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睡著了,大腦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嗎?

當你睡著了,大腦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嗎?

當你睡著了,大腦在做什麼呢?我們收集了一些夢來分析:

——初中的時候有個印象深刻的夢,夢到一個很好看的女人正在摸我的手掌,伴隨著背景中嗡嗡的冰箱聲音。其實,當我醒過來的時候,一隻巨大的嗡嗡作響的黃蜂落在我的右手上,它懶散地停了一會兒,然後刺了我。

在驚嚇消退後,我想到這個夢是用來提醒我外在的危險的。

——在有了孩子以後,無論睡得多麼深沉,都會被孩子的哭聲打斷,相信很多寶媽寶爸都有相似的經歷。

——如果尿了床,我就會做下雨或者發大水的夢。

夢的研究也和人們的經驗相吻合,即使在夢中,大腦也有接收外界刺激的能力,並將外界的刺激轉化成夢來喚醒你。

當你睡著了,大腦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嗎?

Thomas Andrillon和他的同事做了一系列的試驗

研究者讓參與者做了一系列識別字義和按鈕的試驗,然後讓他們睡覺,並檢測大腦的活動,發現當參與者進入輕度睡眠時,即使身體已經停止反應了,大腦的中應對字詞語義的部分信號也在持續存在,表明在淺睡階段,人們的大腦仍在研究詞語的含義及如何回應。

但進入深度睡眠快速眼動階段(REM眼動睡眠階段),研究人員發現了相反的關係——大腦活動水平越高,對應完成詞義實驗任務的腦信號越弱。也許暗示在夢中,人們為了更好地與外面的世界分離,大腦抑制了外部活動的影響。

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大腦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不同,在淺睡階段,容易被外界刺激驚醒,而進入深睡階段,大腦需要保持睡眠和與外部環境隔離,外界的刺激就只能壓縮成夢提醒外部的危險,黃蜂被偽裝成一個美麗女人的手指。

一方面大腦在睡眠中需要保證機體休息,完成重要的神經再生和記憶鞏固的任務,需要和外部環境隔離;另一方面,如果發生危險,還需要準備好提醒個體醒來,以免受到傷害,所以不是完全的隔離。

當你睡著了,大腦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嗎?

睡眠的狀態

睡眠是人類一種有規律的休息狀態,身體活動減少,對周圍事物的知覺降低,但是睡眠又不同於其他動物的冬眠或是昏迷狀態,容易被外來的刺激干擾。1953年美國的生理學家Eugene Aserinsky和 Nathaniel Rleitman 確定了睡眠是由兩種狀態“快速眼動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構成。

快速眼動階段的特徵是閉合的眼瞼下急速的眼球運動,REM睡眠中腦電波和清醒狀態相似,心跳和呼吸相對較快,做夢,眨眼,夢遊,說夢話都在這個階段。

而非快速眼動階段,NREM又稱“安靜睡眠”,是從清醒狀態進入的第一個典型狀態,身體和大腦都處於休息狀態,從昏昏欲睡到深睡分為四個階段,對外界刺激靈敏。

在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裡,我們都處於不斷循環的NREM睡眠和REM睡眠中。每一個循環大約持續90分鐘左右,而我們需要完成5個這樣的循環來結束睡眠。第一階段的REM睡眠可能只持續5到10分鐘。但是在其後的循環中,REM階段的持續時間明顯變長,而深層睡眠階段持續的時間則減少。

如果處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或是快速眼動睡眠向非快速眼動睡眠的階段,就容易被驚醒。即使在半夜,處於非快速眼動階段的個體也容易被驚醒。

當你睡著了,大腦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嗎?

睡眠中對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

睡眠時對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聽覺最靈敏,觸覺其次,視覺再次(睡眠的時候閉上了眼睛),嗅覺最次。生活中最常見的是父母聽到嬰兒的哭聲,或者半夜聽到樓下情侶的爭吵聲醒來。觸壓覺,有人會因為夜晚睡覺的姿勢不對,蓋的被子太厚,做噩夢驚醒,這是大腦在提醒你換個正確的睡覺姿勢啦。有的人睡覺對光線明暗變化敏感,而嗅覺就比較不明顯。可能有的人會說在早餐的香氣中醒來,哈哈,難道不是睡夠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