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燜燒」天氣如何防禦?

“焖烧”天气如何防御?

近來幾乎整個北半球都進入“燜燒”狀態。持續高溫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極大挑戰,不僅會直接引發中暑、熱射病甚至死亡,還可能間接導致溺水、工傷增多,傳染病傳播加劇等後果。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公共衛生建議,各國專家也就熱浪下如何保護健康紛紛“支招”。

一、保持住處涼爽:注意測量室溫,白天的理想室溫應在32攝氏度以下,夜間最好不要超過24攝氏度,這對嬰幼兒、60歲以上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為重要。

白天可以拉上窗簾或百葉窗,防止過多熱量進入室內;夜間和清晨氣溫涼爽時記得開窗換氣。儘可能多地關閉不必要的電器。

開空調時應關好門窗以節約用電,避免電網過載而停電。

二、遠離熱源:如無法保持住處涼爽,可每天到有空調的公共建築中待上2至3個小時。

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外出,儘量留在陰涼處。如果可以的話,避免劇烈身體活動。如果必須要活動,應在相對涼爽的時段進行,比如清晨4時至7時。

不要將兒童或動物留在停放的車輛中。

三、保持身體涼爽並注意補水:高溫時可以沖澡降溫,或使用溼毛巾等替代品。

穿寬鬆輕便的服裝,外出時注意防曬,如戴帽子、戴太陽鏡和使用遮陽傘。避免使用墊子等容易積聚熱量的用品。

清淡飲食,少食多餐。規律補充液體非常重要,避免飲酒或攝入太多糖和咖啡因。

四、幫助他人:多和家人討論極端熱浪,確保每個人清楚該如何應對。

關注獨自在家的親友或鄰居,特別是老年人。老年人通常飲水較少,原因可能是他們的飢渴感降低、打不開瓶蓋、搬不動水桶等,因此要特別關注。

如感到眩暈、虛弱、頭痛、肌肉痙攣等不適,儘快到涼爽的地方並測量體溫,注意補充水分,情況嚴重時立即就醫。

如果服用某些藥物,還應詢問醫生這些藥物如何影響體溫調節和體液平衡。另外,許多藥物須在25攝氏度以下的環境中保存。包括胰島素在內的一些藥物須放冰箱儲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