仙洞溝:位於堯都城區西25公里,總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首批風景名勝區。有人文、自然景觀48處,由南仙洞、北仙洞、雲霧寺三大古建築群組成。

堯陵:位於堯都區大陽鎮,世稱“神林”,高50米,周長300米,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寢中最為巍峨高大,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堯陵四面環山繞水,古有“山環水繞土一丘”之說。堯陵祠宇,相傳為唐初所建,金、元、明、清均有修建,現存明嘉靖十八年所立的堯陵碑上刻繪著堯陵全貌圖。

大中樓:位於堯都城中偏西街衢,俗稱鼓樓,是臨汾古老文明的象徵。樓從基座往上,總高24丈,其基座為長40米的正方形,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門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門洞上方各鐫有石雕匾額,依其4面分別為“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並”。大中樓基座的東西兩側,均建有石階樓門,40級臺階。臺坪高10米,四面可入一廳,登木梯上二層,二廳外有迴廊,出廳憑欄四顧,山河勝景,盡收眼底。

元代戲臺:位於堯都城區西北部,現存3座元代戲臺(魏村牛王廟戲臺、東羊東嶽廟戲臺、王曲東嶽廟戲臺),是中國罕見的一組古式建築,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